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道士 道士的意思
dàoshi

道士

简体道士
繁体
拼音dào shi
注音ㄉㄠˋ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o,(1) 路,方向,途径。【组词】:道路。铁道。志同道合。(2) 指法则、规律。【组词】: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组词】:道学。传道。修道。(4) 方法,办法,技术。【组词】:门道。医道。(5)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6)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例句】:道观(guàn )。道士。道姑。道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7)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组词】:会道门。一贯道。(8) 说,讲。【组词】: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9) 用语言表示情意。【组词】:道喜。道歉。道谢。(10) 线条。【组词】:铅笔道儿。(11)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12)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 量词。【组词】: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14)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shì,(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组词】:士族。士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组词】:士子。士民。学士。(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组词】:士女。(4) 对人的美称。【组词】:志士。烈士。女士。(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组词】:医士。护士。(7) 姓。

基本含义

指道教的修行者、信奉道教的人。

道士的意思

道士 [dào shi]

1. 指崇奉道教而又从事教务的人。

那道士又执令牌,烧了符檄。——《西游记》

[ Taoist priest; ]

2. 修佛道之士的略称。魏晋时指和尚。

佛教初传此方,呼僧为道士。——《盂兰盆经疏下》

[ monk; ]

道士 引证解释

⒈ 有道之士,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古之道士有言曰:‘将欲无陵,固守一德。’”
汉 刘向 《新序·节士》:“介子推 曰:‘ 推 闻君子之道,謁而得位,道士不居也,争而得财,廉士不受也。’”
《后汉书·第五伦传》:“﹝ 第五伦 ﹞遂将家属客 河东,变名姓,自称 王伯齐,载盐往来 太原、上党,所过輒为粪除而去,陌上号为道士,亲友故人莫知其处。”

⒉ 炼丹服药、修道求仙之士。 《汉书·王莽传下》:“卫将军 王涉 素养道士 西门君惠。

君惠 好天文讖记。”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青谿千餘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 鬼谷子。”
唐 韩愈 《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君昆弟六人,先君而殁者四人。其一人尝为 郑 之 滎泽 尉,信道士长生不死之説。既去官,絶不营人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潘烂头》:“潘烂头,不知何许人,为道士于 京江,有异术。”

⒊ 道教徒。

《梁书·沉约传》:“﹝ 沉约 ﹞乃呼道士奏赤章於天,称禪代之事,不由己出。”
《资治通鉴·梁敬帝绍泰元年》:“齐 主还 鄴,以佛、道二教不同,欲去其一,集二家论难於前,遂敕道士皆剃髮为沙门。”
胡三省 注:“道家虽曰宗 老子,而 西汉 以前未尝以道士自名,至 东汉 始有道士 张道陵、于吉 等,其实与佛教皆起於 东汉 之时。”
俞平伯 《重过西园码头》:“受罪有和尚道士可以超度,想呼奴唤婢则有泥塑的金童玉女。”

⒋ 佛教徒;和尚。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一·竺道潜》:“恢 嘲之曰:‘道士何以游朱门?’ 潜 曰:‘君自覩其朱门,贫道见为蓬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树勋》:“松公 故喜佛法, 树勋 投其意指,公大赏鉴,因命易装为道士。”


国语词典

道士 [dào shi]

⒈ 信奉道教的人。

⒉ 方士、仙人。

《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二》:「青谿千仞余,中有一道士。」
宋·苏轼〈后赤壁赋〉:「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

⒊ 泛称有道之士。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古之道士有言曰:『将欲无陵,固守一德。』」


