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事实 事实的意思
shìshí

事实

简体事实
繁体事實
拼音shì shí
注音ㄕˋ ㄕ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ì,(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组词】:事情。事件。事业。(2) 变故。【例句】: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3) 职业。【例句】:谋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例句】:你走吧,没你的事了。(5) 办法。【例句】: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组词】:不事生产。无所事事。(7) 服侍。【组词】:事父母。

shí,(1) 充满。【组词】:实心。充实。虚实。(2) 符合客观情况,真,真诚。【组词】:实话。实惠。实际(真实情况)。实践(实行;履行)。实体。实情。实施。实数。实事求是。名实相符。(3) 植物结的果。【组词】:果实。开花结实。(4) 富足。【组词】:殷实。富实。

基本含义

真实存在的情况或事件

事实的意思

事实 [shì shí]

1. 事情的真实情况。

判案要以事实为根据。
事实胜于雄辩。

[fact;]

事实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事寔”。

⒉ 事情的实际情况;实有的事情。

《韩非子·存韩》:“听奸臣之浮説,不权事实。”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张守节 正义:“言《庄子》杂篇《庚桑楚》以下,皆空设言语,无有实事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月桂子》:“宋之问 台州 作诗云:‘桂子月中下,天香云外飘。’文士尚奇,非事实也。”
清 薛福成 《庸庵文编·凡例》:“文后有评语暨自识之语,或叙作文之由,或书后来事寔。”
鲁迅 《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⒊ 干实事。

《宋书·沉林子传》:“国渊 以事实见赏, 魏尚 以盈级受罚。”
唐 韩愈 《与于襄阳书》:“侧闻閤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

⒋ 事迹。

唐 韩愈 《欧阳生哀辞》:“事实既修兮,名誉又光……命虽云短兮,其存者长。”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柳仲涂作铭》:“其文首纪葬之年月与地,末纪名字三代与卒年,中叙事实。”

⒌ 故实,典故。

清 薛雪 《一瓢诗话》:“谭用之 最多杜撰句法,硬用事实;偶有不杜撰、不硬用处,便佳。”

⒍ 指事物发展的最后结果。

老舍 《四世同堂》第二部五二:“孩子对于他,只是生物与生理上的一种事实。”


国语词典

事实 [shì shí]

⒈ 事情的真实情形。

《韩非子·存韩》:「听奸臣之浮说,不权事实。」
《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究竟 真相

梦想 理论 假想 虚幻 虚伪 传奇 神话


事实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究竟释义:⒈结果;原委:大家都想知道个究竟。 ⒉副词。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你究竟答应不答应?毕竟;到底:他究竟经验丰富,很快就排除了机器的故障。
    • 2.
      真相释义:事情的真实情况(区别于表面的或假造的情况):真相大白。 弄清问题的真相。
    • 3.
      本相释义:本来面目;原形:本相毕露。

事实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理论释义:⒈指概念和原理的体系。 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正确的理论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来源于社会实践,并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⒉辩论是非;争论;讲理。
    • 2.
      传奇释义:⒈唐宋时期的短篇小说。情节多奇特、神异,故名。⒉明清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每本一般分四五十出。一出戏中可用不同宫调的曲牌,也可以换韵,曲词中间夹有念白。登场的角色都可以唱,有时是二人对唱、轮唱,或数人齐唱。伴奏以管乐为主,词少腔多,节奏舒缓。⒊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⒋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中一种长篇故事诗。
    • 3.
      梦想释义:⒈幻想;妄想:这件事根本不可能,你别梦想了。⒉渴望:他小时候梦想着当一名飞行员。⒊梦想的事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 4.
      神话释义:⒈古代先民用拟人化的超自然的形象和虚幻的表达方式反映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认识的一种文学样式。 一定程度上表达出古代先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⒉虚妄离奇、毫无根据的话。
    • 5.
      谎言释义:谎话:戳穿谎言。
    • 6.
      虚幻释义:主观幻想的;不真实的(形象):虚幻的梦境。
    • 7.
      虚伪释义:不真实;不实在;做假:这个人太虚伪。他对人实在,没有一点儿虚伪。
    • 8.
      假想释义:想象的;假定的:假想敌。

