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居 [yàn jū]
1. 退朝而处;闲居。
3. 闲居之所。
燕居 引证解释
⒈ 退朝而处;闲居。
引《礼记·仲尼燕居》:“仲尼 燕居, 子张、子贡、言游 侍。”
郑玄 注:“退朝而处曰燕居。”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
司马贞 索隐:“燕谓閒燕之时。”
宋 苏轼 《四菩萨阁记》:“始吾先君於物无所好,燕居如斋,言笑有时。”
清 沉初 《<西清笔记>自序》:“入春雨雪匝旬,燕居多暇。”
⒉ 闲居之所。
引唐 陆贽 《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之一:“假欲崇饰燕居,储备赐与,天子之贵,寧忧乏财?”
明 宋濂 《净慈山报恩光孝禅寺住持仁公塔铭》:“别筑燕居於寺之西麓,曰 潜庵,将有终焉之志。”
《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南一间算个燕居,北一间作为卧室。”
国语词典
燕居 [yàn jū]
⒈ 闲居。汉·郑玄·注:「退朝而处曰燕居」。也作「宴居」。
引《礼记·仲尼燕居》:「仲尼燕居,子张、子贡、言游侍纵。」
《史记·卷一〇三·万石君传》:「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
⒉ 闲居的地方。
引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之一〉:「假欲崇饰燕居,储备赐与,天子之贵,宁忧乏财。」
燕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容释义:旧称君子修身处世应有的九种姿容。《礼记·玉藻》:“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遬: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坐如尸,燕居告温温。”《朱子语类》卷一二○:“《玉藻》九容处,且去仔细体认。”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答熙载九问》:“必如《礼经》所谓九容,乃得性情之正,非是则为邪僻。”
- 2.
剪桐释义:《吕氏春秋·重言》:“成王 与 唐叔虞 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 唐叔虞 曰:‘余以此封女。’叔虞 喜,以告 周公。
- 3.
堂室释义:⒈厅堂和内室。《论语·先进》:“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皇侃 疏:“窗、户之外曰堂,窗、户之内曰室。”《礼记·仲尼燕居》:“室而无奥阼,则乱於堂室也。”《后汉书·桥玄传》:“操 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质,见纳君子。”清 顾炎武《郡县论六》:“譬之有窖金焉,发於五达之衢,则市人聚而争之,发於堂室之内,则唯主人有之,门外者不得而争之。”⒉指母与妻。《文选·陆机<赴洛>诗之一》:“感物恋堂室,离思一何深。”刘良 注:“堂谓母,室谓妻。”
- 4.
大飨释义:⒈合祀先王的祭礼。 《礼记·礼器》:“大饗其王事与?”郑玄 注:“谓祫祭先王。”《荀子·礼论》:“大饗尚玄尊,俎生鱼,先大羹,贵食饮之本也。”杨倞 注:“大饗,祫祭先王也。”⒉遍祭五方天帝。《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是月也,大饗帝。”郑玄 注:“言大饗者,遍祭五帝也。《曲礼》曰‘大饗不问卜’,谓此也。”⒊谓天子宴饮诸侯来朝者。《周礼·春官·大司乐》:“大饗不入牲。”郑玄 注:“大饗,饗宾客也。”《礼记·仲尼燕居》:“大饗有四焉。”郑玄 注:“大饗,谓饗诸侯来朝者也。”⒋指上级以酒食慰劳下级。《后汉
- 5.
奥阼释义:⒈《礼记·仲尼燕居》:“目巧之室则奥阼。”奥,室之西南隅;阼,堂之东阶。⒉比喻道德学问等达到的精深境地。
- 6.
局度释义:⒈犹才干气度。《后汉书·袁绍传》:“绍 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於色。”《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年》:“﹝ 王僧绰 ﹞及为侍中,年二十九,沉深有局度,不以才能高人。”胡三省 注:“有局则能处事,有度则能容物·”明 宋濂《柳先生行状》:“先生局度凝定,燕居默坐,端严若神。”⒉格局。《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四·吴文肃公摘稿》:“其才其学,虽皆不及 李东阳 之宏富,而文章局度舂容,诗格亦復闲雅。”
- 7.
幽室释义:⒈幽暗或没有光亮的屋子。 《礼记·仲尼燕居》:“譬如终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烛何见?”《东观汉记·张湛传》:“以篤行纯淑,乡里归德,虽居幽室闇处,必自整顿,三辅以为仪表。”明 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德用(侯德用)欲杀打更浄军 梁暹、赵进忠 二命,闭之幽室,刻期必死。”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鸦头》:“妾幽室之中,暗无天日,鞭创裂肤,飢火煎心,易一晨昏,如歷年岁。”⒉墓穴。晋 陶潜《挽歌》:“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宋 秦观《李状元墓志铭》:“初君襄事期迫,不暇纳幽室之铭。”清 姚鼐《副都统朱公墓
- 8.
无相释义:⒈无人扶助。 《左传·僖公十五年》:“《归妹》之《睽》,犹无相也。”杜预 注:“《归妹》,女嫁之卦;《睽》,乖离之象,故曰无相。相,助也。”陆德明 释文:“相,息亮反。”《礼记·仲尼燕居》:“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孔颖达 疏:“相,谓扶相。”⒉佛教语。与“有相”相对。指摆脱世俗之有相认识所得之真如实相。南朝 梁 萧统《和梁武帝游锺山大爱敬寺诗》:“神心鉴无相,仁化育有为。”唐 姚合《过钦上人院》诗:“有相无相身,惟师説始真。”⒊没有福相。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九:“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
- 9.
