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退 [qiú tuì]
1. 请求离去。
3. 引退,自请辞职。
求退 引证解释
⒈ 请求离去。 《列子·周穆王》:“老成子 学幻於 尹文 先生,三年不告。
引老成子 请其过而求退。”
⒉ 引退,自请辞职。
引汉 蔡邕 《巴郡太守谢版》:“今月丁丑,一章自闻,乞闲冗抱关执籥,不意録符银青,授任千里。求退得进,后上先迁,为众所怪,不合事宜。”
《晋书·张翰传》:“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尹文端公 和余‘飞’字韵云:‘鸟入青云倦亦飞。’吟至再三,欷歔不已,想见当局者求退之难。”
求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如归去释义:杜鹃鸟的叫声很象“不如归去”。旧时常用以作思归或催人归去之辞。也表示消极求退。
- 2.
专慤释义:专诚笃实。汉 刘向《列女传·蔡人之妻》:“宋 女专慤,持心不顷(倾)。”宋 司马光《为文相公求退第二表》:“天恩留连,未见识察;物意专慤,期於感通。”明 范濂《云间据目抄·钱廉》:“生平醇谨专慤,不与物忤。”
- 3.
乞骸骨释义: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简作乞骸上书乞骸骨。--《后汉书.张衡传》
- 4.
关知释义:告知。《北齐书·高乾传》:“ 乾 虽求退,不谓便见从许。既去内侍,朝廷罕所关知,居常怏怏。”
- 5.
匄闲释义:求闲。 旧谓官吏请求退职闲居。
- 6.
匡持释义:匡正保持;匡正扶持。晋 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卿高才絶人,足为伟器,然年过四十名声著矣,於此际当自匡持,不然将失之矣。”明 方孝孺《正俗》:“俗之即坏,则日甚而岁滋耳,无以匡持之,岂遂止哉?”明 李东阳《求退录》:“臣等虽委曲匡持,期於少济,而因循隐忍,所损亦多。”
- 7.
华秩释义:显位;高阶。宋 梅尧臣《李少傅郑圃佚老亭》诗:“我公谢鼎司,嗣子都华秩。”明 李东阳《求退录》:“若復冒殊恩,骤陞华秩,尤恐年轻力弱,弗任驱驰。”
- 8.
听许释义:听而许之。《汉书·终军传》:“军 遂往説 越王,越王 听许,请举国内属。”唐 韩愈《论孔戣致仕状》:“今 戣 幸无疾疹,但以年当致事,据礼求退,陛下若不听许,亦无伤於义而有贪贤之美。”宋 曾巩《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比来群臣之中,有欲便于养亲者,并蒙听许。”宋 洪迈《夷坚志补·王千一姐》:“周 谢其听许,议酬以官券千緡。”
- 9.
告疾释义:即告病。指古代官吏因病请求退休。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阴沟水》:“太祖 作议郎,告疾归乡里。”宋 叶适《故昭庆军承宣使崇国赵公行状》:“公 淳熙 十四年七月三十日薨于位,年六十七。先告疾也,请‘罢户部不候岁终先行比较指挥’。”
- 10.
告老释义:古指大臣、官吏年老请求退休。泛指年老退休:告老还乡。
- 11.
安靖释义:⒈使安定平静。《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畏而后上下慈和,慈和而后能安靖其国家,以事大国,所以存也。”《汉书·王莽传上》:“纲纪咸张,成在一匱,此其所以保佑圣 汉,安靖元元之效也。”宋 苏辙《代滕达道龙图苏州谢上表》之二:“臣早事三朝,误知先帝,初睹变更之议,每陈安靖之谋。”清 魏源《军储篇》二:“张天骏 藉安靖之名,为卸责自全之地,其交部议处。”⒉安定平静。宋 苏轼《与杨济甫》之一:“惟闻坟墓安靖,非 济甫 风义之篤,何以得此?”明 李东阳《求退录·陈情恳乞辞免恩荫疏》:“若 燕、齐、河、洛 之安靖以为臣
- 12.