道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叶释义:⒈一片叶子。 《列子·说符》:“宋 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 列子 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唐 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诗:“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牀。”元 耶律楚材《乞茶诗》之三:“玉屑三甌烹嫩蕊,青旗一叶碾新芽。”参见“一叶知秋”。⒉比喻小船。唐 司空图《自河西归山诗》之一:“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前蜀 韦庄《酬吴秀才霅川相送》诗:“一叶南浮去似飞,楚 乡云水本无依。”宋 苏轼《赠邵道士》诗:“相将乘一叶,夜下 苍梧 滩。”明 宋濂《龙眠居
    • 2.
      丁令威释义:传说是 汉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见 晋 陶潜《搜神后记》卷一。北周 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 封君达,仙人 丁令威,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宋 苏轼《和移居》诗:“我岂 丁令威,千岁復还兹。”清 卓尔堪《题脊令图》诗:“君罢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鹰鸇罗网何所据,他时或得生人归。”张恭《狱中口占》诗之三:“北邙
    • 3.
      七星冠释义:道士所戴的帽子,上有七星图案。
    • 4.
      三元客释义:指道士。
    • 5.
      三六释义:指十八。 《文选·论衡·<东京赋>》:“巨猾閒舋,窃弄神器;歷载三六,偷安天位。”薛综 注:“谓 王莽 篡位一十八年也。”《宋书·符瑞志上》:“汉 元、成 世,道士言:‘讖者云:赤厄三七。二百一十年,有外戚之篡。祚极三六,当有龙飞之秀,兴復祖宗。’”南朝 梁简文帝《东风伯劳歌》:“少年年几方三六,含娇聚态倾人目。”
    • 6.
      三山释义:⒈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则 瀛洲 也。”唐 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宋 苏轼《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清 黄遵宪《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横纵六里听 张仪。”⒉福州 的别称。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东有 九仙山,北有 越王山,故 福州 又称 三山。见 宋 曾巩《道山亭记》。元 萨都剌《入闽过平望驿》诗:“广
    • 7.
      三山客释义:指道士。
    • 8.
      三毛释义:⒈三绺髭须。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 画 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 曰:‘裴楷 儁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宋 苏轼《赠李道士》诗:“腰间大羽何足道,颊上三毛自有神。”清 汪懋麟《题修来画像》诗:“颊上三毛少飞动,此际有待鬚 虎头。”⒉指发、眉、须。宋 苏轼《十八大阿罗汉赞·第七迦理迦尊者》:“佛子三毛,髮眉与鬚。既去其二,则有餘因。”⒊现代画家 张乐平 在《三毛流浪记》中塑造的一个少年儿童形象,以诚实、善良、机智著称。因其头发只
    • 9.
      上仙释义:⒈亦作“上仙”。成仙;登仙。《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僊,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唐 牛僧孺《玄怪录·杜子春》:“向使子无噫声,吾之药成,子亦上仙矣。”明 陈继儒《虎荟》卷二:“天宝 中,緱氏县 太子陵 仙鹤观,每年九月三日夜,即有道士一人上仙。”郑泽《七夕赴城》诗:“自昔悲尘世,由来有上僊。”⒉死亡的婉词。多指帝王。《旧唐书·郑颢传》:“不数日,宣宗 不豫,废朝会,及宫车上僊,方悟其事。”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仁宗 不悦,即时回輦,翌日上仙,而 英宗 登极。”⒊道家分天上仙人为九等
    • 10.
      中洲释义:⒈洲中。⒉海中仙岛,借称道士所居。
    • 11.
      丹井客释义:指道士。
    • 12.
      丹侣释义:古代道教徒多以炼丹为修道成仙之务,故称道士为丹侣。
    • 13.
      丹术释义:炼丹的方法。《新唐书·裴潾传》:“今乃方士 韦山甫、柳泌 等以丹术自神,更相称引,诡为陛下延年。”《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富翁见説是丹术,一发投其所好。”《歧路灯》第七五回:“道士道:‘我有丹术,须你有丹心。’”
    • 14.
      丹毫释义:⒈朱笔。 五代 谭用之《送丁道士归南中》诗:“服药几年期碧落,验符何处呪丹毫。”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五二:“屋瓦自惊天自笑,丹毫圆折露华瀼。”⒉泛指笔。清 松琴《女学生入学歌》:“脂匳粉盒次第抛,伏案抽丹毫。”
    • 15.
      丹诀释义:炼丹术。晋 干宝《搜神记》卷一:“有人入 焦山 七年,老君 与之木钻,使穿一盘石……四十年,石穿,遂得神仙丹诀。”唐 陆龟蒙《寄茅山何道士》诗:“终身持玉舄,丹诀未应传。”《歧路灯》第七五回:“山主有所不知,大凡天地间,只有两等异授,一曰剑术,一曰丹诀。”
    • 16.
      丹鸾释义:神话传说中毛羽红色的鸾鸟。元 马祖常《息斋风竹图道士华山隐得之命予赋之》诗:“往年家住篔簹谷,丹鸞之实美如粟。”
    • 17.
      主柱释义:主柱和道士在宕山上炼丹,后来县令章君明下令封山,丹砂流出之后,主柱给县令炼丹,县令吃了后,五年就能飞了,后来一同上山,并最终一心向道。
    • 18.
      乌纳裘释义:古时道士的一种袍服。
    • 19.
      乍可释义:⒈只可。唐 元稹《虫豸诗·浮尘子》之二:“乍可巢蚊睫,胡为附蟒鳞。”宋 蒋捷《瑞鹤仙·乡城见月》词:“劝清光,乍可幽窗相伴,休照红楼夜笛。”⒉宁可。唐 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乍可怱怱共百年,谁便遥遥期七夕。”唐 元稹《决绝词》:“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中红槿枝。”宋 辛弃疾《六州歌头·属得疾小愈戏作以自释》词:“删竹去?吾乍可、食无鱼,爱扶疏。”⒊方才,恰巧。清 陆嵩《新年作》诗:“新年乍可破七日,四日阴雨三日雪。”⒋怎可。唐 张鷟《龙筋凤髓判·考功》:“鸡冠比玉,乍可依稀?
    • 20.
      乐营释义:旧时官妓的坊署。 唐 范摅《云溪友议》卷十二:“二君皆以长年,精求释道,乐营子女,厚给衣粮,任其外住。若有饮宴,方一召来。柳际花间,任为娱乐。”唐 罗虬《比红儿诗》之五:“乐营门外柳如荫,中有佳人画阁深。若使五陵公子见,买时应不啻千金。”清 吴伟业《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碧玉班中怕点留,乐营门外 卢 家泣。”

