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作俑 作俑的意思
zuòyǒng

作俑

简体作俑
繁体
拼音zuò yǒng
注音ㄗㄨㄛˋ ㄩㄥ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uò zuō,(1) 起,兴起,现在起。【组词】:振作。枪声大作。(2) 从事,做工。【组词】:工作。作息。作业。(3) 举行,进行。【例句】:作别(分别)。作乱。作案。作战。作报告。(4) 干出,做出,表现出,制造出。【例句】:作恶(è)。作弊。作梗。作祟。作态。作色。作为。作难。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5) 当成,充当。【组词】:作罢。作保。作伐(做媒人)。作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看,喻坐观别人成败)。(6) 创造。【组词】:创作。写作。作曲。作者。(7) 文艺方面的成品。【组词】:作品。不朽之作。(8) 同“做”。(9) 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组词】:作坊。(10) 从事某种活动。【组词】:作揖。作弄。作死。

yǒng, ◎ 古代殡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组词】:木俑。陶俑。女俑。兵马俑。

基本含义

指用人作为祭品或牺牲品,多用于比喻人被利用或牺牲。

作俑的意思

作俑 [zuò yǒng]

1. 古代制造陪葬用的偶像。后指创始,首开先例。多用于贬义。

[originate an immoral practice; set a precedent;]

作俑 引证解释

⒈ 本谓制作用于殉葬的偶象,后因称创始、首开先例为“作俑”。多用于贬义。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 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宋 苏轼 《上文侍中论榷盐书》:“且祸莫大於作始,作俑之渐,至於用人。”
清 高其倬 《古北口》诗:“作俑 赵 与 秦,流弊及 明 末。”
鲁迅 《而已集·扣丝杂感》:“我记得书籍不切边,我也是作俑者之一。”


国语词典

作俑 [zuò yǒng]

⒈ 制作用于殉葬的木偶,因其面目似人,故孔子厌恶创始者的不仁。后以作俑指创先制造坏事、首开恶例。宋·苏轼〈上文侍中论榷盐书〉:「且祸莫大于作始,作俑之渐,至于用人。」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陈木南道:『论起这件事,却也是杜先生作俑。』」


作俑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做作释义:故意做出某种不自然的表情、架势、腔调等:行为做作。言语做作。
    • 2.
      反对释义:不赞成;不同意:反对侵略。 反对平均主义。有反对的意见没有?
    • 3.
      怂恿释义:鼓动、撺掇别人去做某事。
    • 4.
      祸端释义:引起灾祸的原由。

作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众恶释义:指各种罪恶。旧题 汉 黄石公《三略·下略》:“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只为这一路的人,众恶所归。”清 林则徐《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推其源则为作俑之始,究其极几成众恶之归。”
    • 2.
      作俑释义:制造殉葬用的偶像,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 见〖始作俑者〗。
    • 3.
      始作俑者释义:开始用俑殉葬的人。 比喻恶劣先例的开创者。《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俑(yǒng):木制或陶制的偶人,用于殉葬。
    • 4.
      蔑弃释义:⒈亦作“蔑弃”。轻视,鄙弃。《国语·周语下》:“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祇,而蔑弃五则。”《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包藏祸心,蔑弃顾命。”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一·旧制一废难复》:“今不知何时何人作俑,六科都给事,俱随班骏奔于太庙中矣,此皆蔑弃旧规遗制之极。”鲁迅《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我并不劝青年的艺术学徒蔑弃大幅的油画或水彩画,但是希望一样看重并且努力于连环图画和书报的插图。”⒉见“蔑弃”。
    • 5.
      衆恶释义:指各种罪恶。旧题 汉 黄石公《三略·下略》:“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只为这一路的人,众恶所归。”清 林则徐《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推其源则为作俑之始,究其极几成众恶之归。”

作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众恶释义:指各种罪恶。旧题 汉 黄石公《三略·下略》:“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只为这一路的人,众恶所归。”清 林则徐《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推其源则为作俑之始,究其极几成众恶之归。”
    • 2.
      作俑释义:制造殉葬用的偶像,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 见〖始作俑者〗。
    • 3.
      始作俑者释义:开始用俑殉葬的人。 比喻恶劣先例的开创者。《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俑(yǒng):木制或陶制的偶人,用于殉葬。
    • 4.
      蔑弃释义:⒈亦作“蔑弃”。轻视,鄙弃。《国语·周语下》:“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祇,而蔑弃五则。”《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包藏祸心,蔑弃顾命。”明 沉德符《野获编·礼部一·旧制一废难复》:“今不知何时何人作俑,六科都给事,俱随班骏奔于太庙中矣,此皆蔑弃旧规遗制之极。”鲁迅《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我并不劝青年的艺术学徒蔑弃大幅的油画或水彩画,但是希望一样看重并且努力于连环图画和书报的插图。”⒉见“蔑弃”。
    • 5.
      衆恶释义:指各种罪恶。旧题 汉 黄石公《三略·下略》:“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只为这一路的人,众恶所归。”清 林则徐《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推其源则为作俑之始,究其极几成众恶之归。”

作俑造句

1.都是你这个始作俑者,害大家都受到牵连。

2.大家都知道,老王就是我们厂行贿的始作俑者。

3.他们已学会把这些思想完全送还给始作俑者。

4.他最先发表文章鼓吹崇洋媚外,真可以说是始作俑者。

5.我们不是历史的始作俑者,而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人。

6.为收到杀鸡儆猴的效果,老师处罚犯规的始作俑者。

作俑(zuoy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作俑是什么意思 作俑读音 怎么读 作俑,拼音是zuò yǒng,作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作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