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存恤 存恤的意思
cún

存恤

简体存恤
繁体
拼音cún xù
注音ㄘㄨㄣˊ ㄒ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ún,(1) 东西在那里,人活着。【组词】:存在。存亡。生存。(2) 保留,留下。【组词】:保存。留存。存照。存疑。去伪存真。(3) 寄放。【组词】:寄存。(4) 停聚。【组词】:存水。(5) 怀有,怀着。【组词】:存心。不存任何奢望。

xù,(1) 对别人表同情,怜悯。【例句】:恤刑(施刑慎重,不严刑以逼供)。体恤。(2) 救济。【组词】:恤金。抚恤。(3) 忧虑。【例句】:恤恤(忧虑的样子)。

基本含义

存恤是指对遭受冤屈、不公正待遇的人给予关怀和帮助,表达对他人的同情和关心。

存恤的意思

存恤 [cún xù]

1. 爱抚;爱惜。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三国志·诸葛亮传》

[ caress; fondle; cherish; treasure; ]

2. 慰问救济。

[ relieve; succout; ]

存恤 引证解释

⒈ 见“存恤”。亦作“存卹”。慰抚;救济。

《史记·楚世家》:“平王 以诈弑两王而自立,恐国人及诸侯叛之,乃施惠百姓。復 陈 蔡 之地而立其后如故,归 郑 之侵地。存恤国中,修政教。”
《汉书·谷永传》:“立春,遣使者循行风俗,宣布圣德,存卹孤寡,问民所苦。”
《旧唐书·列女传·杨三安妻》:“李 昼则力田,夜则纺缉,数年间葬舅姑及夫之叔姪兄弟者七丧,深为远近所嗟尚。 太宗 闻而异之,赐帛二百段,遣州县所在存恤之。”
宋 苏轼 《相度准备赈济第一状》:“今来灾伤及检放秋税次第,皆甚於去年,又缘连年灾伤,民力愈耗,合倍加存卹。”
《三国演义》第六三回:“西川 豪杰甚多,不可轻敌。於路戒约三军,勿得掳掠百姓,以失民心。所到之处,并宜存恤,勿得恣逞鞭挞士卒。”
《西湖佳话·葛岭仙迹》:“但思贼本民也,汹汹而起者,不过迫於饥寒,有司不知存恤,復以催科酷虐之,使其不能生,便不畏死而作乱。”


国语词典

存恤 [cún xù]

