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抗敌 抗敌的意思
kàng

抗敌

简体抗敌
繁体抗敵
拼音kàng dí
注音ㄎㄤˋ ㄉㄧ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àng,(1) 抵御。【组词】:抗击。抗争。抗拒。抵抗。顽抗。(2) 拒绝。【组词】:抗议。抗上。抗命。抗税。(3) 对等。【例句】:抗衡(力量不相上下的对抗)。

dí,(1) 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组词】:敌人。敌方。敌寇。(2) 指敌人。【组词】:敌后。敌情。敌酋。敌特。轻敌。克敌制胜。(3) 抵挡。【组词】:寡不敌众。(4) 相当。【组词】:势均力敌。匹敌。敌手(能力相等的对手)。(5) 仇视。【组词】:敌意。“诸侯敌王所忾”。

基本含义

抵抗敌人的进攻,保卫自己的国家或利益。

抗敌的意思

抗敌 [kàng dí]

1. 对抗;对等。抗击来犯之敌。

抗敌 引证解释

⒈ 对抗;对等。

《魏书·薛谨传》:“谨 所治与 屈丐 连接,结士抗敌,甚有威惠。”
旧题 南朝 宋 刘质 《近异录》:“他家童稚或与争忿,则六臂齐举奋击,莫能抗敌。”
《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七年》:“虏使之来,受而弗答。以为大明临御,国富兵强,抗敌之礼,何惮而为之,何求而行之!”

⒉ 抗击来犯之敌。

《新唐书·回鹘传上》:“回鶻 盛彊,北边空虚,一为风尘,则弱卒非抗敌之夫,孤城为不守之地。”
元 杨载 《送张仲实之宜兴》诗:“兵威终抗敌,人力可回天。”


国语词典

抗敌 [kàng dí]

⒈ 对抗敌人。

如:「伯父正在叙述他当年英勇抗敌的事迹。」


抗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释义: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2.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释义: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 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3.
      三十六策,走为上计释义: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 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也作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4.
      乞募释义:求募。萧乾《栗子·忧郁者的自白(代跋)》:“三年前学生沿街乞募来的‘抗敌’大刀,如今是一刀刀地砍在那些年轻学生的头上了!”
    • 5.
      厌难折冲释义:指能克服困难,抗敌取胜。
    • 6.
      合从连衡释义: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
    • 7.
      声干扰释义:有意识地辐射或重复辐射一些机械信号或电声信号,以消除或掩蔽敌人企图接收的信号,来对抗敌人的武器系统。
    • 8.
      抗敌释义:⒈对抗;对等。 《魏书·薛谨传》:“谨 所治与 屈丐 连接,结士抗敌,甚有威惠。”旧题 南朝 宋 刘质《近异录》:“他家童稚或与争忿,则六臂齐举奋击,莫能抗敌。”《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七年》:“虏使之来,受而弗答。以为大明临御,国富兵强,抗敌之礼,何惮而为之,何求而行之!”⒉抗击来犯之敌。《新唐书·回鹘传上》:“回鶻 盛彊,北边空虚,一为风尘,则弱卒非抗敌之夫,孤城为不守之地。”元 杨载《送张仲实之宜兴》诗:“兵威终抗敌,人力可回天。”
    • 9.
      抵抗释义:用力量制止对方的进攻:奋力抵抗。 抵抗敌人入侵。
    • 10.
      玩寇释义:犹言消极抗敌。
    • 11.
      睽疑释义:心怀离异疑惧。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九月》:“前自敌骑长驱,列城畏遁,独怀忠愤,纠进义兵,力抗敌锋,率多俘馘。然久闕王师之助援,已深民众之睽疑。”《宋史·沉起传》:“京东岁飢盗起,除提点刑狱。至,则开首赎法携其伍,盗内自睽疑,转相束缚唯恐后。”
    • 12.
      赵丹释义:赵丹(1915-1980):电影演员。 原名赵凤翔,山东肥城人。曾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33年加入左翼戏剧家联盟。1937年参加抗敌演剧三队,后赴新疆从事戏剧工作。建国后曾任中国影协常务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主演影片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乌鸦与麻雀》、《聂耳》、《林则徐》等。论著有《银幕形象塑造》和《地狱之门》。
    • 13.
      起兵释义:出动军队;发动武装斗争:起兵抗敌。
    • 14.
      越石释义:⒈见“越石父”。⒉指晋代抗敌名臣刘琨。