道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叶释义:⒈一片叶子。 《列子·说符》:“宋 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 列子 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唐 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诗:“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牀。”元 耶律楚材《乞茶诗》之三:“玉屑三甌烹嫩蕊,青旗一叶碾新芽。”参见“一叶知秋”。⒉比喻小船。唐 司空图《自河西归山诗》之一:“一水悠悠一叶危,往来长恨阻归期。”前蜀 韦庄《酬吴秀才霅川相送》诗:“一叶南浮去似飞,楚 乡云水本无依。”宋 苏轼《赠邵道士》诗:“相将乘一叶,夜下 苍梧 滩。”明 宋濂《龙眠居
    • 2.
      丁令威释义:传说是 汉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见 晋 陶潜《搜神后记》卷一。北周 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 封君达,仙人 丁令威,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宋 苏轼《和移居》诗:“我岂 丁令威,千岁復还兹。”清 卓尔堪《题脊令图》诗:“君罢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鹰鸇罗网何所据,他时或得生人归。”张恭《狱中口占》诗之三:“北邙
    • 3.
      七星冠释义:道士所戴的帽子,上有七星图案。
    • 4.
      三元客释义:指道士。
    • 5.
      三六释义:指十八。 《文选·论衡·<东京赋>》:“巨猾閒舋,窃弄神器;歷载三六,偷安天位。”薛综 注:“谓 王莽 篡位一十八年也。”《宋书·符瑞志上》:“汉 元、成 世,道士言:‘讖者云:赤厄三七。二百一十年,有外戚之篡。祚极三六,当有龙飞之秀,兴復祖宗。’”南朝 梁简文帝《东风伯劳歌》:“少年年几方三六,含娇聚态倾人目。”
    • 6.
      三山释义:⒈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晋 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则 瀛洲 也。”唐 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玄都五府风尘絶,碧海三山波浪深。”宋 苏轼《奉和陈贤良》诗:“三山旧是神仙地,引手东来一钓鼇。”清 黄遵宪《和沉子培同年》诗:“縹緲三山信 徐巿,横纵六里听 张仪。”⒉福州 的别称。福州 城中西有 闽山,东有 九仙山,北有 越王山,故 福州 又称 三山。见 宋 曾巩《道山亭记》。元 萨都剌《入闽过平望驿》诗:“广
    • 7.
      三山客释义:指道士。
    • 8.
      三毛释义:⒈三绺髭须。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 画 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 曰:‘裴楷 儁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宋 苏轼《赠李道士》诗:“腰间大羽何足道,颊上三毛自有神。”清 汪懋麟《题修来画像》诗:“颊上三毛少飞动,此际有待鬚 虎头。”⒉指发、眉、须。宋 苏轼《十八大阿罗汉赞·第七迦理迦尊者》:“佛子三毛,髮眉与鬚。既去其二,则有餘因。”⒊现代画家 张乐平 在《三毛流浪记》中塑造的一个少年儿童形象,以诚实、善良、机智著称。因其头发只
    • 9.
