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所知 所知的意思
suǒzhī

所知

简体所知
繁体
拼音suǒ zhī
注音ㄙㄨㄛˇ ㄓ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uǒ,(1) 处,地方。【组词】:住所。哨所。场所。处所。(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组词】:研究所。派出所。(3) 量词,指房屋。【例句】:一所四合院。(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例句】:所部(所率领的部队)。所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所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所有。各尽所能。所向无敌。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组词】:为人所敬。(6) 姓。

zhī zhì,(1) 晓得,明了。【组词】: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 使知道。【组词】:通知。知照。(3) 学识,学问。【例句】:知识,求知。无知。(4) 主管。【例句】: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组词】:相知。知音。知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例句】:故知(老朋友)。(1) 同“智”,智慧。

基本含义

所了解的知识或情况。

所知的意思

所知 [suǒ zhī]

1. 已掌握的知识。

所知不多。

[ knowledge; ]

2. 指相识的人。

他所知的只是有限的几个人。

[ acquaintance; ]

所知 引证解释

所知道的;知道。

《左传·僖公三十年》:“许君 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汉 王粲 《咏史诗》:“自古无殉死,达人共所知。”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圣朝赦罪责功,弃瑕録用,推赤心於天下,安反侧於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僕一二谈也。”

⒉ 相识的人;要好的人。

《仪礼·既夕礼》:“所知,则賵而不奠。”
《西京杂记》卷三:“余所知有 鞠道龙,善为幻术。”
唐 元稹 《莺莺传》:“张生 发其书於所知,由是时人多闻之。”


国语词典

所知 [suǒ zhī]