抗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释义: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2.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释义: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 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3.
      三十六策,走为上计释义: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 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也作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4.
      乞募释义:求募。萧乾《栗子·忧郁者的自白(代跋)》:“三年前学生沿街乞募来的‘抗敌’大刀,如今是一刀刀地砍在那些年轻学生的头上了!”
    • 5.
      厌难折冲释义:指能克服困难,抗敌取胜。
    • 6.
      合从连衡释义: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
    • 7.
      声干扰释义:有意识地辐射或重复辐射一些机械信号或电声信号,以消除或掩蔽敌人企图接收的信号,来对抗敌人的武器系统。
    • 8.
      抗敌释义:⒈对抗;对等。 《魏书·薛谨传》:“谨 所治与 屈丐 连接,结士抗敌,甚有威惠。”旧题 南朝 宋 刘质《近异录》:“他家童稚或与争忿,则六臂齐举奋击,莫能抗敌。”《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七年》:“虏使之来,受而弗答。以为大明临御,国富兵强,抗敌之礼,何惮而为之,何求而行之!”⒉抗击来犯之敌。《新唐书·回鹘传上》:“回鶻 盛彊,北边空虚,一为风尘,则弱卒非抗敌之夫,孤城为不守之地。”元 杨载《送张仲实之宜兴》诗:“兵威终抗敌,人力可回天。”
    • 9.
      抵抗释义:用力量制止对方的进攻:奋力抵抗。 抵抗敌人入侵。
    • 10.
      玩寇释义:犹言消极抗敌。
    • 11.
      睽疑释义:心怀离异疑惧。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九月》:“前自敌骑长驱,列城畏遁,独怀忠愤,纠进义兵,力抗敌锋,率多俘馘。然久闕王师之助援,已深民众之睽疑。”《宋史·沉起传》:“京东岁飢盗起,除提点刑狱。至,则开首赎法携其伍,盗内自睽疑,转相束缚唯恐后。”
    • 12.
      赵丹释义:赵丹(1915-1980):电影演员。 原名赵凤翔,山东肥城人。曾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33年加入左翼戏剧家联盟。1937年参加抗敌演剧三队,后赴新疆从事戏剧工作。建国后曾任中国影协常务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主演影片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乌鸦与麻雀》、《聂耳》、《林则徐》等。论著有《银幕形象塑造》和《地狱之门》。
    • 13.
      起兵释义:出动军队;发动武装斗争:起兵抗敌。
    • 14.
      越石释义:⒈见“越石父”。⒉指晋代抗敌名臣刘琨。

抗敌造句

1.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强敌侵犯,国土沦丧,有多少志士仁人在寻求抗敌救国的真理。

2.抗敌大军在出师前,人人立下誓言,要将敌人驱出国境,那情景,真有气壮山河之势!

3.抗战时期,前方将士奋勇抗敌,可国民党的官僚却在后方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4.责任是地久天长的承诺;责任是力能抗敌的气概;责任是视死如归的意志。

5.职责是地久天长的承诺;职责是力能抗敌的气概;职责是视死如归的意志。

6.通过清理、整顿,纯洁了抗敌游击队的组织。

7.抗敌大军在出师前,人人立下誓言,要将敌人赶出国境,那情景,真有气壮山河之势!

8.战士们浴血奋战,英勇抗敌,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9.文天祥英勇抗敌名垂青史。

10.在战争中,有的人在前线冒死抗敌,也有的人在后方醉生梦死。

抗敌(kangd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抗敌是什么意思 抗敌读音 怎么读 抗敌,拼音是kàng dí,抗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抗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