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守纪 守纪的意思
shǒu

守纪

简体守纪
繁体
拼音shǒu jì
注音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ǒu,(1) 保持,卫护。【例句】:守成(在事业上保持前人的成就)。守御。守身(爱护自身,保持自己的品节)。守节。守恒。守望相助。墨守成规。(2) 看管。【组词】:看守。守护。(3) 在一个地方不动。【组词】:守株待兔。留守。(4) 遵照。【组词】:遵守。守法。守时。(5) 维持原状,不想改变。【组词】:保守。因循守旧。(6) 呆在一起。【组词】:厮守。(7) 节操。【组词】:操守。(8) 靠近,依傍。【例句】:守着水的地方,可多种稻子。(9) 古代官名。【组词】:太守。守祧(中国周代掌管祭祀宗庙的官)。守刺(太守,刺史)。守令(指太守、刺史、县令等地方官)。(10) 姓。

jì jǐ,(1) 姓。

守纪的意思

守纪 [shǒu jì]

1. 守,遵守;纪,纪律。


守纪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犯规释义:违犯规则、规定:比赛中他有意犯规。 六号队员犯了规,被罚下场。

守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嚣风遂行释义:嚣风:喧闹的风气。 指不安静,不遵守纪律的风气逐渐兴盛起来。
    • 2.
      尊师守纪释义:尊敬师长,善待他人,遵守纪律。
    • 3.
      擅离职守释义:不守纪律,随随便便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 4.
      散漫释义:⒈随随便便,不守纪律:自由散漫。 ⒉分散;不集中:文章散漫凌乱,层次不清。
    • 5.
      时望释义:⒈当时的声望。《晋书·桓冲传》:“谢安 以时望辅政,为羣情所归。”陈毅《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九:“守纪律,好榜样;走私絶,负时望。”⒉指当时有威信有声望的人。《晋书·桓冲传》:“或劝 冲 诛除时望,专执权衡。”宋 曾巩《寄致仕欧阳少师》诗:“龙卧倾时望,鸿冥耸士伦。”《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王绪 説 国宝 矫相王之命召 王珣、车胤 杀之,以除时望。”
    • 6.
      枹鼓释义:⒈鼓槌和鼓。《汉书·李寻传》:“故古之王者,尊天地,重阴阳,敬四时,严月令。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枹鼓之相应也。”颜师古 注:“枹,击鼓之椎也。”⒉指战鼓。《国语·齐语》:“执枹鼓立於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 王凯 ﹞至临阵援枹鼓,毅然不少假。”清 戴名世《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受国厚恩,敢不执槖鞬援枹鼓以效死?”⒊指报警之鼓。《汉书·张敞传》:“﹝ 张敞 ﹞穷治所犯,或一
    • 7.
      纪律释义:政党、机关、部队、团体、企业等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章、条文:纪律严明。遵守纪律。
    • 8.
      自由散漫释义:不受限制和约束,不守纪律。
    • 9.
      自觉释义:⒈自己感觉到:肺结核的初期,病症不很显著,病人常常不自觉。⒉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自觉自愿。自觉地遵守纪律。
    • 10.
      贯耳释义:⒈古代刑罚之一。以箭穿耳。《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子玉 復治兵於 蔿,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汉书·原涉传》:“诸豪则曰:‘原巨先 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缚,箭贯耳,诣廷门谢辠,於君威亦足矣。’”明 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其不用命者,纵不能尽如临阵之刑,而军令所谓鞭抶、贯耳等类,许将官督操亦时一行之以示威。”清 韩菼《江阴城守纪》下:“而号令严肃,凡偷安不法者必贯耳、鞭背示众,虽豪右不少贷。”⒉指穿耳戴环以妆饰。晋 郭璞《山海经图赞·神武罗》:“有神 武罗,细腰白齿,声如鸣佩,以鍰贯耳。”
    • 11.
      贼祸释义:祸害。明 高启《评史·卫瓘》:“及 会 败而 艾 出,又恐 艾 讎己,则追杀之於 绵竹,瓘 之贼祸如此,苍苍者所以不赦、而假手於一妇人也。”清 李雯《答陈大樽书》:“螳性贪忌,宜遭贼祸,正似 钟士季 见杀,不足悲怜。”亦指盗匪或叛乱者造成的危害。清 戴名世《崇祯甲申保定城守纪略》:“崇禎 十六年,因贼祸孔棘,建牙之吏遍於畿辅。”
    • 12.
      遵纪守法释义:遵纪守法指的是每个从业人员都要遵守纪律和法律,尤其要遵守职业纪律和与职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守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嚣风遂行释义:嚣风:喧闹的风气。 指不安静,不遵守纪律的风气逐渐兴盛起来。
    • 2.
      尊师守纪释义:尊敬师长,善待他人,遵守纪律。
    • 3.
      擅离职守释义:不守纪律,随随便便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 4.
      散漫释义:⒈随随便便,不守纪律:自由散漫。 ⒉分散;不集中:文章散漫凌乱,层次不清。
    • 5.
      时望释义:⒈当时的声望。《晋书·桓冲传》:“谢安 以时望辅政,为羣情所归。”陈毅《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九:“守纪律,好榜样;走私絶,负时望。”⒉指当时有威信有声望的人。《晋书·桓冲传》:“或劝 冲 诛除时望,专执权衡。”宋 曾巩《寄致仕欧阳少师》诗:“龙卧倾时望,鸿冥耸士伦。”《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王绪 説 国宝 矫相王之命召 王珣、车胤 杀之,以除时望。”
    • 6.
      枹鼓释义:⒈鼓槌和鼓。《汉书·李寻传》:“故古之王者,尊天地,重阴阳,敬四时,严月令。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枹鼓之相应也。”颜师古 注:“枹,击鼓之椎也。”⒉指战鼓。《国语·齐语》:“执枹鼓立於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 王凯 ﹞至临阵援枹鼓,毅然不少假。”清 戴名世《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受国厚恩,敢不执槖鞬援枹鼓以效死?”⒊指报警之鼓。《汉书·张敞传》:“﹝ 张敞 ﹞穷治所犯,或一
    • 7.
      纪律释义:政党、机关、部队、团体、企业等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章、条文:纪律严明。遵守纪律。
    • 8.
      自由散漫释义:不受限制和约束,不守纪律。
    • 9.
      自觉释义:⒈自己感觉到:肺结核的初期,病症不很显著,病人常常不自觉。⒉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自觉自愿。自觉地遵守纪律。
    • 10.
      贯耳释义:⒈古代刑罚之一。以箭穿耳。《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子玉 復治兵於 蔿,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汉书·原涉传》:“诸豪则曰:‘原巨先 奴犯法不得,使肉袒自缚,箭贯耳,诣廷门谢辠,於君威亦足矣。’”明 唐顺之《条陈蓟镇练兵事宜》:“其不用命者,纵不能尽如临阵之刑,而军令所谓鞭抶、贯耳等类,许将官督操亦时一行之以示威。”清 韩菼《江阴城守纪》下:“而号令严肃,凡偷安不法者必贯耳、鞭背示众,虽豪右不少贷。”⒉指穿耳戴环以妆饰。晋 郭璞《山海经图赞·神武罗》:“有神 武罗,细腰白齿,声如鸣佩,以鍰贯耳。”
    • 11.
      贼祸释义:祸害。明 高启《评史·卫瓘》:“及 会 败而 艾 出,又恐 艾 讎己,则追杀之於 绵竹,瓘 之贼祸如此,苍苍者所以不赦、而假手於一妇人也。”清 李雯《答陈大樽书》:“螳性贪忌,宜遭贼祸,正似 钟士季 见杀,不足悲怜。”亦指盗匪或叛乱者造成的危害。清 戴名世《崇祯甲申保定城守纪略》:“崇禎 十六年,因贼祸孔棘,建牙之吏遍於畿辅。”
    • 12.
      遵纪守法释义:遵纪守法指的是每个从业人员都要遵守纪律和法律,尤其要遵守职业纪律和与职业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守纪造句

