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 [shǐ shì]
1. 史家;史官。
史氏 引证解释
⒈ 史家;史官。
引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史氏襃贬大法,《春秋》已备之矣。”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一》:“夫三篇之书,虽曰 伊尹 作,然自始至终,皆史氏所録。”
黄人 《<清文汇>序》:“循是或可得其大概,而为史氏徵文考献者效负弩之役。”
史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太史氏释义:史官。唐 韩愈《送杨少尹序》:“不知 杨侯 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而太史氏又能大张其事,为传继二 疏 踪跡否?”宋 梅尧臣《同梅二十五饮永叔家观所钞集近事刘敞》诗:“观书太史氏,全性市门翁。”
- 2.
太史简释义:《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齐 崔杼 弑其君 庄公,“太史书曰:‘崔杼 弑其君。 ’崔子 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 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后因以“太史简”为史官临难不苟,敢于秉笔直书的典实。宋 文天祥《正气歌》:“在 齐 太史简,在 晋 董狐 笔。”
- 3.
实録释义:⒈符合实际的记载。 《汉书·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録。”南朝 宋 沉约《上宋书表》:“事属当时,多非实録。”唐 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序》:“彼皆目覩,非出传闻。信而有徵,可为实録。”明 叶盛《水东日记·会议迎复仪注》:“惟翰林简讨 邢让 一奏首有‘前次勅书不具迎復上皇之意’一言,真为实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其事又见於 孟棨《本事诗》,盖亦实録矣。”⒉如实记载;真实地记录。唐 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愚以为凡史氏褒贬大法,《春秋》已备之矣。后之作者,在据事跡实
- 4.
宠灵释义:恩宠光耀;使得到恩宠福泽。《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宠灵 楚国,以信 蜀 之役,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孔颖达 疏:“言开其恩宠赐以威灵以及 楚国。”南朝 梁 江淹《建平王之南徐州刺史辞阙表》:“臣过承宠灵,閔默假日,徒抱皇慈,无充横草。”宋 王安石《贺致政文太师启》:“萧何 汉 之宗臣,方叔 周 之元老,宠灵莫二。”明 唐顺之《与严介溪相公书》:“顺之 此行,荷国宠灵,并承门下指教,深惧不能称任。”清 龚自珍《尊史三》:“要知古之人所以宠灵史氏,镇抚王室,以增天
- 5.
寡鲜释义:少。唐 刘知几《史通·品藻》:“史氏自 迁固 作传,如以品汇相从。然其中或以年世迫促,或以人物寡鲜,求其具体必同,不可多得。是以 韩非、老子,共在一篇,董卓、袁绍,无闻二録。”
- 6.
市门翁释义:指 汉 梅福。王莽 专政,福 弃官隐遁,“变名姓,为 吴 市门卒”。见《汉书·梅福传》。宋 刘敞《同梅二十五饮永叔家观所抄集近事》诗:“观书太史氏,全性市门翁。”
- 7.
执简释义:手持简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南史氏 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后以指任史官、御史之职。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爰及太史 谈,世惟执简;子长 继志,甄序帝勣。”唐 岑参《送赵侍御归上都》诗:“执简皆推直,勤王岂告劳;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明史·李世祺传》:“簪笔执简之臣,接跡囹圄;考槃薖轴之士,抗声鸿举。”
- 8.
挂冕释义:犹挂冠。北齐 祖鸿勋《与杨休之书》:“东都 有挂冕之臣,南国见捐情之士。”《春在堂随笔》卷二引《唐开成五年往生碑》:“遗民 挂冕,康乐 投簪,史氏称之,其风不泯。”参见“挂冠”。
- 9.
星历释义:⒈天文历法。《史记·历书论》:“盖 黄帝 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餘,於是有天地神祗物类之官。”唐 韩愈《襄阳卢丞墓志铭》:“阴阳星历,近世儒莫学。”《元史·刘敏传》:“选民习星历者为司天太史氏。”⒉星辰。《管子·五行》:“通乎阳气所以事天也,经纬日月用之於民;通乎阴气所以事地也,经纬星历以视其离。”《淮南子·原道训》:“夫道者覆天载地……日月以之明,星历以之行。”参见“星辰”。⒊指代年岁。宋 曾巩《谢元丰元年历日表》:“一远闕庭,十移星历。”
- 10.
暴崩释义:帝王或帝后突然死亡。《汉书·孔光传》:“上暴崩,即其夜於大行前拜受丞相 博山侯 印綬。”《旧唐书·宪宗纪下》:“上崩於 大明宫 之 中和殿,享年四十三。时以暴崩,皆言内官 陈弘志 弑逆,史氏讳而不书。”《新唐书·后妃传下·懿安郭太后》:“帝奉养礼稍薄,后鬱鬱不聊……帝闻不喜,是夕后暴崩。”
- 11.
矴石释义:亦作“碇石”。稳定船身的石块或系船的石礅。《新唐书·杨瑒传》:“事益於人,书名史氏足矣。若碑颂者,徒遗后人作碇石耳。”宋 苏轼《峻灵王庙碑》:“夜半大风,浪驾其舟空中,碎之石峯下,夷皆溺死,儋 之父老,犹有及见败舟山上者,今独有矴石存焉耳。”《三国演义》第四五回:“至 操 寨边,瑜 命下了矴石,楼船上鼓乐齐奏。”《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金 以楼船併力攻 彦先,彦先 所乘舟下碇石,急收不应。金 人击之,彦先 与其家皆死。”
- 12.
螓首释义:⒈喻指女子美丽的方广如螓的额。 形容女子貌美。南朝 梁简文帝《听早蝉诗》:“庄 书哂鹏翼,卫 赋宜螓首。”明 梅鼎祚《玉合记·祝发》:“蝉鬟翠减,螓首蓬飞,尚恐人多忌也。”清 吴下阿蒙《断袖篇·陈子高》:“是时 子高 年十六,尚总角,容貌艷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螓首膏髮,自然蛾眉,见者靡不嘖嘖。”⒉指女子。⒊借喻美好、精采的东西。鲁迅《书信集·致林语堂》:“谓 楚囚 之稿仅有少许可登……窃计所留字数,不过千餘。稿费自属无几,而不佞则颇有擅卖他人螓首之嫌疑,他日史氏笔伐,将云罪浮于 桀,诚不如全躯以还之之
- 13.
雅好释义:平素爱好。 汉 张衡 《西京赋》:“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吾雅好山水,此有胜处,吾欲观之。”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下》:“ 魏文 ,史称其雅好读书,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 14.
青史氏释义:⒈古代史官名。著《青史子》五十七篇。《大戴礼记·保傅》:“《青史氏之记》曰:古者胎教。”王聘珍 解诂:“卢 注云:‘一曰《青史子》。’《汉书·蓺文志》:‘小説家:《青史子》五十七篇。古史官记事也。’”⒉泛指史官。康有为《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览四千年 青史氏 之载,歷朝兴亡之迹,岂不哀哉?”亦省称“青史”。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尸佼 兼总於杂术,青史 曲缀以街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