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集 [zǒng jí]
1. 犹聚集,集合。
3. 指汇集许多人的作品而成的诗文集。
总集 引证解释
⒈ 犹聚集,集合。
引《南史·沉恪传》:“以 岭 南勋,除员外散骑侍郎。仍令总集宗从子弟。”
⒉ 指汇集许多人的作品而成的诗文集。
引《隋书·经籍志四》:“总集者,以 建安 之后,辞赋转繁,众家之集,日以滋广, 晋 代 挚虞,苦览者之劳倦,於是採摘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是后文集总钞,作者继轨。属辞之士,以为覃奥而取则焉。”
清 龚自珍 《<自晋迄隋石刻文录>序》:“何所据?据史。又何所据?总集、别集。”
马其昶 《<桐城古文集略>序》:“总集盖源於《尚书》、《诗》三百篇,洎 王逸 《楚词》、 挚虞 《流别》后,日兴纷出,其义例可得而言。”
国语词典
总集 [zǒng jí]
⒈ 汇录多人作品的诗文集,相对于别集而言。今所传总集,以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为最古。
总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妙释义:称同时以才艺著名的二人。(1)指 晋 卫瓘、索靖。《晋书·卫瓘传》:“瓘 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 敦煌 索靖 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臺二妙’。”(2)指 唐 韦维、宋之问。《新唐书·韦维传》:“﹝ 韦维 ﹞迁户部郎中,善裁剖,时员外 宋之问 善诗,故时称‘户部二妙’。”(3)指 宋 艾淑、陈容。元 夏文彦《图绘宝鉴》卷四:“﹝ 艾淑 ﹞善画竹,与 陈所翁 同舍画龙,俱得名,时称六馆二妙。”(4)指 金 段克己 段成己《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三·二妙集》:“金 段克己 段成己 诗集也……初,克己 成己
- 2.
会论释义:⒈会同判决罪犯死刑。《汉书·苏武传》:“武 益愈。单于使使晓 武 会论 虞常,欲因此时降 武。”《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冬月,传属县囚,会论府上,流血数里,河南 号曰‘屠伯’。”颜师古 注:“总集郡府而论杀。”⒉会同论议。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进士归礼部》:“乃阴求 昂 瑕以待之。异日会论,昂 果斥 权 章句之疵以辱之。”
- 3.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释义:总集名。今人逯钦立编。一百三十五卷。选录先秦至隋代的诗歌谣谚,收录作家八百多,按先秦、汉、魏、晋、宋、齐、梁、北魏、北齐、北周、陈、隋各代分代编次。各诗均注明出处,并校出异文。
- 4.
全唐诗释义:总集名。 清康熙时彭定求等编。九百卷。收唐、五代诗歌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残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二千八百三十七人,大致按时代前后排列,并附作者小传。是收录唐代诗歌最完备的总集。
- 5.
别集释义:收集个人的诗文而成的书。与“总集”相对。如唐李白的《李太白集》、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都是别集。
- 6.
南园十先生释义:南园 即 抗风轩,在 广州 城东南 大忠祠 侧。明 初,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 结社唱酬于此,称 南园 五子。写诗力去 宋 元 风习,以上追三 唐 为旨归,嘉靖 年间,欧大任、梁有誉、黎民表、吴旦、李时行 又聚会 抗风轩,复振 南园 之风,称南园后五子。清 光绪 年间,张之洞 任 两广 总督,乃将前后五子合称 南园十先生,并建 南园十先生祠。明 葛徵奇 编有《南园五先生集》二卷;清 陈文藻 等编有《南园后五子诗集》二十八卷。参阅《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存目四》。
- 7.
古本释义:旧本;古老的版本。 《梁书·刘之遴传》:“案,古本《汉书》称‘永平 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己酉,郎 班固 上’,而今本无上书年月日字。”《隋书·经籍志一》:“检其所得,多 太建 时书,纸墨不精,书亦拙恶。於是总集编次,存为古本。”明 王守仁《大学问》:“甘泉 近亦信用《大学》古本。”鲁迅《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自称得到古本,乱改《西厢》字句的案子且不说罢,单是截去《水浒》的后小半……也就昏庸得可以。”
- 8.
