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物质 物质的意思
zhì

物质

简体物质
繁体物質
拼音wù zhì
注音ㄨˋ ㄓˋ
结构AB式
词性名词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ù,(1)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组词】:事物。生物。物体。货物。礼物。文物。物价。物质。地大物博。物极必反。(2) 内容,实质。【组词】:言之有物。(3)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例句】:物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物。物望所归(众望所归)。

zhì,(1) 本体,本性。【组词】:物质。流质(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质。质言(实言)。沙质。本质。质点。品质。性质。素质。资质。(2) 朴素,单纯。【组词】:质朴。质直。(3) 问明,辨别,责问。【组词】:质疑。质问。质询。对质。(4) 抵押或抵押品。【组词】:人质。(5) 同“贽”,礼物。

基本含义

物质指有形的、可以被感知的实体,也可以指具体的事物或物品。

物质的意思

物质 [wù zhì]

1. 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 objective reality; matter; substance; ]

2. 指金钱、生活资料等。

物质奖励。

[ material; ]

物质 引证解释

⒈ 物的形体。

金 刁白 《物质》诗:“物质方圆定,营营止自疲。”

⒉ 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艾青 《<艾青诗选>自序》:“‘观念’是抽象的,结成‘粒粒真珠’,就成了明亮的、可以把握得住的物质了。”
沈从文 《王谢子弟》:“若前者近于物质的,后者就可以说是纯粹精神的。”

⒊ 特指金钱、生活资料等。

巴金 《寒夜》十八:“没有!不论是精神上,物质上,我没有得到一点满足。”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假如为了贪图物质享受,我早就去做姨太太少奶奶,也就不这样颠沛流离了。可是,那叫什么生活!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国语词典

物质 [wù zhì]

⒈ 具有重量,在空间占有地位,并能凭感官而知其存在的,称为「物质」。凡一切元素及其相互所组成的化合物,都是物质,如铁、水等。


物质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物资释义:生产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物资交流。物资丰富。战略物资。

物质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精神释义:⒈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精神错乱。精神上的负担。⒉宗旨;主要的意义:领会文件的精神。⒊表现出来的活力:精神焕发。振作精神。⒋活跃;有生气:越干越精神。这孩子大大的眼睛,挺精神的。⒌英俊;相貌、身材好:瞧这小伙儿长得多精神!

