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海防 海防的意思
hǎifáng

海防

简体海防
繁体
拼音hǎi fáng
注音ㄏㄞˇ ㄈㄤ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ǎi,(1)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组词】: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2) 用于湖泊名称。【组词】:青海。中南海。(3)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组词】: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4)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组词】:人山人海。火海。(5) 漫无目标地。【组词】:海骂。海找。(6)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组词】:海棠。(7) 特指中国上海。【组词】:海派。(8) 姓。

fáng,(1) 戒备,预先作好应急的准备。【组词】:防止。防备。预防。防范(防备,戒备)。防患未然。防意如城(指严格控制个人欲望,就像守城防敌一样)。防微杜渐(在坏事和错误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以免发展下去)。(2) 守卫。【组词】:防守。边防。海防。(3) 堤坝。【组词】:防堤。“以防止水”。(4) 抵得,相当。【例句】:百夫之防(抵得上百人的人)。

基本含义

指对海岸线进行防御和保卫的军事行动。

海防的意思

海防 [hǎi fáng]

1. 为保卫国家安全,在沿海和领海内所采取的一切军事措施。

海防 引证解释

⒈ 为保卫国家安全,在沿海和领海内所采取的一切军事措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自上世以来, 中国 有海防而无海战。”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只要上下齐心协力的认真办起事来,节省了那些不相干的虚糜,认真办起海防、边防来就是了。”
陈毅 《潜艇上留题》诗:“面对侵略者,必须有海防。”


国语词典

海防 [hǎi fáng]

