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的意思
xíngérshàngxué

形而上学

简体形而上学
繁体形而上學
拼音xíng ér shàng xué
注音ㄒㄧㄥˊ ㄦˊ ㄕㄤˋ ㄒㄩㄝˊ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xíng,(1) 实体。【例句】:形仪(体态仪表)。形体。形貌。形容。形骸。形单影只。形影相吊。(2) 样子。【组词】:形状。形式。形态。形迹。地形。情形。(3) 表现。【组词】:形诸笔墨。喜形于色。(4) 对照,比较。【组词】:相形见绌。(5) 状况,地势。【组词】:形势。(6) 古同“型”,模子。(7) 古同“刑”,刑罚。

ér,(1) 同“尔”,代词,你或你的。【例句】:“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 连词(①表平列,如“多而杂”。②表相承,如“取而代之”。③表递进,如“而且”。④表转折,如“似是而非”。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3) 表(从……到……)。【组词】:从上而下。

shàng shǎng shang,(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组词】:楼上。上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组词】:上古。上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组词】: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组词】:上山。上车。上升。(5) 去,到。【组词】:上街。(6) 向前进。【组词】:冲上去。(7) 增加。【组词】:上水。(8) 安装,连缀。【组词】: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9) 涂。【组词】:上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组词】:上课。上班。(11) 拧紧发条。【组词】:上弦。(12) 登载,记。【组词】:上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组词】:晚上。桌上。组织上。(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组词】: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组词】:上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xué,(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组词】: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学制。学历。学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例句】:学校(简称“学”或“校”)。学院。学府。中学。大学。上学。(3) 掌握的知识。【例句】:学问(简称“学”)。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学位。学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学。治学。学识。博学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组词】:学说。哲学。数学。小学(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形而上学的意思

形而上学 [xíng ér shàng xué]

1. 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特点是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来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彼此孤立,永远不变;即使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事物外部。指社会科学。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

形而上学 引证解释

⒈ 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特点是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来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彼此孤立,永远不变;即使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事物外部。

⒉ 指社会科学。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

梁启超 《格致学说沿革小史》:“学问之种类极繁,要可分为二端:其一曰形而上学,即政治学、生计学、羣学等是也。其二曰形而下学,即质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全体学、动物学、植物学等是也。”


国语词典

形而上学 [xíng ér shàng xué]

⒈ 哲学的一部门,为英语 Metaphysics的义译。研究实有的学科,即论所有事物的共同点及此共同点所拥有的特性。因研讨的对象为超物质、超感觉或超现象之物,故译为「形而上学」,于西元前四世纪由亚里斯多德首创。


形而上学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哲学释义: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学说。是在具体各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抽象性、反思性、普遍性的特点。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两大对立派别。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当代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
    • 2.
      玄学释义:⒈指魏晋时期以何晏、王弼等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潮。以宣传《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而得名。主张“以无为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万事万物都是“无”派生的。宣扬“无为”,要人们安于现状。东晋以后,与佛学趋于合流。佛学后来渐盛,玄学渐衰。⒉形而上学的另一译名。

形而上学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辩证法释义:关于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 辩证法一词,源出古希腊文,是进行谈话和辩论的意思。后来指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哲学理论和方法。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界的发展是由它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推动的。哲学史上有古代的朴素辩证法、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三种基本形式。

