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 [piāo bó]
1. 随流漂流或停泊。
例战艇在原地漂泊。
英[ float; ]
2. 比喻无定所或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例漂泊半身。
英[ rove; wander; lead a wandering life; ]
漂泊 引证解释
⒈ 随流漂荡或停泊。
引《太平广记》卷四〇五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嘉陵江巨木》:“江之滸有 乌阳 巨木,长百餘尺,围将半焉,漂泊摇撼於江波者久矣,而莫知奚自。”
明 徐榜 《济南纪政·杨化记》:“适有死人漂泊 于氏 之屋畔,众人视之,乃 杨化 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生北归,復经 洞庭,大风覆舟。幸扳一竹簏,漂泊终夜,絓木而止。”
《人民日报》1970.3.28:“战艇在原地漂泊。”
⒉ 比喻行踪不定,居无定所或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引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下亭漂泊,高桥羈旅; 楚 歌非取乐之方, 鲁 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
宋 苏轼 《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诗:“我今漂泊等鸿鴈, 江 南 江 北无常栖。”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邱生》:“小生以孤客少年,漂泊无依。”
罗旋 《红线记》四:“他漂泊一世,无处安身。”
国语词典
漂泊 [piāo bó]
⒈ 比喻生活不固定,居无定所,犹如在水上漂流。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也作「飘泊」、「飘薄」。
近漂流 流浪
反安定
漂泊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流浪释义:生活没有着落,到处转移,随地谋生:流浪汉。流浪街头。
- 2.
流落释义:穷困潦倒,漂泊外地:流落街头。流落他乡。流落江湖。
- 3.
漂流释义:⒈漂在水面随水浮动:沿江漂流进行科学考察。⒉漂泊;流浪:漂流四海。
漂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系舟释义:⒈比喻自由而无所牵挂。⒉比喻漂泊无定。
- 2.
不羁浪子释义:⒈浪迹天涯的人。⒉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人。⒊做坏事的人。
- 3.
东漂西荡释义:东西漂泊不定。也比喻生活不安定。
- 4.
东飘西泊释义:指四处漂泊,行踪无定。
- 5.
个般释义:这般。宋 晏几道《玉楼春》词:“春来还为箇般愁,瘦损宫腰罗带賸。”宋 贺铸《减字浣溪纱》词:“临水登山,漂泊地,落花中酒寂寥天,箇般情味已三年。”宋 杨万里《暑雨后散策》诗:“芒屨泥深凉不浅,今年六月箇般天。”
- 6.
倦鸟思归释义:原意是疲倦的鸟儿想着归回的意思,也就是说一个身心俱疲的人厌倦了漂泊的生活打算回家的意思。
- 7.
冻雀唐昭释义:指 唐昭宗 受 朱温 胁迫,由 长安 迁都 洛阳 事。 《资治通鉴·唐昭宗天佑元年》:“﹝春正月﹞甲子,车驾至 华州,民夹道呼万岁,上泣谓曰:‘勿呼万岁,朕不復为汝主矣!’馆於 兴德宫,谓侍臣曰:‘鄙语云:“紇干 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乐处。”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因泣下霑襟,左右莫能仰视。”后因以“冻雀唐昭”为典,指处于穷途末路境地的帝王。柳亚子《明思文皇帝忌辰作》诗:“半壁匆匆三易主,君王神武有谁陪?官蛙 晋惠 原庸主,冻雀 唐昭 岂霸才!”自注:“永历帝。”
- 8.
半世流离释义:活在世上的时间有一半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住处,和家人分多聚少,到处漂泊。
- 9.
南畿释义:⒈南方边远地区。三国 魏 曹丕《述征赋》:“遵往初之旧迹,顺归风以长迈。镇 江、汉 之遗民,静南畿之遐裔。”⒉京城的南郊。晋 潘尼《答杨士安》诗:“逝将辞储宫,栖迟集南畿。”⒊犹南都。唐 肃宗 时指 江陵,明 代指 南京。唐 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将适江陵漂泊四十韵》:“县郭南畿好,津亭 北望孤。”仇兆鳌 注:“肃宗 以 江陵府 为南都,故曰南畿。”明 李东阳《送邵国贤还治许州》诗:“入门长揖向座主,元是南畿选擢之英才。”《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道这县主是谁?姓 吴,名 杰,南畿进士,正
- 10.