燕居深念释义:燕居:闲居。闲居在家,对往事产生深深的怀念之情。
- 10.
燕息释义:安息。语出《诗·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毛 传:“燕燕,安息貌。”唐 白居易《偶作》诗之二:“日午脱巾簪,燕息窗下牀。”金 王若虚《恒山堂记》:“日思所以奉二亲之欢,谓可以备燕息而资观览者,莫若堂也。”清 方苞《记梦》:“忽觉已归土街草堂,先君指画,将营西偏为燕息之斋。”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吾人於晨宵燕息之餘,忽获睹二三小册,数纸奇文,顿觉光风霽日。”
- 11.
燕燕释义:⒈燕子。《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孔颖达 疏:“此燕即今之燕也,古人重言之。”五代 齐己《新燕》诗:“燕燕知何事,年年应候来。”元 揭傒斯《吴歌一首送张清夫提举征东校官先还吴中》:“吴中 女儿白如华,吴江 燕燕拂波斜。”⒉安适貌;和乐貌。《诗·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毛 传:“燕燕,安息貌。”清 朱之瑜《安南供役纪事》:“於是言笑燕燕,乞赋乞诗。”⒊喻娇妻美妾。宋 苏轼《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诗人老去鶯鶯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元 王逢《无家燕》诗:“燕
- 12.
燕申释义:《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邢昺 疏:“言 孔子 燕居之时体貌也。申申夭夭,和舒之貌。”后称尊者闲居为“燕申”。
- 13.
琐语释义:⒈亦作“璅语”。犹琐言。记述逸闻、琐事的文章体裁,常作书名。《晋书·束晳传》:“太康 二年,汲郡 人 不準 盗发 魏襄王 墓,或言 安釐王 冢,得竹书数十车,其……《琐语》十一篇,诸国卜梦妖怪相书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汲冢璅语》乃载《秦望碑》……皆后人所羼,非本文也。”《清朝野史大观·逸事二·沉孝子负骨归葬事》:“事见邑人 徐承烈‘杂著’……﹝ 承烈 ﹞著《燕居琐语》十六卷,载 嘉庆《德清县志》,书尚未刻,‘杂著’即《琐语》藁本未编辑者。”⒉琐碎的言谈。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
- 14.
直掇释义:⒈亦作“直裰”。 亦作“直敪”。古家居常服,俗称道袍。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一·论衣冠异制》:“晋 处士 冯翼,衣布大袖,周缘以皂,下加襴,前繫二长带,隋 唐 朝野服之,谓之 冯翼 之衣,今呼为直掇。”宋 朱彧《萍洲可谈》卷三:“富郑公 致政归西都,尝著布直裰,跨驴出郊。”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无线导者,则谓之道袍,又曰直掇……燕居之所常用也。”《儒林外史》第一回:“一个穿寳蓝直裰,两人穿元色直裰,都有四五十岁光景。”⒉指僧袍。《景德传灯录·普化和尚》:“将示灭,乃入市谓人曰:‘乞一箇直敠。’”元 无
- 15.
端严释义:端庄严谨;庄严。汉 应劭《风俗通·十反·宗正南阳刘祖》:“太守 公孙庆 当祠 章陵,旧俗常以衣冠子孙、容止端严、学问通览、任顾问者以为御史。”《北齐书·成帝纪》:“帝时年八岁,冠服端严,神情闲远,华 戎 叹异。”唐 王勃《梓州元武县福会寺碑》:“遂令众情驰騖,空怀更始之图;灵座端严,未得安居之地。”明 宋濂《柳先生行状》:“燕居默坐,端严若神。”朱自清《民众文学的讨论》:“他也不愿意在文学里看见他教师底端严的面孔。”
- 16.
胜冠释义:古代男子成年可以加冠,因用以指成年。《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宋 司马光《辞知制诰第六状》:“臣自胜冠以来,投牒应举,入朝求仕,岂偃蹇山林,不求闻达之人邪?”清 黄遵宪《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诗:“待儿胜冠时,看儿能夺标。”参见“弱冠”。
- 17.
衙斋释义:衙门里供职官燕居之处。
- 18.
酌献释义:⒈谓酌酒献客。《礼记·仲尼燕居》:“子曰,师,尔以为必铺几筵,升降酌献酬酢,然后谓之礼乎?”清 归庄《祭吴母王夫人文》:“今年夏五,七十良讌,远近亲串,登高酌献。”⒉谓设乐供神。《新唐书·礼乐志十一》:“六曰《寿和》,以酌献、饮福。”《宋史·徽宗纪二》:“乙酉,诣宫酌献。”宋 范成大《祭灶词》:“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清 翟灏《通俗编·神鬼》:“今谓设乐供神曰酌献。”
- 19.
鬈首释义:古时成年女子平日家居时的发式,将头发分开结束,垂在两侧。《礼记·杂记下》:“女虽未许嫁,年二十而笄,礼之,妇人执其礼,燕则鬈首。”孔颖达 疏:“燕则鬈首者,谓既笄之后,寻常在家燕居,则去其笄而鬈首,谓分髮为鬌紒也。”
- 20.
鬌紒释义:犹发髻。《礼记·杂记下》“女虽未许嫁,年二十而笄,礼之,妇人执其礼,燕则鬈首”汉 郑玄 注:“既笄之后去之,犹若女有鬌紒也。”孔颖达 疏:“谓既笄之后,寻常在家燕居则去其笄而鬈首,谓分髮为鬌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