侈靡 [chǐ mí]
1. 铺张奢侈。
例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司马光《训俭示康》
英[wasteful; extravagant;]
侈靡 引证解释
⒈ 奢侈浪费。
引《吕氏春秋·节丧》:“侈靡者以为荣,俭节者以为陋。”
清 俞樾 《茶香室从钞·团》:“王定保 《摭言》云, 曲江 大会,比为下第举人,其筵席简率,尔来渐加侈靡。”
⒉ 奢华。
引《汉书·地理志下》:“列侯贵人车服僭上,众庶放效,羞不相及,嫁取尤崇侈靡。”
《旧唐书·萧復传》:“少秉清操,其羣从兄弟,竞饰舆马,以侈靡相尚。”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四:“茶器极精緻,工直之厚,等所用白金之数,士大夫家多有之,寘几案间,但知以侈靡相夸,初不常用也。”
《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五年》:“鋹 所居栋宇,皆饰以玳瑁珠翠,穷极侈靡。”
明 杨慎 《黄母聂太夫人墓志铭》:“性仁慈,明淑,俭勤,敬慎,弗好侈靡。”
⒊ 奢侈靡烂。
引《战国策·楚策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 郢都 必危矣!”
《汉书·匡衡传》:“今天下俗贪财贱义,好声色,上侈靡,廉耻之节薄,淫辟之意纵。”
唐 李白 《大猎赋》:“以孟冬十月,大猎于 秦,亦将曜威讲武,扫天荡野,岂荒淫侈靡,非三驱之意耶?”
⒋ 中国古代的一种经济学说,主张大量消费以促进大量生产,来繁荣社会经济。
引《管子·侈靡》:“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侈靡篇》基本上是一篇经济论文。就如它的题目‘侈靡’二字所表示的一样,它主张大量消费,大量生产;大量兴工,大量就业。”
国语词典
侈靡 [chǐ mí]
⒈ 奢侈淫靡。
引《战国策·楚策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足下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窃为足下不取也。」
侈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谨释义:⒈不敬慎;不小心。 《管子·侈靡》:“使人君不安者属际也,不可不谨也。”《旧唐书·柳宗元刘禹锡传论》:“蹈道不谨,眤比小人。”清 王韬《淞隐漫录·陆碧珊》:“两家书札往来,輒以女婢 红于 为鸿雁,红于 偶不谨,为父女所得,大诧,絶不许女再往生家。”⒉指行为放荡。《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郡兵番戍,室家留营多不谨,夫归輒首原,抗(蔡抗)下令,悉按以法,戍兵感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土地夫人》:“不知何物淫昏,遂使千古下谓此村有污贱不谨之神。”⒊旧时考核官吏的条款之一,谓所作之事不合为官体统。明
- 2.
乐宅释义:谓乐居其宅。《管子·侈靡》:“安乡乐宅,享祭,而謳吟称号者皆诛,所以留民俗也。”
- 3.
候人释义:⒈古代掌管整治道路稽查姦盗,或迎送宾客的官员。《诗·曹风·候人》:“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周礼·夏官·司马》:“候人各掌其方之道治与其禁令。”郑玄 注:“道治,治道也……禁令,备姦寇也。”《左传·宣公十二年》:“今 郑 不率,寡君使羣臣问诸 郑,岂敢辱候人?”《国语·周语中》:“敌国宾至……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韦昭 注:“道宾至於朝,出送之於境也。”⒉斥候。军中侦伺敌情者。《管子·侈靡》:“候人不可重也。”郭沫若 等集校:“重,亦‘动’字,古金文以童、重为‘动’。‘候人不可动’者言斥候之人不可擅离
- 4.
全禄释义:⒈谓国君拥有俸禄而不给予臣下。《管子·侈靡》:“毋全禄贫国而用不足,毋全赏好德恶亡使常。”尹知章 注:“欲全其禄,不以与下,则贤去而人散,故国逾贫而逾不足也。”⒉旧时指按其官职而给予全部薪俸。《旧唐书·卢从愿传》:“以年老抗表乞骸骨,乃拜吏部尚书,听致仕,给全禄终身。”
- 5.
北路鱼释义:南朝 梁 襄阳 鱼弘 性侈靡,侍妾百余人,车马服玩,皆穷一时之胜,故当时童谣有“北路鱼”之称。
- 6.
国纪释义:⒈国家的礼制法纪。《国语·晋语四》:“夫礼,国之纪也。”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自朝章国纪,典彝备物,奏议符策,文辞表记,素意所不蓄,前古所未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御史温肃奏折附片二》:“不独国纪荡然,抑且人纪顿丧。”⒉治理国家的人。《管子·侈靡》:“择其好名,因使长民,好而不已,是以为国纪。”郭沫若 等集校:“谓以其人为国之经纪也。”⒊指本朝的编年史。清 姚鼐《明赠太常卿山东左布政使张公祠碑文》:“义果章於一家,忠烈光於国纪。”
- 7.
夭厉释义:亦作“夭癘”。因遭疾疫而早死。《管子·侈靡》:“人君寿以政年,百姓不夭厉。”尹知章 注:“厉,发疾也。”《汉书·严安传》:“草木畅茂,五穀蕃孰,六畜遂字,民不夭厉,和之至也。”颜师古 注:“厉,病也。”晋 挚虞《贤良对策》:“日月失行,夭癘不戒,此则阴阳之事,非吉凶所在也。”
- 8.