⒈ 抚恤、慰劳。

《三国演义·第三八回》:「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存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使长释义:⒈上司。属员对主管官的称呼。《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三年》:“吾儕捐父母妻子,为人客战,千里送死,而使长復不存恤,奈何?”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其生长富贵,本不知艰难,一但仕宦,便为此官,逐司只有使长一人可相拘辖。”⒉金 元 时奴仆对主人的称呼。也称作“侍长”。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院公云﹞夜来两个小使长把墙头上花都折坏了。”明《杀狗记·安童将命》:“老汉姓 王,名 老实,西郊外居住,从来伏侍 孙 宅使长至今,已过两代。”
    • 2.
      倚阁释义:搁置,暂停。 宋 苏轼《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近者詔旨,凡积欠皆分为十料催纳,通计五年而足。圣恩隆厚,何以加此。而有司以谓有旨倚阁者,方得依十料指挥,餘皆併催。”宋 刘克庄《浪淘沙》词:“诗酒新来俱倚阁,孤负梅花。”《元典章·兵部一·逃亡》:“如能出首復业,与免本罪,将元抛事产,尽行给付,军役存恤三年,私债亦依民例,权行倚阁。”
    • 3.
      勾起释义:⒈征调。《元典章·兵部一·正军》:“若病死者,亦以存恤半年限外,勾起户下其次丁补役。”⒉引起。曹靖华《素笺寄深情》:“偶读《鲁迅日记》,见有‘复 靖华 信,附 文它 笺’,或‘复 靖华 书,附 唯宁 笺’等记载,不禁勾起无限回想。”
    • 4.
      发心释义:⒈动念。 《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乃幸左顾存恤,发心惻隐显至诚,纳以嘉谋,语以至事,虽亦不敏,敢不諭意!”《二刻拍案惊奇》卷八:“纔一发心,暗中神明便知。”⒉特指萌动善心。《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时 阿难 既闻仏语,遂即发心离諦,受已归依。”《法苑珠林》卷七一:“人有见者,发心止恶,竟投钱物布施。”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我这里跪在大街,望着那发心的爷娘每拜。”⒊发自内心。《三国志·魏志·孙礼传》:“礼 为死事者设祀哭临,哀号发心。”⒋开心。元 高安道《哨遍·皮匠说谎》套曲:“走来
    • 5.
      奥鲁释义:⒈古代 蒙古 人出征时,留在后方的家属、辎重。又写作“阿兀鲁黑”,复数为“阿兀鲁兀惕”。译作“家小”、“老营”或“老小营”。亦为 元 代官名,专管辎重后勤事务。《元经世大典·军制》:“军出征戍,家在乡里曰奥鲁。”《元史·世祖纪十三》:“詔各路府、州、司、县长次官兼管诸军奥鲁。”《元典章新集·国典·诏令》:“远近诸军征行戍守,终岁劳苦,实可矜悯,其阵亡之家常例存恤限外更展一年,本管翼卫及奥鲁等官毋得非理科敛。”⒉复姓。元 有 奥鲁赤。见《元史》本传。
    • 6.
      存恤耆老释义:恤:救济;存恤:慰问救济;耆:古称六十岁为耆;耆老:指年老的人。慰问救济年老的人。
    • 7.
      存恤释义:⒈爱抚;爱惜。 ⒉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三国志.诸葛亮传》⒊慰问救济。
    • 8.
      存育释义:抚慰存恤。《隋书·北狄传·突厥》:“朕以 启明 诚心奉国,故亲至其所。明年当往 涿郡。尔还日,语 高丽王 知,宜早来朝,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同於 启民。如或不朝,必将 启民 巡行彼土。”
    • 9.
      存録释义:⒈存恤录用。《后汉书·李燮传》:“十餘年閒,梁冀 既诛而灾眚屡见。明年,史官上言宜有赦令,又当存録大臣冤死者子孙。”《三国志·蜀志·刘璋传》:“璋 復遣别驾 张松 诣 曹公,曹公 时已定 荆州,走 先主,不復存録 松,松 以此怨。”北周 庾信《谢滕王集序启》:“圣慈怜愍,遂垂存録。”⒉收录、载录。《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论》:“亮 毗佐危国,负阻不宾,然犹存録其言,耻善有遗,诚是大 晋 光明至德,泽被无疆,自古以来,未之有伦也。”
    • 10.
      安存释义:⒈安定生存。 ⒉安抚存恤。⒊犹安歇。
    • 11.
      左顾释义:⒈向左方观看。《左传·昭公二十四年》:“晋 士弥牟 逆 叔孙 于 箕,叔孙 使 梁其踁 待於门内,曰:‘余左顾而欬,乃杀之;右顾而笑,乃止。’”《宋史·乐志三》:“文舞曰《化成天下之舞》:第一变……再鼓,皆左顾左揖。”清 顾炎武《恭谒高皇帝御容于灵谷寺》诗:“天颜仍左顾,国难一趋从。”⒉犹言枉顾;屈驾。谢人见访的谦词。《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子高 乃幸左顾存恤。”颜师古 注:“左顾,犹言枉顾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今辱左顾,綺阁生光。”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刘锻工》:“幸左顾,勿见拒也。”⒊
    • 12.
      幼弱释义:⒈幼小。《礼记·明堂位》:“武王 崩,成王 幼弱,周公 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左传·昭公十九年》:“今又丧我先大夫 偃,其子幼弱,其一二父兄,惧队宗主,私族于谋而立长亲。”《后汉书·袁安传》:“安 以天子幼弱,外戚擅权,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涕。”《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亲故们羸老的养膳他,幼弱的抚育他,孤孀的存恤他。”⒉幼童。《周礼·秋官·司刺》:“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憃愚。”亦指年幼的儿女。⒊指年幼的儿女。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执兵之卒,四向侵掠,农夫织
    • 13.
      恤孤释义:存恤孤弱的人。
    • 14.
      慰恤释义:⒈见“慰恤”。⒉亦作“慰卹”。谓慰问存恤。
    • 15.
      抚孤释义:存恤遗孤;抚养孤儿。
    • 16.
      继孤释义:存恤遗孤。
    • 17.
      虚落释义:墟落。村庄。《金石萃编·汉荡阴令张迁碑》:“随就虚落,存恤高年,路无拾遗,犂种宿野。”
    • 18.
      贫难释义:⒈贫穷艰难。 元 关汉卿《窦娥冤》楔子:“那 竇秀才 只説贫难,没得还我。”《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只是家下委实贫难,那里下得起聘定?”清 姚廷遴《历年记》下:“今奉抚院告示:容肩挑步担贫难小民负盐易米,方便百万户口。”⒉指贫穷艰难的民户。元 王恽《论益都括出新户事状》:“果堪户计,犹宜存恤;其不成户者,并听作贫难收係,似为安便。”元 王祯《农书》卷十一:“其种不必牛犂,但锹钁垦斸,又便贫难。”
    • 19.
      起遣释义:遣送;打发。《元典章·户部四·官民婚》:“今后在 广 仕宦官员,若有身故,抛下老小,听从本处官司,依例起遣还家。”《元典章·圣政一·抚军士》:“其临阵而亡、被病而死者,尤当哀悯,例应存恤一年者存恤二年,应存恤半年者存恤一年,贫难单弱不能起遣者从枢密院定夺优恤。”《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元年》:“至 台 久之,人莫敢以居屋借赁者,暂馆僧舍。而郡守以十月之法,每令厢巡起遣,十日輒移一寺。”

存恤(cunx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存恤是什么意思 存恤读音 怎么读 存恤,拼音是cún xù,存恤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存恤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