事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时口惠释义:口惠:口头上许给别人以好处。 口头上一时空言给人恩惠,事实上并没有兑现。
    • 2.
      三夫成市虎释义: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同“三人成虎”。
    • 3.
      三言讹虎释义:犹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 4.
      上尉的女儿释义:长篇小说。 俄国普希金作于1837年。青年贵族军官格利涅夫爱上边防炮台上尉司令的女儿玛莎。后普加乔夫率领农民起义,攻占炮台,杀死司令。因感念格利涅夫的旧谊,普加乔夫成全了他与玛莎的婚事。起义失败后,格利涅夫因受怀疑被捕。后经玛莎谒见女皇,澄清事实,遂获释放。
    • 5.
      不争释义:属性词。 不容置疑的;无须争辩的:不争的事实。
    • 6.
      不准确释义:不符合事实、标准或真实情况。
    • 7.
      不明不暗释义:指事实真相被歪曲而不清楚。 也指既不公开,也不秘密。
    • 8.
      不果释义:⒈没有成为事实;终于没有实行。⒉不果决。⒊果然。不,语助词。
    • 9.
      不正确释义:不符合事实、观点的错误。
    • 10.
      不用释义:表示事实上没有必要:不用介绍了,我们认识。大家都是自己人,不用客气。
    • 11.
      不证自明释义:公理是根据事实得出的结论不用证明,有的也无法证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 12.
      丰盛胡同释义:丰盛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与天启皇帝的乳母奉圣夫人有关,一是与明初大将丰城侯有关。事实是谁也没错,在东西城曾经各有一条丰盛胡同。
    • 13.
      串供释义:共同犯罪人暗中商定供词,企图用协商一致的假话来掩盖犯罪事实真相,以逃避司法机关的侦查和审判的行为。
    • 14.
      串捏释义:谓串同捏造事实。
    • 15.
      串案释义:某个案件涉及多个犯罪嫌疑人,查证一个人的犯罪事实时,又连带出另一个,接连成串,这样的案件叫串案。
    • 16.
      举证责任释义:诉讼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事实和要求,有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予以证明的责任。民事诉讼原告负举证责任,行政诉讼被告负举证责任。
    • 17.
      乡壁虚造释义:即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无事实根据,凭空捏造。
    • 18.
      乱实释义:混淆事实。
    • 19.
      事与原违释义:事实与愿望相违背。
    • 20.
      事与心违释义:事实与愿望相违背。 同“事与原违”。

事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时口惠释义:口惠:口头上许给别人以好处。 口头上一时空言给人恩惠,事实上并没有兑现。
    • 2.
      三夫成市虎释义: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同“三人成虎”。
    • 3.
      三言讹虎释义:犹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 4.
      上尉的女儿释义:长篇小说。 俄国普希金作于1837年。青年贵族军官格利涅夫爱上边防炮台上尉司令的女儿玛莎。后普加乔夫率领农民起义,攻占炮台,杀死司令。因感念格利涅夫的旧谊,普加乔夫成全了他与玛莎的婚事。起义失败后,格利涅夫因受怀疑被捕。后经玛莎谒见女皇,澄清事实,遂获释放。
    • 5.
      不争释义:属性词。 不容置疑的;无须争辩的:不争的事实。
    • 6.
      不准确释义:不符合事实、标准或真实情况。
    • 7.
      不明不暗释义:指事实真相被歪曲而不清楚。 也指既不公开,也不秘密。
    • 8.
      不果释义:⒈没有成为事实;终于没有实行。⒉不果决。⒊果然。不,语助词。
    • 9.
      不正确释义:不符合事实、观点的错误。
    • 10.
      不用释义:表示事实上没有必要:不用介绍了,我们认识。大家都是自己人,不用客气。
    • 11.
      不证自明释义:公理是根据事实得出的结论不用证明,有的也无法证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 12.
      丰盛胡同释义:丰盛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与天启皇帝的乳母奉圣夫人有关,一是与明初大将丰城侯有关。事实是谁也没错,在东西城曾经各有一条丰盛胡同。
    • 13.
      串供释义:共同犯罪人暗中商定供词,企图用协商一致的假话来掩盖犯罪事实真相,以逃避司法机关的侦查和审判的行为。
    • 14.
      串捏释义:谓串同捏造事实。
    • 15.
      串案释义:某个案件涉及多个犯罪嫌疑人,查证一个人的犯罪事实时,又连带出另一个,接连成串,这样的案件叫串案。
    • 16.
      举证责任释义:诉讼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事实和要求,有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予以证明的责任。民事诉讼原告负举证责任,行政诉讼被告负举证责任。
    • 17.
      乡壁虚造释义:即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无事实根据,凭空捏造。
    • 18.
      乱实释义:混淆事实。
    • 19.
      事与原违释义:事实与愿望相违背。
    • 20.
      事与心违释义:事实与愿望相违背。 同“事与原违”。

事实造句

1.在家庭里也应该摆事实讲道理,不能搞一言堂。

2.对于他所提有关修改方案的提议,完全没有事实根据,不值一驳。

3.这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不容置辩的事实

4.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要再争论了,事实胜于雄辩,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

5.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6.然而这里毫没有今不如昔的意思,恰好相反,事实证明今胜于昔。

7.他说的所谓事实,全都是凭空臆造或经过歪曲的。

8.为了笼络人心,他还妄图用请客送礼、封官许愿等办法掩盖他贪污受贿的事实

9.判案要重事实,重证据,不能搞屈打成招那一套。

10.他确实是想帮忙,然而事实上却只是帮倒忙。

11.由外行人决定的政策,难免方枘圆凿,与事实格格不入。

12.对于既成事实的婚姻,我们要通过法律手段进行合理解决。

13.这个方案论证充分,事实确凿不移,受到大家赞扬。

14.人要到月亮上去,以前认为是虚无飘渺的想法,而现在则是确实可行的事实

15.事实面前,小王钳口结舌了。

16.根据最新研究,事实上电视是你不共戴天的敌人。

17.这是事实,不容置疑,狡赖是无用的。

18.张总工程师以不容置疑的事实与数据,证明这项工程一定能如期完成。

19.看上去他虽然像个小伙子,红光满面,但事实上他已到了不惑之年。

20.大量的事实表明李玉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

事实(shi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事实是什么意思 事实读音 怎么读 事实,拼音是shì shí,事实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事实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