四海为家释义: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汉书·高祖纪》:“天子以四海为家。” 后比喻志在四方,不留恋乡土或家庭。也形容人漂泊无定所。四海:泛指天下。
- 11.
四海无家释义:指到处漂泊,无家可归。
- 12.
困顿释义:⒈劳累到不能支持:终日劳碌,十分困顿。⒉(生计或境遇)艰难窘迫:漂泊在外,困顿潦倒。
- 13.
土偶桃梗释义:“土偶桃梗”,形容人漂泊不定,失意落柘。
- 14.
天涯浪子释义:浪迹天涯,居无定所,漂泊在外。
- 15.
太甲释义:星名。即太乙。唐 王勃《益州夫子庙碑》:“华盖西临,藏五云於太甲。”唐 杜甫《大历三年春将适江陵漂泊》诗:“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摶扶。”仇兆鳌 注引 严羽《沧浪诗话》:“太甲,即太乙。甲乙相近而误用也。”一说,“华盖在旁六星曰六甲,分阴阳而配节候。太甲,恐是六甲一星之名。”见 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明 梅鼎祚《玉合记·奏凯》:“平鼠寝易如翻掌,云高太甲映明堂。”
- 16.
孤篷释义:⒈孤舟的篷。 宋 朱熹《水口行舟》诗之一:“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捲孤篷看,依旧青山緑水多。”⒉常用以指孤舟。唐 皮日休《鲁望以轮钩相示缅怀高致因作》诗之三:“孤篷半夜无餘事,应被严滩聒酒醒。”宋 范成大《过松江》诗:“去年匹马兀春寒,今此孤篷窘秋热。”明 无名氏《赠书记·认女作子》:“怜伊漂泊逐孤篷,抚育朝昏伴老翁。”清 陈维崧《减字木兰花·岁暮灯下作家书竟再系数词楮尾》词:“水鸟斜飞,又逐孤篷一夜归。”于右任《嘉陵江上看云歌赠子元省三陆一》诗:“扣舷而歌歌未终,雨打孤篷衣如洗。”
- 17.
归程释义:返回的路程:漂泊多年的游子,终于踏上了归程。
- 18.
扰害释义:侵扰危害。《元典章·台纲二·体察追问》:“做贼説谎扰害百姓的人每根底,好生用心体察追问。”《水浒传》第六九回:“弊寨地连水泊,素无扰害。今为缺少粮食,特来 东平府 借粮,别无他意。”《四游记·祖师收遮天帐》:“有妖兵五千,常於 紫华山 前作乱,扰害生灵。”蒋光慈《少年漂泊者》二:“你俩现在可以终古平安地卧着,人世间的恶魔再不能来扰害你俩了。”
- 19.
放迹释义:⒈见“放迹”。⒉亦作“放跡”。亦作“放蹟”。犹远行。《楚辞·九章·悲回风》:“求 介子 之所存兮,见 伯夷 之放迹。”王逸 注:“放,远也;迹,行也。”⒊犹浪迹。到处漂泊。唐 韩愈《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王公神道碑铭》:“同列有恃恩自得者,众皆媚承,公嫉其为人,不直视,由此贬 连州 司户,移 夔州 司马,又移 荆南 ……放跡在外,积四年。”《新唐书·韩思彦传》:“至官閲月,自免去,放蹟 江 淮 间。”明 方孝孺《学士亭记》:“故或放迹於江海,或养操於山林,求遗世忘累之士而与之游。”清 顾炎武《春雨》诗
- 20.
断梗释义:⒈折断的苇梗。唐 李贺《咏怀》之一:“梁王 与 武帝,弃之如断梗。”宋 周邦彦《宴清都》词:“寒吹断梗,风翻暗雪,洒窗填户。”⒉比喻漂泊不定。元 曹伯启《再和陈爱山》:“乾坤双断梗,身世一芳樽。”明 杨珽《龙膏记·空访》:“一别芳容悲断梗,千年幽恨正难平。”夏曾佑《送汪毅白》诗:“江湖断梗藩龙翼,一槎生平负典坟。”参见“断梗浮萍”、“断梗飘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