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二史 二史的意思
èrshǐ

二史

简体二史
繁体
拼音èr shǐ
注音ㄦˋ ㄕ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èr,(1) 数名。【例句】: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组词】:独一无二。(3) 两样,别的。【组词】:二话。不二价。

shǐ,(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组词】: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组词】:太史。内史。(3) 古代官职。【组词】:刺史。御史。(4) 姓。

基本含义

指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文件或事件。

二史的意思

二史 [èr shǐ]

1. 左史与右史。

3. 太史与国史。自东汉,史官与历官始分为二职,以后历代相沿,惟辽设国史馆,合二职为一。

二史 引证解释

⒈ 左史与右史。

汉 荀悦 《申鉴·时事》:“朝有二史:左史记言,右史记动。”

⒉ 太史与国史。自 东汉,史官与历官始分为二职,以后历代相沿,惟 辽 设国史馆,合二职为一。

《辽史·历象志下》:“古者太史掌正岁年以敍事,国史以事繫日,以日、月、时繫年。时月不正,则敍事不一,故二史合为一官。”


二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十二史释义:清 乾隆 初年刊行《明史》,与二十一史合称二十二史。 清 钱大昕 著有《二十二史考异》、清 赵翼 著有《二十二史札记》。参见“二十一史”。
    • 2.
      二史释义:⒈左史与右史。 汉 荀悦《申鉴·时事》:“朝有二史:左史记言,右史记动。”⒉太史与国史。自 东汉,史官与历官始分为二职,以后历代相沿,惟 辽 设国史馆,合二职为一。《辽史·历象志下》:“古者太史掌正岁年以敍事,国史以事繫日,以日、月、时繫年。时月不正,则敍事不一,故二史合为一官。”
    • 3.
      五局释义:唐 代内侍省所辖的五个机构:掖廷、宫闱、奚官、内仆、内府。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唐书十六》:“ 唐 制:内侍省……有五局。一曰掖廷,主宫摈簿最;二曰宫闈,扈门阑;三曰奚官,治宫中疾病死丧;四曰内僕,主供帐鐙烛;五曰内府,主中藏给纳。局有令有丞,皆宦者为之。”
    • 4.
      假黄钺释义:魏 晋 南北朝 当位高权重之大臣出征时,往住加以“假黄钺”的称号,即代表皇帝亲征的意思。 《周书·静帝纪》:“上柱国、扬州 总管、随国公 杨坚 为假黄鉞、左大丞相。”《资治通鉴·晋武帝咸宁五年》:“冬十一月,大举伐 吴 ……命 贾充 为使持节、假黄鉞、大都督,以冠军将军 杨济 副之。”胡三省 注:“黄鉞,天子之器,非人臣所得专用,故曰假。”清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南史一》:“晋 宋 之制,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假黄鉞则可专戮节将矣。”后亦省作“假鉞”。宋 陆游《上殿札子二》:“一旦或有非常,陛下择羣臣,使
    • 5.
      八邻释义:亦作“八隣”。为古代 蒙古 的一部。清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元史十》:“蒙古 八隣 部人。案《輟耕録》,八隣 为蒙古七十二种之一。《秘史》,孛端察儿 妻 阿当罕,生子曰 巴阿里歹,后为 蔑年巴阿邻氏,即 八邻 也。”
    • 6.
      劄付释义:官府中上级给下级的公文。《水浒传》第六七回:“且説 凌州 太守接得 东京 调兵的勅旨并 蔡太师 札付,随请兵马团练 单廷珪、魏定国 商议。”《儒林外史》第四十回:“萧云仙 从 浦口 过 江,进了京城,验了札付,到了任。”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金以坏和议而亡》:“正大 八年,行省忽以札付下 襄阳 制置司,约同御北兵。且索军餉。札付者,上行下之檄也。”
    • 7.
      宪司释义:⒈魏 晋 以来御史的别称。 《宋书·刘瑀传》:“明年,迁御史中丞。瑀 使气尚人,为宪司甚得志。”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风宪》:“唐 兴,宰辅多自宪司登钧轴,故谓御史为宰相。”⒉宋 代官名。即诸路提点刑狱公事。景德 四年置,负责调查疑难案件,劝课农桑,和代表朝廷考核官吏等事,即后世按察司之职。《二刻拍案惊奇》卷四:“而今单表一个作恶的官宦,做着没天理的勾当,后来遇着清正严明的宪司做对头,方得明正其罪。”清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宋史五·职官志七》:“宋 人称转运为漕司,安抚为帅司,提点刑狱为宪司。”⒊犹上司
    • 8.
      宪臣释义:⒈指御史。《新唐书·元稹传》:“宰相以 稹 年少轻树威,失宪臣体,贬 江陵 士曹参军。”⒉宋 代指提点刑狱,即后之按察使。清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宋史五·职官志七》:“宋 人称转运为漕司,安抚为帅司,提点刑狱为宪司,提举、常平为仓司,故有漕臣、帅臣、宪臣之目。”