物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元论释义: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 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的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认为精神是世界本原的是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跟“多元论”相对)。
    • 2.
      一旦释义:⒈一天之间(形容时间短):毁于一旦。⒉指不确定的时间,表示有一天。a)用于已然,表示“忽然有一天”:相处三年,一旦离别,怎么能不想念呢? b)用于未然,表示“要是有一天”:理论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
    • 3.
      丁香油释义:丁香油是从丁香花蕾提炼出来的油性物质,有轻度的神经麻醉作用,主要用于牙科钻牙后,牙髓神经临时安抚镇痛。
    • 4.
      万物生灵释义:万物都有生命。包括石头和一切物质。在这三界中,它们都有生命,都会死亡。
    • 5.
      三相点释义:在热力学里,可使一种物质三相(气相,液相,固相)共存的一个温度和压强的数值。
    • 6.
      三精一毒释义:在不长的时间里一个女人要是跟几个男人有那事的话,前精后液很难干净,几个男人精液会互相作用,这是一种很毒的物质,毒肉杀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能够致癌。
    • 7.
      上皮组织释义:由许多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黏合细胞的物质)构成的一种组织,覆盖在身体的外表面、体腔和有腔器官的内壁。
    • 8.
      上釉释义:上釉,就是所谓在烧制陶、瓷器时,首先应该烧制毛胚,烧好后拿出来上釉,然后再烧的一种方式。釉有很多种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涂在瓷器、陶器的表面,烧制成有玻璃光泽可分为结晶釉,裂纹釉等。在烧制好的毛坯上涂覆上一层玻璃质的釉层,主要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
    • 9.
      不皂化物释义:油脂等样品中不能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起皂化反应的物质。
    • 10.
      不粘锅释义:一种金属锅。 内侧表面涂覆一层高分子材料(聚四氟乙烯)形成涂层,耐酸、碱腐蚀,能分解油性物质,不生成油垢和炭化垢。具有使用方便、省油、不粘垢、易清洁等优点。
    • 11.
      世俗女人释义:对待一切东西,看重物质多余精神。
    • 12.
      中和释义:⒈酸和碱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生成的物质失去酸和碱的性质。⒉抗毒素或抗毒血清跟毒素起作用,产生其他物质,使毒素的毒性消失。⒊物体的正电量和负电量相等,不显带电现象的状态叫中和。⒋使中和,泛指折中性质不同的事物,使各自都保留一部分特性,同时也丧失一部分特性:中和不同意见。
    • 13.
      中子态释义: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这种形态下的物体密度极大,电子和质子大量结合成中子。
    • 14.
      丰富释义:⒈(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等)种类多或数量大:物产丰富。 丰富多彩。丰富的知识。⒉使丰富:开展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通过实践,丰富工作经验。
    • 15.
      临界角释义:光线由光速小的媒质进入光速大的媒质的折射角为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其大小随物质的不同而改变,如水是5°,金刚石是7°。
    • 16.
      主动扩散释义:主动运输是物质通过质膜进出细胞的方式之一,是质膜上载体蛋白消耗能量而协助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的方式。
    • 17.
      主观与客观释义:①主观指人的意识;客观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物质世界或人的认识对象。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改造客观。②主观指人的认识不从实际出发,如主观性、主观主义;客观指人的认识从实际出发,如客观介绍。
    • 18.
      主观唯心主义释义: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之一。颠倒了思维同存在、精神同物质的关系,把人的主观意识看作世界的本原,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最后导致只承认“我”存在的“唯我论”。
    • 19.
      义利之辨释义:中国古代关于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的争辩。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利,指利益、功利。孔子重义轻利,反对不讲道德而获得富贵,把义利两者分离。韩非则注重功利,认为人与人之间首先是利害关系。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儒家重义轻利的道义论基本上占据着统治地位。
    • 20.
      义浆释义:⒈旧时施舍行人的浆水。 ⒉将多种食料或物质搀合于水而成的浆汁。

