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复 [píng fù]
1. 平定恢复。
例风沙日渐平复。
英[ subside; be pacified; ]
2. 病或伤口痊愈。
例伤口平复了。
英[ be healed; ]
平复 引证解释
⒈ 痊愈;复原。
引《韩诗外传》卷十:“诸扶舆而来者,皆平復如故。”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以酒糊丸,日吞百餘,二府皆平復。”
清 黄遵宪 《寄女》诗:“两颊旋深窝,而今渐平復。”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已经平复下去的疙瘩,这时忽然针刺似的痛起来了。”
老舍 《四世同堂》三四:“她心中的伤痕并没有平复,可是为了腹中的小儿,和 四大妈 的诚恳的劝慰,她已决定不再随便的啼哭或暗自发愁。”
⒉ 恢复平静;使平静。
引《史记·梁孝王世家》:“太后闻之,立起坐飡,气平復。”
《水浒传》第一一八回:“卢俊义 已在 歙州 城内行宫歇下,平復了百姓,出榜安民,将兵马屯驻在城里。”
《儒林外史》第十八回:“那事已经平復,仍旧立的是他二令郎。”
⒊ 犹平定。
引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唐德宗兴元元年》:“贼 泚 平復,府库空虚。”
⒋ 平而重迭。
引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绎山》:“兖州 邹绎山 南面平復,东西长数十步,广数步,其处生梧桐,传以《禹贡》‘ 绎 阳孤梧’者也。”
国语词典
平复 [píng fù]
⒈ 战争后回复到平安的状态。
引《三国演义·第五九回》:「关中边远,若群贼各依险阻,征之非一二年不可平复。」
⒉ 复原。也作「平服」。
引《汉书·卷六四下·王襃传》:「诏使襃等皆之太子宫虞侍太子,朝夕诵读奇文及所自创作。疾平复,乃归。」
《高僧传·卷九·竺佛图澄》:「澄迺取杨枝咒之,须臾能起,有顷平复。」
⒊ 平息。
引《儒林外史·第一八回》:「我昨日问他的,那事已经平复,仍旧立的是他二令郎。」
平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释义: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
- 2.
凯复释义:犹平复。
- 3.
厎平释义:⒈谓得以平复。⒉平坦。⒊平定。
- 4.
善平释义:犹平复,康复。 《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使君病未善平,有常服药酒,可取之。”胡三省 注:“言病未良已也。”
- 5.
夷瘳释义:疾病平复痊愈。 比喻生民疾苦的解除。
- 6.
安贴释义:⒈同“安帖”。宋 王溥《唐会要·石国》:“﹝ 开元 ﹞二十九年,其王 伊吐屯屈勒 遣使上表曰:‘……伏乞天恩,不弃 突厥 部落,讨得 大食 诸国自然安贴。’”《元典章·吏部五·职制》:“若任内抚治军户安贴,不致减削气力,验事轻重陞迁。”《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只是人生面不熟,又不知娘的意思怎么,有些不安贴,还想要去。”清 林则徐《英兵船各处滋扰在穿鼻沙迭次将其击退折》:“现在沿海閭阎,照常安贴,堪以上慰宸怀。”王西彦《黄昏》:“她只简单地觉得,自从离开了那山村,自己的心就一直没有安贴过。”⒉平复。宋 袁文
- 7.
平复如旧释义:平复:痊愈复原。 病愈而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形容恢复健康。
- 8.
平复释义:⒈恢复平静:风浪渐渐平复。等他情绪平复后再说。⒉(疾病或创伤)痊愈复原:病体日渐平复。
- 9.
平愈释义:平复痊愈。
- 10.
服贴释义:⒈亦作“服帖”。 犹平整。⒉驯服。⒊谓心情平复或舒畅。⒋方言。敬服。
- 11.
