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材 [zǐ cái]
1. 指优质的木材。
梓材 引证解释
⒈ 指优质的木材。
引《书·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朴斲,惟其涂丹雘。”
蔡沉 集传:“梓,良材,可为器者。”
周秉钧 易解:“梓材,材之美者。”
晋 张华 《励志诗》:“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斲,终负素质。”
明 吴本泰 《帝京篇》:“广殿飭梓材,神霄耸轮奂。”
郭沫若 《宿楚雄》诗:“沿途急剧繁车马,满望葱蘢富梓材。”
国语词典
梓材 [zǐ cái]
⒈ 《书经》周书篇名。为武王告诫康叔之文。
⒉ 良质的木材。
引《书经·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朴斲,惟其涂丹雘。」
晋·张华〈励志诗〉:「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斲,终负素质。」
梓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丹雘释义:⒈可供涂饰的红色颜料。《书·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朴斲,惟其涂丹雘。”孔颖达 疏:“雘是彩色之名,有青色者,有朱色者。”宋 周必大《二老堂杂志·记恭请圣语》:“﹝上﹞从至 翠寒堂,栋宇显敞,不加丹雘。”明 杨慎《艺林伐山·印色》:“今之紫粉,古谓之芝泥;今之锦砂,古谓之丹雘,皆濡印染籀之具也。”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祠宇﹞规模宏壮,丹雘彰施,备极绚烂。”⒉涂饰色彩。唐 罗隐《谗书·木偶人》:“其后 徐 之境以雕木为戏,丹雘之,衣服之。”元 方回《估客乐》诗:“养犬喂肉睡氊毯,马厩驴槽亦丹雘。”
- 2.
保民释义:⒈安民;养民。 《书·梓材》:“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孟子·梁惠王上》:“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国语·周语上》:“至于 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韦昭 注:“保,养也。”《汉书·匡衡传》:“盖保民者,‘陈之以德义’,‘示之以好恶’,观其失而制其宜,故动之而和,绥之而安。”颜师古 注:“保,养也;陈,施也。”⒉保护人民。《左传·昭公十八年》:“子大叔 曰:‘宝以保民也,若有火,国几亡。可以救亡,子何爱焉?’”宋 曾巩《与孙司封书》:“盖先事以为备,全城而保
- 3.
室家释义:⒈房舍;宅院。《书·梓材》:“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塈茨。”曾运乾 正读:“言为国如作室,既高其垣墉,以防大寇,亦当塞向墐户,以防宵小。”《论语·子张》:“譬之宫墙,赐 之墻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明 唐顺之《吴氏墓记》:“吴翁 乃于生时预为葬地,其营壙也如营其室家,其植木於墓也,如植於园圃。”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国民皆诗,亦皆诗人之具,而 德 卒以不亡。此岂篤守功利,摈斥诗歌,或抱异域之朽兵败甲,冀自卫其衣食室家者,意料之所能至哉?”⒉夫妇。《诗·周南
- 4.
戕败释义:毁伤。《书·梓材》:“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孔 传:“察民以过误残败人者当宽宥之。”宋 苏辙《肺病》诗:“少年少戕败,今日存精坚,假年復除害,非人岂非天。”
- 5.
朴斲之材释义: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膚表或不可以論中,望貌或不可以核能,仲尼 似喪家之狗,公旦 類朴斲之材。”参阅《书·梓材》“既勤樸斲”孔 传。
- 6.
梓荫山释义:位于浙江宁波镇海城区的梓荫山,面积不大,只有3300平方米左右;山不高,海拔高仅12米。 但它却拥有近千年的文化积淀,历代许多名士对它魂牵梦绕,许多文人为它热情讴歌。该山山名“梓荫”,据说是取“梓材荫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