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院 [zhǎng yuàn]
1. 清代翰林院掌院学士的省称。
掌院 引证解释
⒈ 清 代翰林院掌院学士的省称。参见“掌院学士”。
引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二:“康熙 五十六年正月,左都御史及掌院皆缺员。”
《官场现形记》第五八回:“他是掌院,又是尚书,自然有些门生属吏川流不息的前来瞧他。”
《清史稿·职官志二》:“﹝翰林院﹞掌院掌国史笔翰,备左右顾问。”
掌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公座释义:旧指官吏办公的坐席。《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不想大尹忽然一个头晕,险些儿跌下公座。自觉头目森森,坐身不住。”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一·中堂》:“﹝ 明 洪武 ﹞十八年,又命殿阁大学士、左右春坊大学士俱为翰林院官,故院中设阁老公座於上,而掌院学士反居其旁。”
- 2.
掌院学士释义:清 代翰林院长官。顺治 十五年始设翰林院掌院学士,满 汉 各一人,正三品,兼礼部侍郎衔。雍正 八年,晋为从二品。乾隆 元年后,皆以大学士或尚书、侍郎特简兼摄。乾隆 五十八年规定不再兼礼部侍郎衔。
- 3.
掌院释义:清 代翰林院掌院学士的省称。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康熙 五十六年正月,左都御史及掌院皆缺员。”《官场现形记》第五八回:“他是掌院,又是尚书,自然有些门生属吏川流不息的前来瞧他。”《清史稿·职官志二》:“﹝翰林院﹞掌院掌国史笔翰,备左右顾问。”参见“掌院学士”。
- 4.
翰林院释义: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 长官为掌院学士,属官有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统称翰林。
- 5.
翰林释义:唐代为朝廷撰拟文书的官。唐玄宗设翰林学士,成为皇帝机要秘书,曾为内相。明清设翰林院,掌修国史,记载皇帝起居,草拟制诰。其长官以大臣充任,称“掌院学士”。
- 6.
首揆释义:首相。 揆,宰相的职位。《明史·宰辅年表一》:“诸辅之中,尤以首揆为重。”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时 倭文端公 方以首揆掌院,偶有违言,遂疑 倭公 迂阔沮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