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出言 出言的意思
chūyán

出言

简体出言
繁体
拼音chū yán
注音ㄔㄨ 一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ū,(1) 从里面到外面。【组词】:出访。初出茅庐。出笼。(2) 往外拿,支付。【组词】:出力。出钱。出谋画策。入不敷出。(3) 离开。【组词】:出发。出轨。出嫁。(4) 产生,生长。【组词】:出产。出品。出人才。(5) 发生。【组词】:出事。(6) 显露。【组词】:出现。出名。(7) 超过。【组词】:出色。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8) 来到。【组词】:出席。出勤。(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例句】:出处(chù)。语出《孟子》。(10) 显得量多。【组词】:这米出饭。(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组词】:提出问题。(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yán,(1) 讲,说。【组词】: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组词】: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3) 汉语的字。【组词】: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4) 语助词,无义。【组词】: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5) 姓。

基本含义

说话,发表言论

出言的意思

出言 [chū yán]

1. 开口发言;说话。

出言不快。

[speak;]

出言 引证解释

⒈ 说话;发言。

《诗·小雅·都人士》:“其容不改,出言有章。”
汉 刘向 《说苑·谈丛》:“口者关也,舌者机也,出言不当,四马不能追也。”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出言而侍者辟易。”
王西彦 《乡下朋友》:“他的勇气就更大,出言也更有力量。”


国语词典

出言 [chū yán]

⒈ 发语、说话。

《诗经·小雅·都人士》:「其容不改,出言有章。」
《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公以为出言自口,骥?不追。」


出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逊释义:没有礼貌;蛮横:出言不逊。逊(xùn)。
    • 2.
      云阳释义:⒈《史记·秦始皇本纪》:“韩非 使 秦,秦 用 李斯 谋,留 非,非 死 云阳。”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云阳城 在 雍州 云阳县 西八十里 秦始皇 甘泉宫 在焉。”汉 桓宽《盐铁论·毁学》:“李斯 相 秦,席天下之势,志小万乘,及其囚於囹圄,车制於 云阳 之市。”后世诗词戏曲小说中常用以指行刑之地。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我将杀人贼斩首在 云阳 内。”明 许三阶《节侠记·直谏》:“出言廝挺真无状,怎饶他伏法 云阳。”⒉指 云梦泽 中 高唐之台。一说为“阳云”之误。《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
    • 3.
      以忍为阍释义:用忍耐作门。表示不轻易动怒而出言伤人,以免招来祸患。
    • 4.
      出言成章释义: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 5.
      出言无忌释义:出言:说话;忌:忌惮。说话没有忌讳。
    • 6.
      出言释义:说出话来:出言有章(说话有条理)。出言不逊(说话不客气)。
    • 7.
      听受释义:听从接受。《汉书·艺文志》:“《书》者,古之号令,号令於众,其言不立具,则听受施行者弗晓。”南朝 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公以为出言自口,驥騄不追,听受一谬,差以千里。”唐 韦瓘《周秦行纪》:“臣家 宛下,将归,失道。恐死豺虎,敢托命乞宿。太后幸听受。”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躬行》:“所以贵乎高明直谅之师友,而勇於听受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兄弟有一句临别赠言的话,不知阁下可肯听受?”
    • 8.
      唾玉钩银释义:字如银钩,出言如美玉。
    • 9.
      喑畏释义:长惧不敢出言。
    • 10.
      嘴冷释义:谓出言尖刻。
    • 11.
      廷逆释义:谓在朝廷上出言顶撞君主。
    • 12.
      得罪释义:招人不快或怀恨;冒犯:出言不逊,多有得罪。 他做了很多得罪人的事儿。
    • 13.
      忠言谠论释义:出言忠诚,立论正直。
    • 14.
      慎言释义:出言谨慎。
    • 15.
      慎辞释义:谓出言慎重。《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晋 为伯,郑 入 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哉。”
    • 16.
      报书释义:回信。汉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言一何鄙!’”唐 杜甫《重过何氏》诗:“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三·癸未丙戌会元》:“是年録文大半出 王 手笔,其父子最相知信,自谓此録冠絶前后,乃子必惊赏无疑,及报书至,更无他言,但云此録此卷行世之后,吾父勿復谈文可也。”清 金农《寄家书呈江上诸兄弟》诗:“燧易星迴远报书,乡愁和疟笑驱除。”
    • 17.
      摇舌释义:动舌。谓发言,出言。
    • 18.
      有章释义:⒈有法度,有文采。 《诗·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郑玄 笺:“吐口言语,又有法度文章。”《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杨伯峻 注:“有章,犹今言有条理。”南朝 宋 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并命在位,展诗发志,则夫诵美有章,陈信无愧者歟。”⒉有所显示。《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厥之有章,不必谆谆。”李善 注引《汉书音义》:“天之所命,表以符瑞,章明其德,不必谆谆然有语言也。”
    • 19.
      滥于言表释义: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 20.
      知书通礼释义:同“知書達禮”。 《水浒传》第一一六回:“看了 柴進、燕青 出言不俗,知書通禮,先自有八分歡喜。”参见“知書達禮”。