守常释义:固守常法;按照常规。《管子·侈靡》:“故法而守常,尊礼而变俗。”尹知章 注:“谓古法得其法者,则守常故而不革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山水暴发,则乘遏东下;平流守常,则自门北入,灌田岁二千顷。”唐 元稹《中书省议举县令状》:“选授者例无异绩,尚得四考守常;举荐者纵未殊尤,岂可二年便罢。”清 龚自珍《春秋决事比答问第一》:“吏也者,守常奉故,直而弗有。”
- 9.
平气释义:⒈平和之气。《管子·侈靡》:“沮平气之阳,若如辞静。”尹知章 注:“言欲沮败平和之阳气,默至而无形声如辞言之静者。”一说,谓正气。郭沫若 等集校:“‘平气’谓正气。正气方兴,在上者每思有以‘沮’之。”⒉谓使心平气和。《庄子·庚桑楚》:“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郭象 注:“平气则静。”⒊又称“恒气”。推算节气的一种方法。即把一个回归年平分为二十四等分,对应二十四个节气,节气之间平均即得十五天多。我国古历除 清 代颁行者外,都采用平气。
- 10.
彫侈释义:奢华,侈靡。《宋书·明帝纪》:“内外百官,并日料禄俸;而上奢费过度,务为彫侈。每所造制,必为正御三十副,御次、副又各三十,须一物輒造九十枚,天下骚然,民不堪命。”
- 11.
断指释义:⒈古代的一种肉刑。《管子·侈靡》:“断指满稽,断首满稽,断足满稽。”⒉泛谓斩断手指。《墨子·大取》:“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新唐书·忠义传中·张巡》:“因拔佩刀断指,一座大惊,为出涕。”《宣和遗事》前集:“大观 四年,禁燃顶、炼臂、刺血、断指之类。”⒊指被截断的手指。如:断指再植。
- 12.
毛铁释义:古时指刚出炉尚未经锤锻的熟铁。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锤锻》:“凡出炉熟铁,名曰毛铁。”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铁的发现大抵是在 春秋 年间,起初只能产毛铁,还不能炼成钢铁。”
- 13.
海龙君释义:即海龙王。 传说龙宫中多珠宝,因用以喻极豪富的人。《宣和书谱·钱鏐》:“﹝ 吴越国 钱鏐 ﹞号令一十三郡,垂四十年,修中州贡赋,籍无虚日,风物繁庶,族系侈靡,浙 人俚语目之曰‘海龙君’,言富盛若彼也。”清 翟灏《通俗编·禽鱼》:“今 浙 中犹有‘海龙君岂少宝’之谚。”
- 14.
潜然释义:⒈隐伏貌。《管子·侈靡》:“餘气之潜然而动,爱气之潜然而哀。”《太平广记》卷四九○引 唐 王洙《东阳夜怪录》:“中正 将谓有讥,潜然遁去。”⒉暗中燃火。然,通“燃”。《文选·木华<海赋>》:“阳冰不冶,阴火潜然。”李善 注:“言其阳则有不冶之冰,其阴则有潜然之火也。”⒊黯然貌。唐 窦弘馀《广谪仙怨》词序:“因上马索长笛吹,笛成,潜然流涕,佇立久之。”《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施还 答言:‘先人薄业已罄,老母甘旨尚缺,何暇及此!’支翁 潜然泪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民族精神论》:“呜呼!故
- 15.
独贤释义:⒈谓独劳。《诗·小雅·北山》:“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毛 传:“贤,劳也。”⒉特别贤良。《汉书·王吉传》:“古者工不造琱瑑,商不通侈靡,非工商之独贤,政教使之然也。”《晋书·裴頠传》:“汉 二十四年帝,惟 孝文、光武、明帝 不重外戚,皆保其宗,岂将独贤,实以安理故也。”亦称德才突出者。元 华幼武《送族子扩之通州》诗:“犹子苦好学,乡閭称独贤。”
- 16.
相竞释义:互相竞争。《汉书·贾谊传》:“今世以侈靡相竞,而上亡制度,弃礼谊、捐廉耻日甚,可谓月异而岁不同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阴不堪阳”唐 孔颖达 疏:“是阴阳相竞,阴气不能胜阳。”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五章:“坐此制造费省,而易於外品相竞也。”
- 17.
贵尚释义:⒈崇尚;尊崇。 ⒉奢侈靡费。⒊贵者的好尚。
- 18.
近岁释义:近年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 19.
递次释义:犹依次。宋 司马光《与范尧夫经略龙图书》:“昨在 洛 中,及至京师,两於 河 中递次得所赐书。”《天讨·四川革命书》:“满 虏抽税,均递次增加。”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如此年复一年,以木、火、土、金、水之次,递次循环以至于万年永劫。”
- 20.
逾等释义:亦作“踰等”。 超越等级;超过一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举不踰等,则位班也。择善而举,则世隆也。”汉 贾谊《新书·时变》:“今俗侈靡,以出伦逾等相骄,以富过其事相竞。”唐 孟棨《本事诗·情感》:“王一见注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帝以 章懿太后 不逮养,故宠外家踰等。”清 王诒寿《暨阳道中与沉晓湖学博书》:“躑躅岑旷,难苦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