形而上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点论释义:毛泽东 对形而上学片面性观点的一种简明的、生动的、通俗的说法。
    • 2.
      人本主义释义:一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哲学学说。首先由德国的费尔巴哈提出。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灵魂不能离开肉体而存在。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但它离开人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把人仅仅看作一种生物,因而不了解人的社会本质和人类社会实践的意义。后来被唯心主义哲学家所歪曲,用以宣传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 3.
      唯物主义释义: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认为世界按它的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物主义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三个发展阶段。
    • 4.
      外因论释义:主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的形而上学理论。在自然观上,常把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始因归为精神、上帝等超自然力量。在社会观上,常把社会发展的原因归为地理、气候等条件。
    • 5.
      实体释义:⒈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上的一个概念,认为实体是万物不变的基础和本原。 唯心主义者所说的“精神”、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所说的“物质”都是这样的实体。⒉指实际存在的起作用的组织或机构:经济实体。政治实体。
    • 6.
      庸俗进化论释义:一种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斯宾塞等。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关于进化、发展的观念庸俗化,并引用到社会生活领域中。只承认事物发展中的量变,不承认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主张逐渐进化、点滴改良,否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
    • 7.
      形而下学释义:旧指自然科学。参见“形而上学”。
    • 8.
      循环论释义:形而上学的认识论,认为事物只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没有发展和本质的变化。
    • 9.
      折中主义释义:一种形而上学思想方法,把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在一起。
    • 10.
      机械唯物主义释义:也叫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即欧洲16—18世纪以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为特点的唯物主义哲学。承认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但却企图用纯粹力学的原理来解释一切现象,用片面、孤立、静止的观点观察世界,在说明社会历史现象时陷入唯心史观。
    • 11.
      机械论释义:⒈通常指以机械力学的观点来解释一切现象的机械唯物主义。 ⒉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和思想方法。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某一侧面或某一时的表现加以绝对化。或者不从具体情况出发,不顾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机械地搬用某种原理、经验。
    • 12.
      法国唯物主义释义:也称“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主要代表有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他们反对封建统治,提出彻底的无神论思想,肯定物质世界自身的存在,是当时西欧最进步的哲学。但他们的唯物主义基本上是机械论的和形而上学的。
    • 13.
      片面性释义: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一种表现。在认识事物时,不是全面地去分析具体事物的矛盾,抹杀事物所固有的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辩证关系。
    • 14.
      玄学释义:⒈指魏晋时期以何晏、王弼等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潮。以宣传《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而得名。主张“以无为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万事万物都是“无”派生的。宣扬“无为”,要人们安于现状。东晋以后,与佛学趋于合流。佛学后来渐盛,玄学渐衰。⒉形而上学的另一译名。
    • 15.
      直观释义:⒈直接接触客观事物而获得的感性认识。由于在感性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环节,故又名感性直观或生动的直观。⒉指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认识的理解,即把认识看成像照镜子一样,是直观的、机械的、消极的反映。
    • 16.
      相对主义释义:一种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片面夸大事物本身及人对事物认识的相对性的形而上学观点和思维方法。 抹杀事物之间的原则界限,否认相对中包含绝对,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其结果必然导致诡辩论、不可知论和怀疑论。
    • 17.
      辩证法释义:关于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 辩证法一词,源出古希腊文,是进行谈话和辩论的意思。后来指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哲学理论和方法。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界的发展是由它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推动的。哲学史上有古代的朴素辩证法、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三种基本形式。
    • 18.
      进化论释义:关于生物界物种的发生和发展的理论。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创立。认为现在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少数类型到多数类型逐渐变化发展。人类是动物进化的产物。它否定了物种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和上帝造人的宗教迷信。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 19.
      马克思释义: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 生于德国特利尔城一个律师家庭。1841年柏林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政治活动。1842—1844年在革命实践中从唯心主义转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到共产主义。1844年秋在巴黎会见恩格斯,从此两人成为最亲密的战友。他们一起参加了当时各革命团体的活动,并对各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学说、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847年和恩格斯共同组织创立共产主义者同盟,1848年发表两人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 20.
      骑马乘舟释义:形容生搬硬套,凭空想象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点论释义:毛泽东 对形而上学片面性观点的一种简明的、生动的、通俗的说法。
    • 2.
