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宫 [zǐ gōng]
1. 皇帝、皇后的棺材。
梓宫 引证解释
⒈ 皇帝、皇后的棺材。
引《汉书·霍光传》:“赐金钱、繒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梓宫……皆如乘舆制度。”
颜师古 注:“服虔 曰:‘棺也。’以梓木为之,亲身之棺也。为天子制,故亦称梓宫。”
唐 陈子昂 《请灵驾入京书》:“梓宫将迁坐京师,鑾舆亦欲陪幸。”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闲话》:“可怜皇帝、皇后两位梓宫,丢在路旁,竟没人偢睬。”
陈白尘 《大风歌》第一幕:“择吉奉安先皇帝梓宫,太子登位,才是安邦定国大计!”
国语词典
梓宫 [zǐ gōng]
⒈ 皇帝的棺木。以梓木做成。
引《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太尉憙告谥南郊,司徒䜣奉安梓宫,司空鲂将校复土。」
《三国演义·第八五回》:「孔明率众官奉梓宫还成都,太子刘禅出城迎接灵柩,安于正殿之内。」
梓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便房释义:古代帝王、诸侯王等墓葬中象征生人卧居之处的建筑,棺木即置其中。 重臣死后,亦有受赐而享此殊遇者。《汉书·霍光传》:“赐金钱、繒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樅木外臧椁十五具。”颜师古 注:“服虔 曰:‘便房,藏中便坐也。’…… 如淳 曰:‘《汉仪注》天子陵中明中高丈二尺四寸,周二丈,内梓宫,次楩椁,柏黄肠题凑。’便房,小曲室也。如氏 以为楩木名,非也。”晋 张载《七哀诗》之一:“毁壤过一抔,便房啟幽户。珠柙离玉体,珠宝见剽虏。”《资治通鉴·汉哀帝建平四年》:“又令将作为
- 2.
吉壤释义:⒈旧指风水好的坟地。 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列朝·大峪山用舍》:“十七年十二月,章圣太后 崩。上忽下詔,迁 显陵 梓宫改葬於北。六飞亲閲,得吉壤於 天寿山 之大峪。”清 昭槤《啸亭杂录·亲定陵寝》:“后有善青乌者,视邱惊曰:‘虽命我辈足遍海内求之,不克得此吉壤也。’”《清史稿·礼志十一》:“自 世宗 亲营 泰陵 吉壤,工需动用内帑,并諭毋建石像,惜人力。”⒉犹良田沃土。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植桑榆》:“遥望其处,鬱鬱葱葱,翠云盘结,居然旺气所钟,不亦名区吉壤哉。”
- 3.
启攒释义:犹出葬。停放棺木,暂时不葬谓攒。《清史稿·礼志十一》:“二十六年,世祖 母 博尔济吉特氏 崩……及梓宫启攒夕,攀慕不胜,左右固请升輦,坚不就驾,断去车靷,慟哭步送。”
- 4.
啓攒释义:犹出葬。 停放棺木,暂时不葬谓攒。《清史稿·礼志十一》:“二十六年,世祖 母 博尔济吉特氏 崩……及梓宫启攒夕,攀慕不胜,左右固请升輦,坚不就驾,断去车靷,慟哭步送。”
- 5.
奉移释义:帝后死,由嗣皇奉死者棺木移至殡殿,称奉移。 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松文清公》:“嘉庆 二十五年八月,睿庙 梓宫自 热河 回 京,初奉安於 乾清宫,继乃择日,奉移於 观德殿。”
- 6.
惊颷释义:同“惊飆”。明 李东阳《奉送梓宫至土城哭而有述》诗:“惊颷惨似升遐日,落景深留返照情。”清 曹寅《秋饮》诗:“惊颷飜白日,尘影落簷际。”
- 7.
推排释义:⒈排斥;排挤。汉 王充《论衡·书虚》:“孔子 生时推排不容,故叹曰:‘凤鸟不至,河 不出图,吾已矣夫!’生时无祐,死反有报乎?”《晋书·董京传》:“或见推排駡辱,曾无怒色。”郁达夫《无题》诗:“前贤不解藏人善,门户推排孰起初?”⒉拥挤。《汉书·朱买臣传》:“拜为太守,买臣 衣故衣,怀其印綬,步归郡邸……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謁。”⒊搬动。《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后天下玉棺於堂前,吏人推排,终不动摇。”《宋书·少帝纪》:“及 懿后 崩背,重加天罚,亲与左右执紼歌呼,推排梓宫,抃掌笑謔,殿
- 8.
