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党 [jiān dǎng]
1. 指背叛国家或君主的人物或小集体。
例阴知奸党。——《后汉书·张衡传》
英[treacherous party; traitor party;]
奸党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奸党”。坏人集团;坏人的同伙。
引《汉书·赵广汉传》:“其后彊宗大族家家结为仇讎,姦党散落,风俗大改。”
宋 秦观 《代贺坤成节表》:“忠谋入而姦党破,弊事革而嘉应来。”
明 王世贞 《凤洲杂编·御史言刘瑾奸党》:“正德 庚午, 刘瑾 伏诛,给事御史言:奸党二十八人,大学士 曹元,吏部尚书 张綵 ……”
《说唐》第四三回:“李密 大怒道:‘好奸党,明明私情卖放,还敢在孤家面前搪塞!’”
刘立凯 《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衡阳、零陵、郴县、桂阳县 各团体公电:奸党怙恶,欲杀学生,解散大学。”
国语词典
奸党 [jiān dǎng]
⒈ 奸佞为恶的组织。也作「奸党」。
引《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其后彊宗大族家家结为仇雠,奸党散落,风俗大改。」
《三国演义·第五八回》:「则逆操可擒,奸党可灭,雠辱可报,汉室可兴矣。」
奸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案释义:指 明 宫庭中发生于 神宗 万历四十三年的梃击案、 光宗 泰昌 元年的红丸案和 熹宗 天启 初的移宫案。当时奸党首领 魏忠贤 借此为名,编《三朝要典》一书,以诬陷东林党人,成为 明 代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案。《明史·光宗纪赞》:“ 光宗 潜德久彰,海内属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构争,党祸益炽,可哀也夫。”
- 2.
党人碑释义:宋哲宗 元祐 元年,司马光 为相,尽废 神宗 熙宁、元丰 间 王安石 新法,恢复旧制。绍圣 元年 章惇 为相,复 熙丰 之制,斥 司马光 为奸党,贬逐出朝。徽宗 崇宁 元年 蔡京 为宰相,尽复 绍圣 之法,并立碑于 端礼门,书 司马光 等三百零九人之罪状,后因星变而毁碑。其后党人子孙更以先祖名列此碑为荣,重行摹刻。明 何景明《寄李郎中》诗:“海内竞传《高士传》,朝廷谁诉党人碑。”柳亚子《感事呈冶公用进退格》诗:“千载炎凉廷尉客,一门生死党人碑。”参阅《宋史·徽宗纪》、明 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蔡京擅国》等
- 3.
奸朋释义:犹奸党。
- 4.
孽党释义:亦作“孼党”。邪党;奸党。
- 5.
巧辞释义:⒈善于言辞。《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 利口巧辞,孔子 常黜其辩。”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八:“张司空 有一少年来謁,多才巧辞,疑是妖魅,使我取华表照之。”⒉虚伪之辞。亦指巧妙的言辞。晋 葛洪《抱朴子·时难》:“於是 弘恭、石显 之徒,饰巧辞以搆象似,假至公以售私姦。”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雄 復欲以巧辞説之,孝忠 怒,欲执送京师,雄 惧,逃归。”明 郎瑛《七修类稿·国事·石亨奸党》:“至於咎徵屡见,搆巧辞以粉饰太平。
- 6.
蜮党释义:犹奸党。
- 7.
贪淫释义:⒈亦作“贪婬”。贪得无厌。《左传·昭公十六年》:“若 韩子 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贪淫甚矣。”《后汉书·鲜卑传》:“和连 才力不及父,亦数为寇抄,性贪淫,断法不平,众畔者半。”明 郎瑛《七修类稿·国事·石亨奸党》:“侍郎 王伟 虽有小才,贪淫狡诈,不行罢黜,安示将来?”《清史稿·高宗纪三》:“壬寅,追论 素诚 贪淫激变罪,籍产,戍其子於 伊犁。”⒉贪财好色。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程器》:“古之将相,疵咎实多。至如 管仲 之盗窃,吴起 之贪淫,陈平 之污点,絳 灌 之谗嫉,沿兹以下,不可胜数。”范文澜 注引
- 8.
鬼社释义:指奸党,私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