      人本主义释义:一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哲学学说。首先由德国的费尔巴哈提出。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灵魂不能离开肉体而存在。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但它离开人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把人仅仅看作一种生物,因而不了解人的社会本质和人类社会实践的意义。后来被唯心主义哲学家所歪曲,用以宣传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 3.
      唯物主义释义: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认为世界按它的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物主义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三个发展阶段。
    • 4.
      外因论释义:主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的形而上学理论。在自然观上,常把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始因归为精神、上帝等超自然力量。在社会观上,常把社会发展的原因归为地理、气候等条件。
    • 5.
      实体释义:⒈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上的一个概念,认为实体是万物不变的基础和本原。 唯心主义者所说的“精神”、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所说的“物质”都是这样的实体。⒉指实际存在的起作用的组织或机构:经济实体。政治实体。
    • 6.
      庸俗进化论释义:一种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斯宾塞等。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关于进化、发展的观念庸俗化,并引用到社会生活领域中。只承认事物发展中的量变,不承认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主张逐渐进化、点滴改良,否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
    • 7.
      形而下学释义:旧指自然科学。参见“形而上学”。
    • 8.
      循环论释义:形而上学的认识论,认为事物只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没有发展和本质的变化。
    • 9.
      折中主义释义:一种形而上学思想方法,把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在一起。
    • 10.
      机械唯物主义释义:也叫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即欧洲16—18世纪以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为特点的唯物主义哲学。承认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但却企图用纯粹力学的原理来解释一切现象,用片面、孤立、静止的观点观察世界,在说明社会历史现象时陷入唯心史观。
    • 11.
      机械论释义:⒈通常指以机械力学的观点来解释一切现象的机械唯物主义。 ⒉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和思想方法。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某一侧面或某一时的表现加以绝对化。或者不从具体情况出发,不顾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机械地搬用某种原理、经验。
    • 12.
      法国唯物主义释义:也称“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主要代表有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他们反对封建统治,提出彻底的无神论思想,肯定物质世界自身的存在,是当时西欧最进步的哲学。但他们的唯物主义基本上是机械论的和形而上学的。
    • 13.
      片面性释义: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一种表现。在认识事物时,不是全面地去分析具体事物的矛盾,抹杀事物所固有的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辩证关系。
    • 14.
      玄学释义:⒈指魏晋时期以何晏、王弼等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潮。以宣传《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而得名。主张“以无为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万事万物都是“无”派生的。宣扬“无为”,要人们安于现状。东晋以后,与佛学趋于合流。佛学后来渐盛,玄学渐衰。⒉形而上学的另一译名。
    • 15.
      直观释义:⒈直接接触客观事物而获得的感性认识。由于在感性认识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环节,故又名感性直观或生动的直观。⒉指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认识的理解,即把认识看成像照镜子一样,是直观的、机械的、消极的反映。
    • 16.
      相对主义释义:一种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片面夸大事物本身及人对事物认识的相对性的形而上学观点和思维方法。 抹杀事物之间的原则界限,否认相对中包含绝对,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其结果必然导致诡辩论、不可知论和怀疑论。
    • 17.
      辩证法释义:关于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 辩证法一词,源出古希腊文,是进行谈话和辩论的意思。后来指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哲学理论和方法。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界的发展是由它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推动的。哲学史上有古代的朴素辩证法、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三种基本形式。
    • 18.
      进化论释义:关于生物界物种的发生和发展的理论。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创立。认为现在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然选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少数类型到多数类型逐渐变化发展。人类是动物进化的产物。它否定了物种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和上帝造人的宗教迷信。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 19.
      马克思释义: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领袖。 生于德国特利尔城一个律师家庭。1841年柏林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政治活动。1842—1844年在革命实践中从唯心主义转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到共产主义。1844年秋在巴黎会见恩格斯,从此两人成为最亲密的战友。他们一起参加了当时各革命团体的活动,并对各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学说、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847年和恩格斯共同组织创立共产主义者同盟,1848年发表两人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 20.
      骑马乘舟释义:形容生搬硬套,凭空想象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造句

1.他批判形而上学的文章,堪称不刊之论。

2.为了创造一种健康的哲学,你应该抛弃形而上学,但要成为一个好数学家。

3.共产党员应当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办事,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反对主观主义。

4.他批判形而上学的文章,堪称无稽之谈。

形而上学是什么意思 形而上学读音 怎么读 形而上学,拼音是xíng ér shàng xué,形而上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形而上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