物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元论释义: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 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的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认为精神是世界本原的是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跟“多元论”相对)。
    • 2.
      一旦释义:⒈一天之间(形容时间短):毁于一旦。⒉指不确定的时间,表示有一天。a)用于已然,表示“忽然有一天”:相处三年,一旦离别,怎么能不想念呢? b)用于未然,表示“要是有一天”:理论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
    • 3.
      丁香油释义:丁香油是从丁香花蕾提炼出来的油性物质,有轻度的神经麻醉作用,主要用于牙科钻牙后,牙髓神经临时安抚镇痛。
    • 4.
      万物生灵释义:万物都有生命。包括石头和一切物质。在这三界中,它们都有生命,都会死亡。
    • 5.
      三相点释义:在热力学里,可使一种物质三相(气相,液相,固相)共存的一个温度和压强的数值。
    • 6.
      三精一毒释义:在不长的时间里一个女人要是跟几个男人有那事的话,前精后液很难干净,几个男人精液会互相作用,这是一种很毒的物质,毒肉杀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能够致癌。
    • 7.
      上皮组织释义:由许多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黏合细胞的物质)构成的一种组织,覆盖在身体的外表面、体腔和有腔器官的内壁。
    • 8.
      上釉释义:上釉,就是所谓在烧制陶、瓷器时,首先应该烧制毛胚,烧好后拿出来上釉,然后再烧的一种方式。釉有很多种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涂在瓷器、陶器的表面,烧制成有玻璃光泽可分为结晶釉,裂纹釉等。在烧制好的毛坯上涂覆上一层玻璃质的釉层,主要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
    • 9.
      不皂化物释义:油脂等样品中不能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起皂化反应的物质。
    • 10.
      不粘锅释义:一种金属锅。 内侧表面涂覆一层高分子材料(聚四氟乙烯)形成涂层,耐酸、碱腐蚀,能分解油性物质,不生成油垢和炭化垢。具有使用方便、省油、不粘垢、易清洁等优点。
    • 11.
      世俗女人释义:对待一切东西,看重物质多余精神。
    • 12.
      中和释义:⒈酸和碱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生成的物质失去酸和碱的性质。⒉抗毒素或抗毒血清跟毒素起作用,产生其他物质,使毒素的毒性消失。⒊物体的正电量和负电量相等,不显带电现象的状态叫中和。⒋使中和,泛指折中性质不同的事物,使各自都保留一部分特性,同时也丧失一部分特性:中和不同意见。
    • 13.
      中子态释义: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这种形态下的物体密度极大,电子和质子大量结合成中子。
    • 14.
      丰富释义:⒈(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等)种类多或数量大:物产丰富。 丰富多彩。丰富的知识。⒉使丰富:开展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通过实践,丰富工作经验。
    • 15.
      临界角释义:光线由光速小的媒质进入光速大的媒质的折射角为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其大小随物质的不同而改变,如水是5°,金刚石是7°。
    • 16.
      主动扩散释义:主动运输是物质通过质膜进出细胞的方式之一,是质膜上载体蛋白消耗能量而协助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的方式。
    • 17.
      主观与客观释义:①主观指人的意识;客观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物质世界或人的认识对象。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改造客观。②主观指人的认识不从实际出发,如主观性、主观主义;客观指人的认识从实际出发,如客观介绍。
    • 18.
      主观唯心主义释义: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之一。颠倒了思维同存在、精神同物质的关系,把人的主观意识看作世界的本原,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最后导致只承认“我”存在的“唯我论”。
    • 19.
      义利之辨释义:中国古代关于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的争辩。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利,指利益、功利。孔子重义轻利,反对不讲道德而获得富贵,把义利两者分离。韩非则注重功利,认为人与人之间首先是利害关系。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儒家重义轻利的道义论基本上占据着统治地位。
    • 20.
      义浆释义:⒈旧时施舍行人的浆水。 ⒉将多种食料或物质搀合于水而成的浆汁。

物质造句

1.没想到他成功之后,受不了物质的诱惑,夜夜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

2.一个人如果在物质上贪多务得,而在精神上一贫如洗,那是很可悲的。

3.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很重要,二者不可偏废。

4.你还年轻,不能满足于优裕的物质条件而苟且偷安,不思进取。

5.政治自由与物质进步必须双管齐下。

6.中华民族羸弱了一个世纪,但现已发愤图强,大搞精神及物质上的建设。

7.物质循序渐进,自辐射手中夺得宇宙演化的掌控权。

8.物质欲望是无穷的,为了保持清廉,必要时过一过箪食瓢饮的生活很有好处。

9.社会的物质产品丰富,人们的道德水平普遍提高,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10.正确的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11.纯真,不是外在而是内在;童心,不是心灵而是心态;幸福,不是物质而是感受。

12.我很幸运我有这样的家庭,我很幸运我生活在这样的城市,我很幸运有这样丰富的物质条件。

13.从石蕊试纸显现出的这种物质呈酸性。

14.很多物质能溶于水,这是它们固有的特性。

15.空气是无色透明的物质

16.这种物质燃烧后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

17.感情是会随时间,环境,物质财富,改变而变的。山誓海盟都是虚的。

18.狭义的大自然,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即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无机界和有机界。

19.都说没有物质的爱情就像一盘散沙,都不用风吹,走两步就散了。可你只顾着追沙,把爱情丢在一边。

20.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者的物质待遇也不断提高。

物质(wu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物质是什么意思 物质读音 怎么读 物质,拼音是wù zhì,物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物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