⒈ 知道的事理。

《左传·僖公三十年》:「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⒉ 相知的人。

《仪礼·既夕礼》:「兄弟赗奠可也,所知则赗而不奠。」


所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二释义:一两个;少数:一二知己。略知一二(自谦所知不多)。
    • 2.
      一培土释义:同“一抔土”。唐 陆龟蒙《筑城词》之二:“城上一培土,手中千万杵。”《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吾思之熟矣,终不负 永陵 一培土,餘无所知!”胡三省 注:“一培土,犹言一冢土也。”
    • 3.
      一摸黑释义:犹一团漆黑。比喻一无所知。
    • 4.
      三不知释义:原指对事情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一无所知,后泛指什么都不知道:一问三不知。
    • 5.
      不为人知释义:不被人所知道了解。
    • 6.
      不允释义:⒈不被敬信。 《左传·文公四年》:“逆妇 姜 于 齐,卿不行,非礼也。君子是以知出 姜 之不允於 鲁 也。”杜预 注:“允,信也。始来不见尊贵,故终不为国人所敬信也。”⒉不为人所信服;不孚。《北齐书·李稚廉传》:“﹝ 世宗 ﹞谓 杜弼 曰:‘并州 王者之基,须好长史,各举所知。时互有所称,皆不允。’”《金史·忠义传三·徒单航》:“﹝ 九駙马 ﹞改授都元帅,仍权平章,殊不允人望。”
    • 7.
      不知情释义:对有关情况一无所知。
    • 8.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释义: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 9.
      不贰释义:⒈专一,无二心。 《左传·昭公十三年》:“君苟有信,诸侯不贰,何患焉?”《楚辞·九章·惜诵》:“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元 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五》:“﹝ 严续 ﹞为 元宗景 所知,两登相位,尽忠不贰。”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不过临时发布‘亲领’命令的施主却还有,只是已非善于索薪的骁将,而是天天‘画到’,未曾另谋生活的‘不贰之臣’了。”⒉一律;没有差异。《管子·轻重乙》:“桓公 曰:‘然则衡数不可调耶?’管子 对曰:‘不可调。调则澄,澄则常,常则高下不贰,高下不贰则万物不可得而使固。’”《孟
    • 10.
      两省释义: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合称。 为 唐 代最高国务机构。《新唐书·权德舆传》:“始,德舆 知制誥,而 徐岱 给事中,高郢 为舍人。居数岁,岱 卒,郢 知礼部,德舆 独直两省,数旬一还舍。”唐 王建《贺杨巨源博士拜虞部员外》诗:“两省郎官开道路,九州山泽属曹司。”《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九月,中书舍人 竇儼 上疏……乞令即日宰相於南宫三品、两省给、舍以上,各举所知。”胡三省 注:“两省,谓中书、门下省也。”
    • 11.
      两眼一抹黑释义:对周围情况一无所知。
    • 12.
      为天下谷释义:为天下谷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甘愿作天下的川谷,不为世人所知道,与世无争
    • 13.
      乐盲释义:⒈乐师。上古乐师多由盲人担任,故称。⒉今指对音乐一无所知的人。
    • 14.
      事前释义:事情发生以前,也指事情处理、了结以前:事前一无所知。事前做好充分准备,免得到时忙乱。
    • 15.
      二空释义:佛教语。 人空与法空。即悟入无我、无法之理,以破烦恼障和所知障。
    • 16.
      五法藏释义:小乘犊子部所立,将所知一切法分为五类。即过去藏、现在藏、未来藏、无为藏、不可说藏。
    • 17.
      井渫不食释义:指井虽浚治,洁净清澈,但不被饮用。比喻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知。
    • 18.
      井渫莫食释义:比喻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知。同“井渫不食”。
    • 19.
      人听释义:⒈众人所知闻。 《后汉书·朱浮传》:“浮 事虽昭明,而未达人听,宜下廷尉,章著其事。”《后汉书·徐稺传》:“伏见处士 豫章 徐稺、彭城 姜肱 ……德行纯备,著于人听。”⒉即民听,指百姓的视听。《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孔 传:“言天因民以视听,民所恶者天诛之。”《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足下听断明允,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人听不惑矣。”胡三省 注:“人听,即民听。《晋书》史臣避 唐太宗 讳,改民为‘人’,《通鑑》因之。”
    • 20.
      仗剑释义:持剑。《史记·淮阴侯列传》:“及 项梁 渡 淮,信 仗剑从之。”唐 韩偓《乾宁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围作》诗:“仗剑夜巡城,衣襟满霜霰。”清 戴名世《窦成传》:“成 仗剑从军,为小卒,无所知名。”

