道心 [dào xīn]
1. 指天理,义理。
2. 客观事物最基本的精神。
4. 佛教语。菩提心;悟道之心。
道心 引证解释
⒈ 指天理,义理。
引《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蔡沉 集传:“心者,人之知觉,主於中而应於外者也。指其发於形气者而言,则谓之人心,指其发於义理者而言,则谓之道心。”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道心者,喜怒哀乐之未发者也。”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大心》:“其直指人心见性,妄意天性,不知道心,而以惟危之人心为性也。”
冯友兰 等注:“宋 儒认为道心就是天理,人心就是人欲。天理是精微的,人欲是危险的。”
⒉ 客观事物最基本的精神。
引汉 王充 《论衡·薄葬》:“事莫明於有效,论莫定於有证,空言虚语,难得道心,人犹不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爰自 风 姓,暨於 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
陆侃如 注:“道是自然之道,那么道的心应该指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
⒊ 佛教语。菩提心;悟道之心。
引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四·释道温》:“义解足以析微,道心未易可测。”
《坛经·般若品》:“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
《西游记》第一回:“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臂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
国语词典
道心 [dào xīn]
⒈ 发于义理之心。
引《书经·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⒉ 求道之心。
引唐·王建〈题东华观〉诗:「白发道心熟,黄衣仙骨轻。」
道心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息释义:⒈一呼一吸。比喻极短的时间。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追奔电,逐遗风,周流八极,万里一息。”晋 陆云《岁暮赋》:“百年迅於分嘘兮,千岁疾於一息。”宋 陈亮《勉强行道大有功》:“盖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出此入彼,间不容髮,是不可一息而但已也。”《老残游记》第十回:“一息工夫,只听迴廊上格登格登,有许多脚步儿响,顷刻已经到了面前。”方光焘《疟疾》:“过了一息,她面上露着微笑,跑回房来。”⒉暂停;稍歇。《穀梁传·昭公四年》:“庆封 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南朝 梁 沉约《丽人赋》:“中步檐而一息,顺长廊而
- 2.
云泥释义:语出《后汉书·逸民传·矫慎》:“﹝ 吴苍 ﹞遗书以观其志曰:‘仲彦 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云在天,泥在地。后因用“云泥”比喻两物相去甚远,差异很大。南朝 梁 荀济《赠阴梁州》诗:“云泥已殊路,暄凉詎同节。”唐 钱起《离居夜雨奉寄李京兆》诗:“寂寞想 章臺,始叹云泥隔。”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尧曰篇一》:“抑既为人心矣,其视道心有云泥之隔,而安能有过于道心者乎?”后因亦用“云”尊称他人,用“泥”谦称自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检开票子看那来信,上面
- 3.
人心惟危释义:《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 指心地险恶,不可揣测。
- 4.
十六字心传释义:⒈指《书·大禹谟》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个字。宋 儒把这十六字看作 尧、舜、禹 心心相传的个人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原则。任继愈 等《中国哲学史》第六篇第六章第四节:“朱熹 等认定这十六个字是 尧 舜 禹 三圣相传的道统的真传。以后 宋 儒称为‘十六字心传’。”参阅 宋 朱熹《中庸章句序》。⒉借指传家宝。《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 安老爷 ﹞满脸堆欢的向公子道:‘此我三十年前故态也,便是里头这几件东西,也都是我的青毡故物,如今就把这份衣鉢亲传给你,也算我家一个“十六字心传”了。’
- 5.
同尘释义:⒈谓如灰尘之混杂异物。比喻混一、统一。语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魏源 本义:“以尘之至杂而无所不同,则於万物无所异矣。”三国 魏 曹植《帝尧赞》:“克平 共工,万国同尘。”⒉比喻与万物一体。唐 钱起《题秘书王迪城北池亭》诗:“从宦辞人事,同尘即道心。”⒊比喻混同于尘俗,不立异趣。唐 杨炯《益州新都县学碑》:“道尊德贵,挫鋭同尘。”⒋同路;同行。晋 杨方《合欢》诗之二:“来与子共迹,去与子同尘。”南朝 宋 颜延之《陶徵士诔》:“虽今之作者,人自为量,而首路同尘,輟涂殊轨者多矣。”⒌
- 6.
坐亡释义:⒈坐化。 唐 颜真卿《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德本无累,道心有常,寔曰形解,孰云坐亡。”唐 黄滔《莆山灵岩寺碑铭》:“了公 八年冬十月坐亡,色身不坏。”参见“坐化”。⒉坐忘。亡,通“忘”。唐 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息乱归禪定,存神入坐亡。”参见“坐忘”。
- 7.
文府释义:文章的府库。指收藏图书的地方。《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珪璋既文府,精理亦道心。”吕延济 注:“文府,谓文章为府库之富。”南朝 梁 沉约《到著作省谢表》:“珥笔史观,记言文府。”田北湖《论文章源流》:“谁与陈述经典,修明法程,抉文府之秘,启艺林之钥。”
- 8.
炭妇释义:道教传说以炭幻化试人道心的美妇。
- 9.
焦芽释义:⒈枯焦的幼芽。 佛教喻不能萌生无上道心的人。⒉泛喻不堪造就者。
- 10.
焦芽败种释义:指不能发无上道心之二乘。
- 11.
空言虚语释义:谓不实在的话。《史记·高祖本纪》:“吾聞帝賢者有也,空言虚語,非所守也,吾不敢當帝位。”汉 王充《论衡·薄葬》:“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空言虚語,雖得道心,人猶不信。”
- 12.
精理释义:⒈精微的义理。南朝 宋 王僧达《答颜延年》诗:“珪璋既文府,精理亦道心。”唐 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精理通谈笑,忘形向友朋。”清 黄景仁《赠程厚孙时为厚孙作书与汪容甫定交》诗:“名象微言该,训詁精理洽。”⒉精心料理。南朝 梁 沉约《<宋书>自序》:“居家精理,姻族资赖。”
- 13.
识心释义:⒈知道心意。⒉佛教语。谓自识本心,自见本性。
- 14.
贫阨释义:亦作“贫厄”。贫穷困厄。汉 王符《潜夫论·赞学》:“贫阨若彼,而能进学若此者,秀士也。”《法苑珠林》卷六二引 汉 刘向《孝子传》:“舜 父在家贫厄,邑市而居。”清 唐甄《潜书·格定》:“贫阨道心生,富豫道心亡。”
- 15.
退转释义:⒈佛教语。谓位次下降,功行减退,道心退缩等。⒉退回;转头。
- 16.
院曹释义:官署中的共事者。 清 厉鹗《东城杂记·东皋隐者》:“庐陵 张光弼 昱 题 范思贤 东皋 隐居云:‘诗句兴来题綵笔,道心悟后付朱弦。院曹谁信同僚后,屈指交游十五年。’”
- 17.
除目释义:除授官吏的文书。唐 姚合《武功县中作》诗之八:“一日看除目,终年损道心。”《新五代史·唐臣传·刘延朗》:“乃令 文遇 手书除目,夜半下学士院草制。”《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元年》:“先是术者言国家今年应得贤佐,出奇谋,定天下,帝意 文遇 当之,闻其言,大喜,曰:‘卿言殊豁吾意,成败吾决行之。’即为除目。付学士院使草制。”胡三省 注:“御笔亲除付外行者谓之除目。其经宰相奏拟而行者,亦谓之除目。”清 吴伟业《送湘阴沉旭轮谪判深州》诗之二:“故旧怜除目,妻孥笑俸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