1.感受战士们严守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精神。

2.老师对于违反纪律的事,决不听其自然,而是善于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纪律。

3.他教育孩子向赖宁学习,发愤读书,遵守纪律,不要惹是生非。

4.即使老师不在,我们也要自觉遵守纪律。

5.她既学习好又守纪律,既美丽又善良。

6.哥哥参军那天,妈妈再三叮嘱他在部队要守纪律,好好干。

7.干部要严格遵守纪律,不能泄露国家机密。

8.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自觉遵守纪律,打仗斗殴现象是极个别的。

9.我们班有个别同学不遵守纪律,影响了全班同学。

10.我们一定要遵守纪律,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11.在公共场所要讲文明,守纪律。

12.他是一个安分守纪的人。

13.校长点名批评了不守纪律的同学。

14.我们班同学,人人爱学习,个个守纪律。

15.老师对不遵守纪律的同学给以了批评和教育。

16.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纪律。

17.同学们都能自觉地遵守纪律。

18.安全第一要牢记,违章蛮干不可取,侥幸心理要不得,遵章守纪保幸福。

19.同学们必须遵守纪律。

20.班干部要以身作则,为同学们树立爱学习、守纪律的榜样。

守纪(shou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守纪是什么意思 守纪读音 怎么读 守纪,拼音是shǒu jì,守纪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守纪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