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门徒 门徒的意思
mén

门徒

简体门徒
繁体門徒
拼音mén tú
注音ㄇㄣˊ ㄊ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én,(1)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组词】:门儿。门口。开门见山。(2)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组词】:电门。(3) 途径,诀窍。【组词】:门径。门道儿。(4)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组词】:门第。门风。门婿。长(zhǎng )门长子。(5) 事物的分类。【组词】:分门别类。(6)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组词】:教门。门徒。(7) 量词。【组词】:一门大炮。(8) 姓。

tú,(1) 步行。【组词】:徒步。徒涉。(2) 空。【组词】:徒手。(3) 白白地。【组词】:徒然。徒劳无益。(4) 只;仅仅。【组词】:家徒四壁。(5) 从事学习的人。【组词】:徒弟。徒工。学徒。师徒。(6)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组词】:信徒。教徒。党徒。(7) 人(多指坏人)。【组词】:匪徒。暴徒。赌徒。叛徒。(8)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组词】:徒刑。

基本含义

指追随某个人学习或信仰的人,也可指忠实的追随者。

门徒的意思

门徒 [mén tú]

1. 弟子。

[ disciple; adherent; apostle; ]

2. 旧指宗门之信徒。

大师和门徒之间零散而引人入胜的谈话。

[ votary; ]

门徒 引证解释

⒈ 弟子;徒弟。

《东观汉记·周泽传》:“﹝ 周泽 ﹞好学问,治《严氏春秋》,门徒数百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仲尼 门徒,升堂者七十有二。”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妙观 ﹞设个棋肆,教授门徒。”
徐特立 《怎样学习哲学》:“当 陶先生 还是 杜威 的门徒时候,他自名为 知行,当他离开了 杜威 体系的时候,改名为 行知。”

⒉ 守门吏。

《周礼·地官·司门》“监门养之” 汉 郑玄 注:“监门,门徒。”
孙诒让 正义:“凡门徒主守视国门,故谓之监门。”

⒊ 晋、南北朝 豪门世族的依附人口。

《宋书·谢弘微传》:“自 混 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廩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闢,有加於旧。”

⒋ 拜僧尼为师的施主。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今子门徒,实同斯艰。”
唐 杜甫 《大觉高僧兰若》诗:“飞锡去年啼邑子,献花何日许门徒?”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寳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

⒌ 江 南旧俗,大户人家有约定的僧尼道士做礼忏,平时互相往还,这些僧道被称为某施主的“门徒”。

唐 裴铏 《传奇·孙恪》:“袁氏 曰:‘去此半程,江壖有 峡山寺,我家旧有门徒僧 惠幽 居於此寺。’”
宋 王溥 《唐会要·杂录》:“如闻百官家,多以僧尼道士等为门徒往还,妻子等无所避忌,或诡託禪观,祸福妄陈。事涉左道,深斁大猷。自今已后,百官家不得輒容僧尼等至家。”
《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众僧﹞説道:‘上下不必粗鲁!本寺是 山塘 王 相府门徒,等閒也不受人欺侮。’”


国语词典

门徒 [mén tú]

⒈ 弟子、徒弟。

《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

徒弟

⒉ 旧时江南大户人家有惯常使唤的产婆、媒婆、和尚和尼姑等,称为「门徒」。

《通俗常言疏证·释道》引《册府元龟》:「唐开元二年,制百姓家多以僧尼道士为门徒,相与往还,妻子无所避,甚成敝俗。」


门徒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会谈释义:双方或多方共同商谈:两国会谈。
    • 2.
      商谈释义:口头商量:商谈工作。 对这个问题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商谈。
    • 3.
      师傅释义:⒈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 ⒉对有技艺的人的尊称:老师傅。厨师傅。木匠师傅。
    • 4.
      师父释义:⒈师傅。⒉对和尚、尼姑、道士的尊称。
    • 5.
      座谈释义:不拘形式地讨论:座谈会。