      上仙释义:⒈亦作“上仙”。成仙;登仙。《庄子·天地》:“千岁厌世,去而上僊,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唐 牛僧孺《玄怪录·杜子春》:“向使子无噫声,吾之药成,子亦上仙矣。”明 陈继儒《虎荟》卷二:“天宝 中,緱氏县 太子陵 仙鹤观,每年九月三日夜,即有道士一人上仙。”郑泽《七夕赴城》诗:“自昔悲尘世,由来有上僊。”⒉死亡的婉词。多指帝王。《旧唐书·郑颢传》:“不数日,宣宗 不豫,废朝会,及宫车上僊,方悟其事。”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仁宗 不悦,即时回輦,翌日上仙,而 英宗 登极。”⒊道家分天上仙人为九等
    • 10.
      中洲释义:⒈洲中。⒉海中仙岛,借称道士所居。
    • 11.
      丹井客释义:指道士。
    • 12.
      丹侣释义:古代道教徒多以炼丹为修道成仙之务,故称道士为丹侣。
    • 13.
      丹术释义:炼丹的方法。《新唐书·裴潾传》:“今乃方士 韦山甫、柳泌 等以丹术自神,更相称引,诡为陛下延年。”《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富翁见説是丹术,一发投其所好。”《歧路灯》第七五回:“道士道:‘我有丹术,须你有丹心。’”
    • 14.
      丹毫释义:⒈朱笔。 五代 谭用之《送丁道士归南中》诗:“服药几年期碧落,验符何处呪丹毫。”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五二:“屋瓦自惊天自笑,丹毫圆折露华瀼。”⒉泛指笔。清 松琴《女学生入学歌》:“脂匳粉盒次第抛,伏案抽丹毫。”
    • 15.
      丹诀释义:炼丹术。晋 干宝《搜神记》卷一:“有人入 焦山 七年,老君 与之木钻,使穿一盘石……四十年,石穿,遂得神仙丹诀。”唐 陆龟蒙《寄茅山何道士》诗:“终身持玉舄,丹诀未应传。”《歧路灯》第七五回:“山主有所不知,大凡天地间,只有两等异授,一曰剑术,一曰丹诀。”
    • 16.
      丹鸾释义:神话传说中毛羽红色的鸾鸟。元 马祖常《息斋风竹图道士华山隐得之命予赋之》诗:“往年家住篔簹谷,丹鸞之实美如粟。”
    • 17.
      主柱释义:主柱和道士在宕山上炼丹,后来县令章君明下令封山,丹砂流出之后,主柱给县令炼丹,县令吃了后,五年就能飞了,后来一同上山,并最终一心向道。
    • 18.
      乌纳裘释义:古时道士的一种袍服。
    • 19.
      乍可释义:⒈只可。唐 元稹《虫豸诗·浮尘子》之二:“乍可巢蚊睫,胡为附蟒鳞。”宋 蒋捷《瑞鹤仙·乡城见月》词:“劝清光,乍可幽窗相伴,休照红楼夜笛。”⒉宁可。唐 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乍可怱怱共百年,谁便遥遥期七夕。”唐 元稹《决绝词》:“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中红槿枝。”宋 辛弃疾《六州歌头·属得疾小愈戏作以自释》词:“删竹去?吾乍可、食无鱼,爱扶疏。”⒊方才,恰巧。清 陆嵩《新年作》诗:“新年乍可破七日,四日阴雨三日雪。”⒋怎可。唐 张鷟《龙筋凤髓判·考功》:“鸡冠比玉,乍可依稀?
    • 20.
      乐营释义:旧时官妓的坊署。 唐 范摅《云溪友议》卷十二:“二君皆以长年,精求释道,乐营子女,厚给衣粮,任其外住。若有饮宴,方一召来。柳际花间,任为娱乐。”唐 罗虬《比红儿诗》之五:“乐营门外柳如荫,中有佳人画阁深。若使五陵公子见,买时应不啻千金。”清 吴伟业《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碧玉班中怕点留,乐营门外 卢 家泣。”

道士造句

1.道士只会画符念咒、装神弄鬼,怎么会真能治病呢?

2.罗霄是奴隶出身的将军,知道士兵的甘苦。他经常向士兵问寒问暖,推襟送抱。

3.道士吹嘘他能呼风唤雨,化水成冰。

4.若是道士,可讲道长慈悲。

5.他虽是个道士,却并不超然物外。

道士(dao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道士是什么意思 道士读音 怎么读 道士,拼音是dào shi,道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道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