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称 [bào chēng]
1. 犹报答。
报称 引证解释
⒈ 犹报答。
引《汉书·孔光传》:“诚恐一旦颠仆,无以报称。”
宋 岳飞 《奏乞出师札子》:“臣实何能,误荷神圣之知,如此敢不昼度夜思,以图报称。”
《红楼梦》第一〇七回:“﹝ 贾政 ﹞举酒送行,又叮嚀了好些‘国家軫恤勋臣,力图报称’的话。”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官禄厚则报称维殷,有公忠爱国之心,无人自为谋之患也。”
国语词典
报称 [bào chēng]
⒈ 报答他人的恩德,与所接受的实惠相称。
引《汉书·卷八一·孔光传》:「臣光智谋短浅,犬马齿臷,诚恐一旦颠仆,无以报称。」
报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假人释义:⒈授予人。 《左传·成公二年》:“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宋 岳飞《辞少保第四札子》:“名器假人,为《传》所讥;无功受禄,为《诗》所刺。”⒉让人。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孝武 问 王爽:‘卿何如卿兄?’王 答曰:‘风流秀出,臣不如 恭;忠孝亦何可假人!’”⒊被授予治理地方之权的人。宋 曾巩《明州谢到任表》:“预於分土,愧在假人,窃自省循,惧无报称。”参见“假器”。⒋至人,贤人。《史记·殷本纪》:“天既讫我 殷 命,假人元龟,无敢知吉。”裴骃 集解引 孔安国 曰:“至人以人事观
- 2.
悉意释义:尽心。《汉书·元帝纪》:“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南朝 梁 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悉意以陈,极言无隐。”明 唐顺之《告病疏》:“此宠荣之至极,而臣子所宜悉意委身,以效报称之日也。”
- 3.
洊保释义:保举。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统领 赵倜 忠勇冠时,马玉崑 拔之诸将之中,以功洊保总兵,必能迅赴事机,力图报称。”清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台湾篇上》:“初,甲申 中 法 之役,臺 绅 林朝栋 从 铭传 驻 狮球岭,扼 法 兵不得前,积功洊保道员。”
- 4.
齿耋释义:年老。《汉书·孔光传》:“臣 光 智谋浅短,犬马齿臷,诚恐一旦颠仆,无以报称。”颜师古 注:“臷,老也。读与耋同。”三国 魏 吴质《答魏太子笺》:“时迈齿臷,犹欲触匈奋首,展其割裂之用也。”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其王迁都作邑,建国安人,功绩已成,齿耋云暮,未有胤嗣,恐絶宗绪。”
- 5.
齿録释义:⒈收录;录用。 《魏书·卢水胡沮渠蒙逊传》:“前后奉表,贡使相望……未审津涂寇险,竟不仰达,为天朝高远,未蒙齿録?”宋 王安石《辞赴阙状》:“辠逆餘生,尚蒙齿録,非臣陨首所能报称。”康有为《赠陈镇南编修兄》诗:“落魄行路隅,谁肯加齿録?”⒉科举时代,汇刻同榜者姓名、年龄、籍贯、三代等的册籍。也称同年录。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一·试录齿录》:“科场试録齿録,其来已久。”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月餘,孝廉偕一同榜归,云是 永平 张 姓,十八九少年也。张 以乡、谱俱同,暗中疑是其子;然邑中此姓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