歆动释义:⒈欣喜动心。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夜叉国》:“问:‘何以为官?’曰:‘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少年甚歆动。”⒉触动;惊动。明 李东阳《麓堂诗话》:“其所为问答议论,初不过骨角玉石面目采色之间,而感发歆动,不能自已。”清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乾称下》:“由其不窥圣学,乍於流俗利欲之中闻清脱之説,意为歆动。”郭沫若《北伐途次》三十:“在那大会的兴奋还未平复的时候得到 九江 克复的消息……把 武汉 三镇都歆动了。”
- 12.
河平释义:河患平复。多特指 黄河 水患而言。
- 13.
痊平释义:痊愈平复。
- 14.
痊和释义:痊愈平复。
- 15.
癯瘠释义:瘦弱;消瘦。 《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若此移年,癯瘠改貌。”李善 注:“《尔雅》曰:‘臞,瘠也。’与癯同。”唐 元稹《贺圣体平复表》:“尧 以癯瘠而为圣,禹 以胼胝而称功。”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七:“上见其癯瘠,惻然许之。”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袁世弼》:“潘子真《诗话》云:‘…… 世弼 年十七……读书最苦,因尔癯瘠。’”
平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释义: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
- 2.
凯复释义:犹平复。
- 3.
厎平释义:⒈谓得以平复。⒉平坦。⒊平定。
- 4.
善平释义:犹平复,康复。 《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使君病未善平,有常服药酒,可取之。”胡三省 注:“言病未良已也。”
- 5.
夷瘳释义:疾病平复痊愈。 比喻生民疾苦的解除。
- 6.
安贴释义:⒈同“安帖”。宋 王溥《唐会要·石国》:“﹝ 开元 ﹞二十九年,其王 伊吐屯屈勒 遣使上表曰:‘……伏乞天恩,不弃 突厥 部落,讨得 大食 诸国自然安贴。’”《元典章·吏部五·职制》:“若任内抚治军户安贴,不致减削气力,验事轻重陞迁。”《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只是人生面不熟,又不知娘的意思怎么,有些不安贴,还想要去。”清 林则徐《英兵船各处滋扰在穿鼻沙迭次将其击退折》:“现在沿海閭阎,照常安贴,堪以上慰宸怀。”王西彦《黄昏》:“她只简单地觉得,自从离开了那山村,自己的心就一直没有安贴过。”⒉平复。宋 袁文
- 7.
平复如旧释义:平复:痊愈复原。 病愈而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形容恢复健康。
- 8.
平复释义:⒈恢复平静:风浪渐渐平复。等他情绪平复后再说。⒉(疾病或创伤)痊愈复原:病体日渐平复。
- 9.
平愈释义:平复痊愈。
- 10.
服贴释义:⒈亦作“服帖”。 犹平整。⒉驯服。⒊谓心情平复或舒畅。⒋方言。敬服。
- 11.
歆动释义:⒈欣喜动心。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夜叉国》:“问:‘何以为官?’曰:‘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此名为官。’少年甚歆动。”⒉触动;惊动。明 李东阳《麓堂诗话》:“其所为问答议论,初不过骨角玉石面目采色之间,而感发歆动,不能自已。”清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乾称下》:“由其不窥圣学,乍於流俗利欲之中闻清脱之説,意为歆动。”郭沫若《北伐途次》三十:“在那大会的兴奋还未平复的时候得到 九江 克复的消息……把 武汉 三镇都歆动了。”
- 12.
河平释义:河患平复。多特指 黄河 水患而言。
- 13.
痊平释义:痊愈平复。
- 14.
痊和释义:痊愈平复。
- 15.
癯瘠释义:瘦弱;消瘦。 《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若此移年,癯瘠改貌。”李善 注:“《尔雅》曰:‘臞,瘠也。’与癯同。”唐 元稹《贺圣体平复表》:“尧 以癯瘠而为圣,禹 以胼胝而称功。”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七:“上见其癯瘠,惻然许之。”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袁世弼》:“潘子真《诗话》云:‘…… 世弼 年十七……读书最苦,因尔癯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