所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二释义:一两个;少数:一二知己。略知一二(自谦所知不多)。
    • 2.
      一培土释义:同“一抔土”。唐 陆龟蒙《筑城词》之二:“城上一培土,手中千万杵。”《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吾思之熟矣,终不负 永陵 一培土,餘无所知!”胡三省 注:“一培土,犹言一冢土也。”
    • 3.
      一摸黑释义:犹一团漆黑。比喻一无所知。
    • 4.
      三不知释义:原指对事情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一无所知,后泛指什么都不知道:一问三不知。
    • 5.
      不为人知释义:不被人所知道了解。
    • 6.
      不允释义:⒈不被敬信。 《左传·文公四年》:“逆妇 姜 于 齐,卿不行,非礼也。君子是以知出 姜 之不允於 鲁 也。”杜预 注:“允,信也。始来不见尊贵,故终不为国人所敬信也。”⒉不为人所信服;不孚。《北齐书·李稚廉传》:“﹝ 世宗 ﹞谓 杜弼 曰:‘并州 王者之基,须好长史,各举所知。时互有所称,皆不允。’”《金史·忠义传三·徒单航》:“﹝ 九駙马 ﹞改授都元帅,仍权平章,殊不允人望。”
    • 7.
      不知情释义:对有关情况一无所知。
    • 8.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释义: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 9.
      不贰释义:⒈专一,无二心。 《左传·昭公十三年》:“君苟有信,诸侯不贰,何患焉?”《楚辞·九章·惜诵》:“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元 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五》:“﹝ 严续 ﹞为 元宗景 所知,两登相位,尽忠不贰。”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不过临时发布‘亲领’命令的施主却还有,只是已非善于索薪的骁将,而是天天‘画到’,未曾另谋生活的‘不贰之臣’了。”⒉一律;没有差异。《管子·轻重乙》:“桓公 曰:‘然则衡数不可调耶?’管子 对曰:‘不可调。调则澄,澄则常,常则高下不贰,高下不贰则万物不可得而使固。’”《孟
    • 10.
      两省释义: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合称。 为 唐 代最高国务机构。《新唐书·权德舆传》:“始,德舆 知制誥,而 徐岱 给事中,高郢 为舍人。居数岁,岱 卒,郢 知礼部,德舆 独直两省,数旬一还舍。”唐 王建《贺杨巨源博士拜虞部员外》诗:“两省郎官开道路,九州山泽属曹司。”《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四年》:“九月,中书舍人 竇儼 上疏……乞令即日宰相於南宫三品、两省给、舍以上,各举所知。”胡三省 注:“两省,谓中书、门下省也。”
    • 11.
      两眼一抹黑释义:对周围情况一无所知。
    • 12.
      为天下谷释义:为天下谷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甘愿作天下的川谷,不为世人所知道,与世无争
    • 13.
      乐盲释义:⒈乐师。上古乐师多由盲人担任,故称。⒉今指对音乐一无所知的人。
    • 14.
      事前释义:事情发生以前,也指事情处理、了结以前:事前一无所知。事前做好充分准备,免得到时忙乱。
    • 15.
      二空释义:佛教语。 人空与法空。即悟入无我、无法之理,以破烦恼障和所知障。
    • 16.
      五法藏释义:小乘犊子部所立,将所知一切法分为五类。即过去藏、现在藏、未来藏、无为藏、不可说藏。
    • 17.
      井渫不食释义:指井虽浚治,洁净清澈,但不被饮用。比喻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知。
    • 18.
      井渫莫食释义:比喻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知。同“井渫不食”。
    • 19.
      人听释义:⒈众人所知闻。 《后汉书·朱浮传》:“浮 事虽昭明,而未达人听,宜下廷尉,章著其事。”《后汉书·徐稺传》:“伏见处士 豫章 徐稺、彭城 姜肱 ……德行纯备,著于人听。”⒉即民听,指百姓的视听。《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孔 传:“言天因民以视听,民所恶者天诛之。”《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足下听断明允,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人听不惑矣。”胡三省 注:“人听,即民听。《晋书》史臣避 唐太宗 讳,改民为‘人’,《通鑑》因之。”
    • 20.
      仗剑释义:持剑。《史记·淮阴侯列传》:“及 项梁 渡 淮,信 仗剑从之。”唐 韩偓《乾宁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围作》诗:“仗剑夜巡城,衣襟满霜霰。”清 戴名世《窦成传》:“成 仗剑从军,为小卒,无所知名。”

所知造句

1.上节课老师讲的什么,他竟然一无所知

2.我对她的履历也一无所知,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天赋异禀。

3.他自称是董事,但据我所知,他只是公司里的一个无名小卒。

4.对这件事我一无所知,你再问也没有用。

5.对恐怖事件,他一无所知

6.对英国那段历史,我是漆黑一团,一无所知

7.但是我们对双语宝宝怎样适应两种语言还几乎一无所知

8.我跟他数年没联络,目前他的情况,我一无所知

9.在事情没弄清楚之前,我能一无所知地去尝试吗?

10.经你这么分析,我倒成了一无所知的人了。

11.一旦物体经过这个边界,我们对所发生的事一无所知

12.他对自己的婚事一无所知,完全蒙在鼓里,一切由他父亲做主。

13.对于中国文学,他一无所知

14.对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一无所知,想先听听你们的意见。

15.你对他一无所知,怎可放心让他负责这些事?

16.动物对于发生在自己的视野之外一切事物一无所知

17.看他一无所知的样子,我真的有点生气。

18.我对美国历史一无所知,请问华盛顿是什么人?

19.对于世界历史,他一无所知

20.五年前很少为人所知的博客,如今已妇孺皆知。

所知(suo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所知是什么意思 所知读音 怎么读 所知,拼音是suǒ zhī,所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所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