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取应 取应的意思
yìng

取应

简体取应
繁体取應
拼音qǔ yìng
注音ㄑㄨˇ 一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ǔ,(1) 拿。【组词】:索取。取书。取款。窃取。(2) 选择。【组词】:选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样。(3) 采用。【组词】:采取。听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4) 得到,招致。【组词】:获取。取经。取偿。取悦。(5) 消去。【组词】:取消。取缔。

yìng yīng,(1) 回答或随声相和。【组词】:应答。呼应。应对(答对)。应和(hè)。反应(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组词】:应邀。应聘。应考。(3) 顺合,适合。【组词】:顺应。适应。应机。应景。应时。应用文。(4) 对待。【组词】:应付。应变。应酬。

基本含义

取得应有的报答或回应。

取应的意思

取应 [qǔ yìng]

1. 即应举。参加科举考试。

取应 引证解释

⒈ 即应举。参加科举考试。

元 石德玉 《曲江池》楔子:“来年春榜动,选场开,须着 元和 孩儿取应去。”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庆》:“今年是大比之年,昨日郡中有吏来辟召,你可上京取应。”
清 李渔 《风筝误·遣试》:“今当大比之年,要打发他上京取应。”


国语词典

取应 [qǔ yìng]

⒈ 应考,参加考试。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唐德宗即位,欲往上朝取应。」
明·朱权《卓文君·第二折》:「欲往长安取应,路经于此,特来投宿。」


取应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面政权释义:指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敌占区或国民党统治区之间的一些对敌我双方都取应付态度的基层政权。
    • 2.
      取应释义:即应举。 参加科举考试。元 石德玉《曲江池》楔子:“来年春榜动,选场开,须着 元和 孩儿取应去。”明 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庆》:“今年是大比之年,昨日郡中有吏来辟召,你可上京取应。”清 李渔《风筝误·遣试》:“今当大比之年,要打发他上京取应。”
    • 3.
      突发事件释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 4.
      量试释义:⒈犹试验。《后汉书·献帝纪》:“帝使侍御史 侯汶 出 太仓 米豆,为飢人作糜粥,经日而死者无降。帝疑赋卹有虚,乃亲於御坐前量试作糜,乃知非实,使侍中 刘艾 出让有司。”⒉测试性的考试。宋 代于科举之外为宗室弟子入仕的一种考试方法。《宋史·选举志三》:“﹝ 乾道 ﹞六年,臣僚上言:‘神宗 朝,始立教养,选举宗子之法。保义至秉义。锁试则与京秩,在末科则升甲,取应不过量试注官,所以宠异同姓,不与寒畯等也。’”《宋史·选举志三》:“孝宗 登极……﹝宗子﹞略通文墨者,量试推恩。习经人本经义二道,习赋人诗赋各一首,试

取应(quy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取应是什么意思 取应读音 怎么读 取应,拼音是qǔ yìng,取应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取应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