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定地法释义:俱舍家所立的六位心所之一。 指恶作、睡眠、寻、伺、贪、瞋、慢、疑等八心所法。
- 2.
云韶院释义:唐 代宫中教习流行歌舞的场所之一。 时宫中设教坊,有宜春院、云韶院。宜春院歌舞艺伎常在皇帝前承欢。凡演习大型歌舞人数不足时,则由云韶院的歌舞艺伎补充。
- 3.
何处潇湘释义:“潇湘”这里指友人所之地或是作者的归硒之地,因不知故人何处,故云“何处潇湘”。表达了作者对故人或世道的无限怀念之情,而迷茫不知如何的意思。
- 4.
倒错释义:颠倒错乱。《列子·周穆王》:“意之所之,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无不倒错者焉。”《百喻经·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使前人迷乱失心,倒错法相,终年累岁空无所获。”《晋书·刘毅传》:“今之中正……上欺明主,下乱人伦,乃使优劣异地,首尾倒错。”唐 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发言则嗤鄙怪诞,叙事则参差倒错。”
- 5.
北郊释义:⒈城北郊区。 《周礼·天官·内宰》:“中春,詔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以为祭服。”《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一》:“贼将 张晊 屯於北郊,秦贤 屯於 版桥,各有众数万。”秦牧《古战场春晓》:“在一九六一年春天降临之前,我来到 广州 北郊的 三元里 高地上盘桓。”⒉古代帝王郊祀的处所之一。周 制在北门外六里处,汉 制在北门外四里。夏至日于此以祭地,冬至日于此以迎冬。《吕氏春秋·孟冬》:“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高诱 注:“六里之郊。”《汉书·郊祀志下》:“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之序,承
- 6.
堂司释义:⒈明 清 时中央各行政官署的泛称。亦指各署的长官。明 刘若愚《酌中志·累臣自叙略节》:“凡屡次奏驳之旨,亦不曾詰责堂司。”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自 咸丰 季年,中西重立和约,朝廷创设总理衙门,堂司各官,如军机处例。”梁启超《变法通议·学校总论》:“中学不兴,寧能尽各部之堂司,各省之长属,而概用洋员以承其乏也?”⒉佛寺中知事僧及其居所之称。因知事司僧堂庶务,故称。
- 7.
失路释义:⒈迷失道路。《韩非子·解老》:“使失路者而肯听习问知,即不成迷也。”唐 方干《初归镜中寄陈端公》诗:“云岛採茶常失路,雪龕中酒不关扉。”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秀姑》:“小人失路,茫茫无所之。”⒉指放弃正道。《楚辞·九章·惜诵》:“欲横奔而失路兮,坚志而不忍。”⒊喻不得志。汉 扬雄《解嘲》:“当涂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唐 钱起《送邬三落第还乡》诗:“十年失路谁知己,千里思亲独远归。”清 郑燮《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而一二失路名家,落魄贵胄,借祖宗以欺人,述先代而自大。”
- 8.
女纪释义:⒈女子的典范。⒉古天文学所划分的太阳运行十六所之一,即第十一所,位在西,时在申。
- 9.
山图释义:传说中的仙人名。 汉 刘向《列仙传·山图》:“山图,陇西 人也。少好乘马,马蹋之折脚,山中道人教服地黄、当归、独活、苦参,服一岁而不嗜食,病愈身轻。追道人问之,自云:‘五岳使,之名山採药。能随吾,汝便不死。’山图 追随之六十餘年,归来行母服於冢间,期年復去,莫知所之。”《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夷》:“﹝ 莋都 ﹞土出长年神药,仙人 山图 所居焉。”《文选·左思<蜀都赋>》:“山图 采而得道,赤斧 服而不朽。”李周翰 注:“山图、赤斧,列仙名。”明 王錂《春芜记·寻真》:“山图、赤斧 堪为侣,笙鹤冷风起。”
- 10.
微禄释义:菲薄的俸禄。唐 高适《平台夜遇李景参有别》诗:“家贫羡尔有微禄,欲往从之何所之?”宋 陆游《秋夜》诗:“生计依微禄,年光堕远游。”明 高叔嗣《答谷司仆见问》诗:“幸自返中园,非关逃微禄。”
- 11.
快马释义:⒈善于奔驰的健马。《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折杨柳歌辞五》:“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南史·曹景宗传》:“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大凡填词,用笔要如快马天阵,盘旋曲折,随意所之。”茅盾《子夜》十一:“满天是灰白的云头,快马似的飞奔,飞奔!”⒉以快马送信的人。独孤红《金凤钗》第五章:“傅小天 微微一笑,挥手说道:‘记住,有什么不能解决的事儿,交当地快马报我。’”
- 12.