宿疚释义:旧病。《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元年》:“﹝ 王随 ﹞自宿疚之作,几涉周星,安卧私家,备礼求退。”
- 13.
引嫌辞退释义:引嫌:避嫌疑。为了避免嫌疑而请求退避。
- 14.
惕然释义:⒈惶恐貌。《晏子春秋·杂上九》:“景公 探雀鷇,鷇弱,反之。晏子 闻之,不待时而入见 景公,公汗出惕然。”汉 刘向《说苑·尊贤》:“诸侯举兵以伐 齐,齐王 闻之,惕然而恐。”宋 苏舜钦《杜公求退第五表》:“皆由臣谋议弗臧,职业不举,惕然内讼,深媿初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冯相 见了洞门,知非人世,惕然不敢进步入洞。”⒉忧虑貌。唐 元稹《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六军守卫於空宫,百吏宴安於私室,忝为臣子,谁不惕然。”宋 陆游《岁暮感怀》诗:“长老日零落,念之心惕然。”明 无名氏《四贤记·义劝》:“
- 15.
换钱党释义:深圳罗湖口岸出现专骗香港人的“换钱党”,“拉客仔”伙同“白牌车”司机,游说港客登车后,途中要求乘客先付车钱,并多次诬蔑乘客所付百元人民币为假钞,要求退换时伺机“偷龙转凤”,不少乘客“中招”。
- 16.
昏错释义:指神志迷糊错乱。 晋 干宝《搜神记》卷九:“充 忽然得还营,颜色憔悴,性理昏错,经日乃復。”唐 韩愈《论孔戣致仕状》:“年虽八九十,但视听心虑苟未昏错,尚可顾问委以事者,虽求退罢,无不殷勤留止。”
- 17.
有德释义:⒈有德行。 谓道德品行高尚,能身体力行。《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郑玄 注:“德,能躬行者。”《论语·宪问》:“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唐 韩愈《论孔戣致仕状》:“七十求退,人臣之常礼。若有德及气力尚壮,则君优而留之。”⒉指有德行的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有德不可敌。”《礼记·礼器》:“是故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孙希旦 集解:“有德,谓有德行者。”
- 18.
桀傲释义:亦作“桀慠”。强横乖戾,不驯服。《宋书·颜竣传》:“虽云互市,实覘国情,多赡其求,则桀慠罔已,通而为节,则必生边虞。”宋 苏舜钦《杜公求退第二表》:“况今西有贪毒之 羌,北有桀傲之虏,包藏凶计,窥伺中朝。”《明史·西域传一·哈密卫》:“当是时,阿黑麻 桀傲甚,自以地远中国,屡抗天子命。”清 方苞《先母行略》:“前母 姚 孺人遗女二,次姊少桀傲。”鲁迅《<华盖集>后记》:“记得革命以前,社会上自然还不如现在似的憎恶学生,学生也没有目下一般驯顺,单是态度,就显得桀傲。”
- 19.
残息释义:⒈犹残喘。 《梁书·袁昂传》:“不图门衰,祸集一旦,草土残息,復罹今酷,寻惟慟絶,弥剧弥深。”唐 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刃接兵交,洞胷达臆,自辰踰午,鱼烂土崩,沸残息於层峰,更切守陴之哭;积圆颅于重阜,殆成京观之封。”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幸习常见惯,颇不为骇。但念残息如丝,不觉失声大痛。”参见“残喘”。⒉馀年,残生。宋 苏舜钦《杜公求退第一表》:“庶使自安,以全残息。”金 元好问《落魄》诗:“中州遂南北,残息付悠悠。”
- 20.
求退释义:⒈请求离去。 《列子·周穆王》:“老成子 学幻於 尹文 先生,三年不告。老成子 请其过而求退。”⒉引退,自请辞职。汉 蔡邕《巴郡太守谢版》:“今月丁丑,一章自闻,乞闲冗抱关执籥,不意録符银青,授任千里。求退得进,后上先迁,为众所怪,不合事宜。”《晋书·张翰传》:“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八:“尹文端公 和余‘飞’字韵云:‘鸟入青云倦亦飞。’吟至再三,欷歔不已,想见当局者求退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