门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宝五味粥释义:旧俗农历十二月八日,佛教寺院取香谷及果实等煮成粥,用以供佛并送与门徒。
    • 2.
      主祷文释义:耶稣传给门徒的祷告词,基督教礼拜仪式中通用的祈祷文。
    • 3.
      亲党释义:亲信党与。晋 袁宏《后汉纪·顺帝纪下》:“侍中 杜乔 奏免 陈留 太守 梁让、济阳 太守 氾宫、济北 太守 崔瑗 赃罪狼籍,梁氏 亲党也。”《资治通鉴·梁武帝大通二年》:“若不大行诛罚,更树亲党,恐公北还之日,未渡 太行 而内变作矣。”金 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下:“鲁直 开口论句法,此便是不及古人处。而门徒亲党,以衣鉢相传,号称法嗣,岂诗之真理也哉。”
    • 4.
      传福音释义:指:1、基督教指耶稣的话及其门徒传布的教义。 2、指有益于众人的好消息。
    • 5.
      假馆释义:⒈借用馆舍。《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见於 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於门。”赵岐 注:“假馆舍,备门徒也。”⒉引申指作客旅居。宋 张耒《别梅》诗:“三年假馆主人屋,忽忽屡见新梅花。”清 昭槤《啸亭续录·刘凤诰》:“公性豪宕,少假馆 蒋司马 元益 宅。”
    • 6.
      列徒释义:诸门徒。
    • 7.
      吾徒释义:⒈我的门徒。《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⒉犹我辈。汉 班固《答宾戏》:“孔 终篇於西狩,声盈塞於天渊,真吾徒之师表也。”五代 伍乔《龙潭张道者》诗:“他年功就期飞去,应笑吾徒多苦吟。”明 高启《送虚白上人序》:“虚白 之贤,不唯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
    • 8.
      四科释义:⒈孔 门四种科目。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邢昺 疏:“夫子门徒三千,达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惟举十人者,但言其翘楚者耳。”《后汉书·郑玄传》:“仲尼 之门,考以四科。”⒉南朝 宋 东观 设置的四门学科。指儒学、玄学、文学、史学。《南史·王俭传》:“宋明帝 泰始 六年,置 总明观,以集学士,或谓之 东观。置东观祭酒一人,总明 访举郎二人,儒、玄、文、史四科,科置学士十人,其餘令史以下各有差。”⒊汉 代举
    • 9.
      圣人之徒释义:圣人的门徒。 多指传 孔子 之道者。《孟子·滕文公下》:“能言距 楊 墨 者,聖人之徒也。”赵岐 注:“徒,黨也。”亦省称“聖徒”。明 李东阳《金陵问》诗:“程夫子,真聖徒。”按,指 程明道。
    • 10.
      圣餐释义:基督教(新教)的一种宗教仪式。 礼拜时,教徒们分食少量的面饼和葡萄酒,表示纪念耶稣。传说耶稣受难前夕与门徒聚餐时,曾以面饼和葡萄酒象征自己的身体和血液,分给门徒们吃。
    • 11.
      填街释义:充塞街道。谓其多。《后汉书·张楷传》:“﹝ 张楷 ﹞门徒常百人。宾客慕之,自父党夙儒,偕造门焉。车马填街,徒从无所止。”《梁书·文学传上·锺嵘》:“永元 肇乱,坐弄天爵,勋非即戎,官以贿就……骑都塞市,郎将填街。”
    • 12.
      墨者释义:⒈墨家的门徒和学者。⒉受墨刑的人。
    • 13.
      孟子释义:⒈(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思想家。 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继承和发挥了孔子的思想,为孔子之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他把孔子的“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主张“法先王”,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实行仁政,宣扬天生“性善”的人性论。其主要思想言论载于《孟子》一书中。⒉书名。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孟子的门徒编纂,共七篇。文笔从容流畅,长于比喻辩论,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 14.
      寄名符释义:⒈旧时迷信,恐小儿夭折,常寄名于道观为徒,道士所授之符箓,称寄名符。 ⒉迷信者为死后在冥中得到保佑而寄名于神佛作仆役或门徒的凭证。
    • 15.
      张天师释义:汉 张道陵 后裔的封号。宋 真宗 赐其裔 信州 龙虎山 道士 张正随 号 真静先生。元 至元 十三年命其三十六代孙 张宗演 为 辅汉天师。明 洪武 元年革去旧号,封其后裔 张正常 为 正一嗣教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宏德大真人,秩二品。清 初沿 明 制,乾隆 十七年革去其封袭,部议改为正五品。后民间亦泛称 张道陵 及其后裔、门徒为“张天师”。吴组缃《山洪》二八:“妖精捉到 张天师 手里,看他还有本事变个什么出来吧!”
    • 16.
      徒与释义:门徒;党与。
    • 17.
      徒众释义:⒈兵众。⒉指门徒。
    • 18.
      徒侣释义:⒈朋辈;同伴。⒉指党与。⒊门徒;学生。
    • 19.
      徒党释义:门徒;党羽。
    • 20.
      徒友释义:门徒和朋友。

门徒(ment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门徒是什么意思 门徒读音 怎么读 门徒,拼音是mén tú,门徒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门徒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