怀刺释义:怀藏名片。谓准备谒见。语本《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建安 初,来游 许 下。始达 潁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魏书·元顺传》:“顺 曾怀刺诣 肇 门,门者以其年少……不肯为通。”宋 苏辙《司马君实端明独乐图》诗:“过门有意奉谈笑,幅巾怀刺无袍鞾。”清 唐孙华《有客》诗:“敝衣策蹇卫,怀刺謁公卿。”
- 13.
怀笔释义:谓笔不离身。 形容勤于记述。语本《后汉书·曹褒传》:“曹褒,字 叔通 ……常感朝廷制度未备,慕 叔孙通 为 汉 礼仪,昼夜研精,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所之适。”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养气》:“仲任 置砚以综述,叔通 怀笔以专业。”
- 14.
放魂释义:旧时农历正月朔日至十八日收灯止,纵少年尽情游戏欢乐,无论昼夜,谓之“放魂”。明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正月朔日﹞自此少年游冶,翩翩徵逐,随意所之,演习歌吹……唱説平话,无论昼夜,谓之放魂。”
- 15.
杖化龙释义:《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载,费长房 向一卖药老翁学道,一日 长房 辞归,“翁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 葛陂 中也。’…… 长房 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适经旬日,而已十餘年矣。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也。”后遂以“杖化龙”用为道家神异之典。宋 陆游《道室杂咏》:“舄化双鳧杖化龙,云山回首不知重。”
- 16.
杖化释义:《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长房 辞归,翁(指 壶公)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则自至矣。 既至,可以杖投 葛陂 中也。’…… 长房 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适经旬日,而已十餘年矣。即以杖投陂,顾视则龙也。”后因以“杖化”谓得道成仙,乘龙飞升。唐 白居易《黑龙饮渭赋》:“闻 茂先 之剑飞,见 长房 之杖化。”元 宋无《寄眠云处士》诗:“路回 蓬岛 下,杖化 葛陂 边。”
- 17.
沈祠释义:古时祭水神之礼仪。因祭时须沉牲畜、珪璧等,故名。《史记·孝武本纪》:“﹝天子﹞还至 瓠子,自临塞决 河,留二日,沉祠而去。”《后汉书·祭祀志上》“三月,上幸 鲁”李贤 注引《汉祀令》:“天子行有所之,出 河,沉用白马、珪璧各一,衣以繒緹五尺。祠用脯二束,酒六升,盐一升。涉 渭、灞、涇、雒 佗名水如此者,沉珪璧各一。律:在所给祠具,及行,沉祠佗川水。”《宋史·礼志五》:“太平兴国 八年,河 决 滑州,遣枢密直学士 张齐贤 诣 白马津,以一太牢沉祠加璧。自是,凡 河 决溢、修塞皆致祭。”
- 18.
海濶天空释义:⒈《诗话总龟》前集卷三十引《古今诗话》:“﹝ 大历 末禪僧元览﹞题诗於竹曰‘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后因以“海阔天空”形容空间广阔。清 蒋士铨《一片石·宴阁》:“空江夜气凉如水,共记 滕王阁 下时,海濶天空任所之。”⒉用以形容性格豪放不拘。《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这位姑娘虽是细针密缕的一箇心思,却是海濶天空的一箇性气,平日在一切琐屑小节上本就不大经心。”茅盾《三人行》六:“现在他决心立刻把它卖绝,和一切的过去都割断了罢!以后是海阔天空的生涯!”⒊比喻说话议论漫无边际。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得
- 19.
漫刺释义:《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禰衡 ﹞ 建安 初来游 许 下,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后因以“漫刺”指名刺。
- 20.
漫灭释义:⒈磨灭,模糊难辨。《后汉书·文苑传·祢衡》:“﹝ 禰衡 ﹞始达 潁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清 周亮工《老仆叹》诗:“老僕怀书字漫灭,长跪视人人不接。”鲁迅《<嵇康集>跋》:“今於原字校佳及义得两通者,仍依原钞,用存其旧。其漫灭不可辨认者,则从校人,可惋惜也。”⒉埋没。宋 苏辙《私试进士策问》之二七:“《易》、《诗》、《书》皆立学官,《春秋》虽不用,而其书亦不废。惟大《乐》沦弃,漫灭无文。”清 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