古诗源释义:总集名。清代沈德潜编选。十四卷。收录自上古至隋代的古诗和歌谣七百余首,并有简要评语。编者以为诗至唐代而极盛,古诗又是唐诗的源头,故名《古诗源》。
- 9.
唐宋八大家文钞释义:总集名。明代茅坤编选。一百六十四卷。选录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八家散文,并加评论,旨在以八家之文为文章规范,宣扬唐宋派的文学观点。
- 10.
墨子释义:⒈(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创始人。 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主张“兼爱”“非攻”,提倡刻苦学习,反对不劳而食,是儒家的主要反对派。承认天地鬼神的存在,有宗教色彩。长于辩论,对古代逻辑学的形成有重要贡献。其主要思想保存于《墨子》一书中。⒉书名。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现存五十三篇。其中《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贤》《尚同》《非乐》《节用》等篇反映了墨子的思想。《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是后期墨家的哲学、逻辑学和科学论著。
- 11.
宋文鉴释义:原名《皇朝文鉴》。总集名。南宋吕祖谦编。一百五十卷。分六十一类,选录北宋时期诗、赋、文二千五百余首(篇),收录作家二百余人。所选诗文,有不少为人传诵之作;所载奏议,保存了当时政治斗争的一些材料。流传颇广。
- 12.
宋诗钞释义:总集名。清代吴之振等编选。编者因不满明代前后七子尊唐诗抑宋诗之风,特编选此书,以示“宋诗之长”。编成初集一百零六卷,收宋代诗作一万二千余首,选录作家八十四家(目录中列一百家),各家均附小传。是一部规模较大的宋诗总集。
- 13.
家世集释义:一家几代人著作的总集。
- 14.
楚辞释义:中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 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为作章句。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和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辞赋。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均承袭了屈赋的形式。作品具有楚地文学特色,故名。
- 15.
江湖派释义:⒈南宋书商陈起曾刊行《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中兴江湖集》等诗歌总集,收刘克庄、戴复古、刘过、赵汝鐩等一批诗人的作品。 后遂称其中所收作家为“江湖派”。这些作家大都在政治上没有地位,浪迹江湖,各人作品的思想、风格以及艺术成就并不相同。⒉指江湖上行骗谋利的人。
- 16.
礼记释义:中国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汉初儒家礼仪论著的总集。内容包括礼制和儒家哲学两部分,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物制度、典礼、祭祀、教育、音乐和儒家学说的重要参考书。《汉书.艺文志》著录131篇,西汉戴德删为85篇,名《大戴礼记》。他的侄子戴圣又删为49篇,名《小戴礼记》,收入十三经中。其中《中庸》、《大学》、《礼运》等篇是儒家重要的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 17.
词综释义:词总集。清代朱彝尊编选,其门人汪森增定。三十卷,补遗六卷。选录唐、宋、元六百五十九人的词作共二千二百余首。内容较丰富。
- 18.
诏策释义:⒈即诏书。 《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幸受詔策,通经术,知诸侯名誉不当出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阴沟水》:“闕北有圭碑,题云:汉 故中常侍 长乐 太僕特进 费亭侯 曹君 之碑。延熹 三年立。碑阴又刊詔策。”宋 刘攽《贺参政某侍郎启》:“伏审光膺詔策,进贰臺司,伏惟庆慰。”章炳麟《文学总略》:“然《七略》高祖、孝文 詔策,悉在诸子儒家,《奏事》二十卷隶《春秋》,此则总集有六艺诸子之流矣。”⒉文体的一种。晋 葛洪《抱朴子·钧世》:“且夫《尚书》者,政事之集也,然未若近代之优文、詔策、军书、奏议之清富赡
- 19.
诗传释义:⒈《诗经》的注解。⒉《诗经》的注本。⒊指《诗经》和《春秋三传》。⒋诗的总集。
- 20.
诗存释义:诗的选集。 有别集,如 清 鲁一同 的《通甫诗存》;有总集,如 清 曹庭栋 编的《宋百家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