⒈ 海口及沿海要地的防务。

⒉ 港口名。在越南北部,临东京湾,为越南北部的第一良港。


海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临机立断释义:犹言当机立断。 抓住时机,立刻决断。明 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訪得 淮 揚 海防兵備副使 劉景韶 英敏多謀,臨機立斷,運籌足以破鬼夷之算,賈勇足以汗懦將之顔。”清 谭嗣同《仁学》四五:“曰‘决力’,臨機立斷,自殘不恤,如劍鋒直陷,劍身亦折然。”亦作“臨機能斷”、“臨機輒斷”。《北史·樊子盖传论》:“子蓋 雅有幹局,質性方嚴,見義而勇,臨機能斷,保全邦邑,勤亦懋哉!”《新唐书·杜如晦传》:“如晦 少英爽,喜書,以風流自命,内負大節,臨機輒斷。”
    • 2.
      倭子释义:我国古代对 日本 人的称呼。 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仁宗 时,臺官有弹击教坊 倭 子 郑州来 者,朝中传以为笑。”明 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腹里膏腴之地,二十年前原无 倭 子。”清 褚人穫《坚瓠七集·倭子能诗》:“万历 甲戌三月,倭 子三人,随破船漂至 登州。”
    • 3.
      大小虎释义:指 广东 南部 珠江 口的 大虎山 和 小虎山。两山相峙如门,称 虎门,为海防要塞。
    • 4.
      寄椗释义:谓船舶抛锚停航。《林则徐日记·嘉庆十八年四月十四日》:“晚开闸,北风甚大,行数里即寄椗。”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十三日》:“各轮寄椗皆在 刘公岛,以其水深风静,虽遇东北风大作无虞也。”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上》:“其餘零星港口,可寄椗停泊及用浅水小火轮突入,尤指不胜屈。”
    • 5.
      开去释义:⒈免去;免职。清 薛福成《上李伯相论赫德不宜总司海防书》:“总理衙门以专司练兵开去总税司一缺之説告 赫德,赫德 果不愿行。”⒉用在动词后。表示扩大或扩展。《水浒传》第四回:“不是老汉心多,为是恩人前日老汉请在楼上吃酒,员外误听人报,引领庄客来闹了街坊,后却散了,人都有些疑心,説开去。”沙汀《航线》:“广阔的耕地无涯无际地扩展开去。”⒊用在动词后。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论语》办到一年了,语堂先生 命令我做文章。这实在好像出了‘学而一章’的题目,叫我做一篇白话八股一样。没
    • 6.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释义:清 统办洋务的中央机构。 清 咸丰 十年末(1861年初)设立,总掌外交、通商、海关、海防、订购军火、派遣公使等事,并管辖北洋通商大臣与南洋通商大臣。《清史稿·职官志六》:“十年,文宗 北狩,特置专官办理抚局。其冬,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命 恭亲王 奕訢 领之…… 光绪 二十七年,辛丑和约成,更名外务部。”亦省称“总理衙门”。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六》:“丁亥七月总理衙门咨行各省将军督抚有案,兹将咨稿照録。”清 郭嵩焘《拟陈洋务疏》:“朝廷设立总理衙门,专办洋务,亦不能不内恤人言,周章
    • 7.
      总理衙门释义:全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清朝后期专门办理洋务的中央机构。1861年初设置。主管外交派使、海关海防、购买军械、路矿、翻译和派遣留学生等。1901年改为外务部。
    • 8.
      拔还释义:分期抽出部分归还。清 薛福成《酌议北洋海防水师章程》:“又招商局应缴官本一百七十八万两,已定议分五年拔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如果事情成功,我便要了,也照着分六个月拔还,每月还二百文罢。”
    • 9.
      拣閲释义:⒈挑选兵士,裁汰老病。《宋史·兵志八》:“昔 太祖 亦尝患此,遂尽行拣閲,当时人情深以为惧,其后果成精兵。”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十》:“其所募之兵,皆要本地人,凭里长开报,必须海防府官与把总指挥公同拣閲。令其夏秋务农,冬春讲武。”⒉检出阅看。郭沫若《王昭君》第一幕:“昨天我才拣阅过她们的画像,王昭君 的相貌不是这样的。”
    • 10.
      晏卧释义:谓安居。宋 王安石《马死》诗:“恩宽一老寄松筠,晏卧东窗度几春。”明 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巢穴尽空,海民晏卧,盖数千年所未有。”
    • 11.
      水城释义:⒈古代水师以船筏作成的防线。⒉滨水的城邑。⒊堪舆,风水。⒋城名。一名备倭城。在山东省蓬莱县城北丹崖山东麓。北与长山列岛隔海相望,负山控水,形势险要,明清时为海防要塞。参阅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七·登州府》。
    • 12.
      沈葆桢释义:(1820-1879)清末官员。 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曾任江西巡抚,镇压太平军。调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后被派为钦差大臣,办理台湾海防,对开发台湾有所贡献。1875年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扩充水师,督办海防,与李鸿章同为清政府筹建海军的主持者。
    • 13.
      洋防释义:海防。
    • 14.
      海烽释义:指海上警报。古时边境有敌入侵时,即举火烟报警。明 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国初防海规画至为精密,百年以来海烽久熄,人情怠玩,因而隳废。”
    • 15.
      熟晓释义:十分了解。明 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鏜(卢鏜)老将也,三十餘年在海上熟晓夷情,其言当不甚妄。”
    • 16.
      省军区释义:按国家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划分的军事区域。 有的国家也指在该级军事区域所设立的军队一级组织。中国的省军区按省、自治区设置,隶属于军区,同时是省、自治区党委的军事工作部门和政府的兵役工作机构。主要负责辖区内民兵、兵役等军事工作和省、自治区首府的警备。有的还担负边防、海防守备任务。
    • 17.
      荷蒙释义:犹承蒙;承受。明 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至 嘉靖 十八年,正使 硕鼎 等齎献贡物,并进表文伏罪,荷蒙皇上扩天地之仁,虽非朝期,復准入贡。”清 朱仕琇《答邓副使悔庵书》:“荷蒙执事念其读书,略识数字,辱收诸教诲之末。”
    • 18.
      表文释义:⒈撰写文章。汉 王充《论衡·超奇》:“著书表文,论説古今,万不耐一。”⒉上呈帝王的文书。明 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至 嘉靖 十八年,正使 硕鼎 等齎献贡物,并进表文伏罪。”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那吗,这 谢尧文 身上搜出来的上 鲁王 的表文是什么人执的笔,是什么人承的头,你可以告诉我吗?”
    • 19.
      要塞区释义:在海防要地设立的军队组织。
    • 20.
      诛逐释义:诛戮、贬斥。 汉 董仲舒《贤良策二》:“臣闻 尧 受命,以天下为忧,而未以位为乐也,故诛逐乱臣,务求贤圣,是以得 舜、禹、稷、卨、咎繇。”《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元年》:“时殿省旧人多见诛逐,唯 爰(徐爰)巧於将迎,始终无迕;废帝 待之益厚,羣臣莫及。”明 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赖皇上天纵神武,赫然一怒,诛逐偷惰,拔用英奇。”

海防(haif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海防是什么意思 海防读音 怎么读 海防,拼音是hǎi fáng,海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海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