木杮释义:砍削下来的碎木片、木皮。《晋书·王濬传》:“武帝 谋伐 吴,詔 濬 修舟舰…… 濬 造船於 蜀,其木杮蔽 江 而下。”《魏书·太祖道武帝纪》:“元年,葬 昭成皇帝 於 金陵,营梓宫,木柹尽生成林。”唐 李商隐《南朝》诗:“敌国军营漂木柹,前朝神庙锁烟煤。”清 徐夔《江东》诗:“金椎有日沉 江 底,木柹何年下 建康。”
- 9.
梓椑释义:犹梓宫。椑,内棺。
- 10.
濯洗释义:洗涤;洗沐。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一》:“乃使使者以梓宫招魂幽野,於是丹虵自水濯洗,入於梓宫,其浴处有遗髮焉。”宋 周密《志雅堂杂钞·阴阳算术》:“江 西一术者,其言极神。前日来,尝扣之。云此人不出今年必再来,尚可濯洗一番,然自此以往,凶不可言矣。”《<李瑛诗选>自序》:“又曾在 滇 南边境,用 红河 水濯洗我积满硝烟尘土的绑腿和背囊。”
- 11.
玄武门释义:⒈唐 长安 太极宫(又名 西内,即 隋 之 大兴宫)北面正门。故址在今 陕西 西安市 旧城北。唐 初“玄武门之变”发生于此。《新唐书·太宗纪》:“﹝ 武德 ﹞九年六月,太宗 以兵入 玄武门,杀太子 建武 及 齐王 元吉。高祖 大惊,乃以 太宗 为皇太子。”⒉唐 长安 大明宫(又称东内)北面正门。故址在今 陕西 西安市 旧城北 龙首原 上。唐 几次宫廷政变发生于此。《新唐书·玄宗纪》:“﹝ 玄宗 ﹞乃夜率 幽求 等入苑中,福顺、仙鳧 以万骑兵攻 玄武门 ……梓宫宿卫兵皆应之,遂诛 韦氏。”
- 12.
祭酒释义:⒈以酒祭祀或祭奠。《仪礼·乡射礼》:“获者南面坐,左执爵,祭脯醢。执爵兴,取肺坐祭,遂祭酒。”《清史稿·礼志十一》:“顺治 十八年,世祖 崩,圣祖 截髮辫成服……既大敛,奉梓宫 乾清宫,设几筵,朝、晡、日中三设奠,帝亲诣尚食祭酒。”⒉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亦以泛称年长或位尊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而 荀卿 三为祭酒焉。”司马贞 索隐:“谓 荀卿 出入前后三度处列大夫康庄之位,而皆为其所尊。”明 许浩《两湖麈谈录》:“按古礼宾客得主人饌,则老者一人举酒以祭於地,示有先也,故谓祭酒,盖尊重之称也。
- 13.
輼辌释义:即輼輬车。《汉书·孔光传》:“公卿百官会弔送葬。载以乘舆輼輬及副各一乘。”《北史·后妃传上·西魏文帝悼皇后郁久闾氏》:“当会横桥北,后梓宫先至 鹿苑,帝輼輬后来,将就次所,轨折不进。”章炳麟《吊伊藤博文赋》:“虽铭功於壶鑑兮,亦貽臭於輼輬。”参见“輼輬车”。
- 14.
飨殿释义:祭殿。 饗,通“享”。《清史稿·礼志五》:“﹝ 顺治 ﹞十五年,移 东京陵 改祔 兴京,罢 积庆山 祀。明年,尊称为 永陵,饗殿、暖阁如制。”《清史稿·礼志十一》:“雍正 初元,﹝ 圣祖 梓宫﹞将奉移 景陵 饗殿。”
- 15.
鲸鲵释义:⒈即鲸。 雄曰鲸,雌曰鲵。唐 卢纶《奉陪浑侍中上巳日泛渭河》诗:“舟檝方朝海,鲸鯢自曝腮。”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想鸞鹤只在秋江上,似鲸鯢吸尽银河浪。”明 李梦阳《鄱阳湖十六韵》:“力屈鲸鯢仆,声回雁鶩呼。”⒉比喻凶恶的敌人。《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鯢而封之,以为大戮。”杜预 注:“鲸鯢,大鱼名,以喻不义之人吞食小国。”《晋书·愍帝纪》:“扫除鲸鯢,奉迎梓宫。”《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鲸鯢,大鱼,钩网所不能制,以此敌人之魁桀者。”太平天囯 洪仁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