出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逊释义:没有礼貌;蛮横:出言不逊。逊(xùn)。
    • 2.
      云阳释义:⒈《史记·秦始皇本纪》:“韩非 使 秦,秦 用 李斯 谋,留 非,非 死 云阳。”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云阳城 在 雍州 云阳县 西八十里 秦始皇 甘泉宫 在焉。”汉 桓宽《盐铁论·毁学》:“李斯 相 秦,席天下之势,志小万乘,及其囚於囹圄,车制於 云阳 之市。”后世诗词戏曲小说中常用以指行刑之地。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我将杀人贼斩首在 云阳 内。”明 许三阶《节侠记·直谏》:“出言廝挺真无状,怎饶他伏法 云阳。”⒉指 云梦泽 中 高唐之台。一说为“阳云”之误。《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
    • 3.
      以忍为阍释义:用忍耐作门。表示不轻易动怒而出言伤人,以免招来祸患。
    • 4.
      出言成章释义: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
    • 5.
      出言无忌释义:出言:说话;忌:忌惮。说话没有忌讳。
    • 6.
      出言释义:说出话来:出言有章(说话有条理)。出言不逊(说话不客气)。
    • 7.
      听受释义:听从接受。《汉书·艺文志》:“《书》者,古之号令,号令於众,其言不立具,则听受施行者弗晓。”南朝 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公以为出言自口,驥騄不追,听受一谬,差以千里。”唐 韦瓘《周秦行纪》:“臣家 宛下,将归,失道。恐死豺虎,敢托命乞宿。太后幸听受。”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躬行》:“所以贵乎高明直谅之师友,而勇於听受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兄弟有一句临别赠言的话,不知阁下可肯听受?”
    • 8.
      唾玉钩银释义:字如银钩,出言如美玉。
    • 9.
      喑畏释义:长惧不敢出言。
    • 10.
      嘴冷释义:谓出言尖刻。
    • 11.
      廷逆释义:谓在朝廷上出言顶撞君主。
    • 12.
      得罪释义:招人不快或怀恨;冒犯:出言不逊,多有得罪。 他做了很多得罪人的事儿。
    • 13.
      忠言谠论释义:出言忠诚,立论正直。
    • 14.
      慎言释义:出言谨慎。
    • 15.
      慎辞释义:谓出言慎重。《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晋 为伯,郑 入 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哉。”
    • 16.
      报书释义:回信。汉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言一何鄙!’”唐 杜甫《重过何氏》诗:“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三·癸未丙戌会元》:“是年録文大半出 王 手笔,其父子最相知信,自谓此録冠絶前后,乃子必惊赏无疑,及报书至,更无他言,但云此録此卷行世之后,吾父勿復谈文可也。”清 金农《寄家书呈江上诸兄弟》诗:“燧易星迴远报书,乡愁和疟笑驱除。”
    • 17.
      摇舌释义:动舌。谓发言,出言。
    • 18.
      有章释义:⒈有法度,有文采。 《诗·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郑玄 笺:“吐口言语,又有法度文章。”《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也。”杨伯峻 注:“有章,犹今言有条理。”南朝 宋 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并命在位,展诗发志,则夫诵美有章,陈信无愧者歟。”⒉有所显示。《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厥之有章,不必谆谆。”李善 注引《汉书音义》:“天之所命,表以符瑞,章明其德,不必谆谆然有语言也。”
    • 19.
      滥于言表释义: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 20.
      知书通礼释义:同“知書達禮”。 《水浒传》第一一六回:“看了 柴進、燕青 出言不俗,知書通禮,先自有八分歡喜。”参见“知書達禮”。

出言造句

1.出言不逊,惹得大家群起而攻之。

2.他这个人素质太差了,不是出言不逊,就是出口伤人。

3.他这个人太不像话了,不是出言不逊,就是出口伤人。

4.别因为纠纷而出言不逊,也不要因为这互相嫌弃,做为成功人士,应该对谁都彬彬有礼,创造和谐的氛围!

5.你把我的书弄脏了,不但不道歉,反而出言不逊,对吗?

6.就算她是千金大小姐,也不能这样出言不逊。

7.请你以后说话不要出言不逊,故意伤人。

8.美国新任副总统乔拜登容易出言不逊。

9.你这样对母亲出言不逊,不是为人子女应有的态度。

10.他常常出言不逊,难怪会树敌这么多。

11.这位教授还出言不逊地扯到了克罗利的妈妈。

12.小张说话总是出言不逊,没人愿意跟他做朋友。

13.他到底是什么人,怎么跑来这里撒野,出言不逊?

14.他如此出言不逊,当然不会受欢迎。

15.出言不逊,难怪不受欢迎。

16.不能认为自己身强力壮就对小同学出言不逊。

17.这孩子老是出言不逊,得好好管教他。

18.出言不慎,冒犯了对方。

19.他到底是什么人,怎么跑来这裡撒野,出言不逊?

20.出言不逊,被父亲狠狠教育了一顿。

出言(chuy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出言是什么意思 出言读音 怎么读 出言,拼音是chū yán,出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出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