    • 9.
      廿二史释义:指二十二史。
    • 10.
      徉狂释义:⒈装疯。 徉,通“佯”。汉 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 之 吴,乃被髮徉狂,跣足涂面,行乞於市。”一本作“佯狂”。唐 杜荀鹤《将归山逢友人》诗:“徉狂寧是事,巧达又非夫。”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四:“寧王 宸濠 慕 寅 及 徵明,厚币延致。徵明 不赴,寅 徉狂脱归。”⒉犹徜徉。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少负才名,不得志於场屋。徉狂至都,冀得知我者,传诸著作。”何垠 注:“徉狂,徉音羊,徜徉戏荡也。”
    • 11.
      正任释义:五代 时授官任职为正任,宋 时仅食俸禄而无实职。 《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兴二年》:“元祐 初,减定除授正任已下,奉禄递损,物数不多,有亏朝廷优异之礼。”清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五代史·袁象先传》:“‘復献五万緡,求为真刺史。’宋 时防御团练使、刺史,皆有遥授正任之分,盖始於此。但 宋 时所谓正任者,亦仅食其俸,非真履其任也。”
    • 12.
      烦亵释义:杂乱轻慢。《宋书·礼志一》:“汉 氏不拜日於东郊,而旦夕常於殿下东面拜日,烦褻似家人之事,非事天郊神之道也。”唐 柳宗元《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会 金州 猾吏来,扬言恐喝,以烦褻事。”清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宋史十三·潘良贵传》:“会户部侍郎 向子諲 入见,语言烦褻。”
    • 13.
      砥节释义:砥砺气节。《晋书·阮种传》:“贤臣之於主,进则忠国爱人,退则砥节洁志。”《旧唐书·韦安石传》:“故为善者虽存不贵仕,而没有餘名,此贤达所以砥节也。”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八:“懦夫每生,名不称于没世;烈士砥节,死有重于 泰山。”《资治通鉴·汉成帝河平二年》:“﹝ 王尊 ﹞修身洁己,砥节首公。”明 文徵明《太傅文恪公传》:“盖公入朝至是三十年,砥节履方,不少骫骳。”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四:“朝政肃,则刑餘为吏亦能砥节奉公;朝政弛,则士大夫亦多贪纵。”
    • 14.
      稗耳贩目释义:比喻见闻浅薄,如商贩之买货卖货。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北朝经学》:“其時治經者各有師承……此可見諸儒師資有自,非同後世稗耳販目之學也。”
    • 15.
      端揆释义:指相位。宰相居百官之首,总揽国政,故称。《南史·谢举传》:“虽屡居端揆,未尝肯预时政,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发明。”《旧唐书·房玄龄传》:“玄龄 自以居端揆十五年,女为 韩王 妃,男 遗爱 尚 高阳公主,实显贵之极,频表辞位。”宋 司马光《<百官表>总序》:“三公端揆之贵,施於军校;衣紫执象之荣,被於胥史。”清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梁书·沉约传》:“六朝人以僕射为端揆。”
    • 16.
      絓漏释义:同“掛漏”。犹遗漏。语本 唐 韩愈《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三·两中乡试》:“余再三繙閲,始得之,其他絓漏必尚多也。”清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隋书二·经籍志二》:“然史臣自言於旧録之外,更有附入,则有附有否,难辞絓漏之咎矣。”
    • 17.
      练饷释义:⒈明 末为练兵所需军饷而征收的一种苛税。崇祯 十二年下令抽练边兵和加练民兵,于是加征田赋每亩练饷银一分,全国共征收七百三十万两。与 辽 饷、剿饷当时并称为“三餉”。见《明史·食货志二》。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六:“﹝ 崇禎 ﹞十二年餉尽而贼未平,於是又从 嗣昌 及督餉侍郎 张伯鲸 议,勦餉外又增练餉七百三十万。”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一:“明 之末年,加练兵十有八万,辽 餉、剿餉、练餉,至千有七百餘万,弊亦同之。”⒉清 代练兵的军需费用。《清史稿·兵志三》:“兵部诸臣会议,以 同治 初年创议练兵,京师
    • 18.
      考名责实释义:考核名称,衡其实际。 唐 刘知幾《史通·题目》:“案 吕 陸 二氏,各著一書,唯次篇章,不繫時月,此乃子書雜記,而皆號曰《春秋》;魚豢、姚察 著 魏 梁 二史,巨細畢載,蕪累甚多,而俱牓之以‘略’。考名責實,奚其喪歟?”
    • 19.
      考异释义:⒈考订书籍版本的文字或所记事实的异同。 清 叶廷琯《吹网录·附论周圣楷辑<楚宝>》:“新化 邓湘皋显鹤 重校刊於 道光 九年,别为攷异、增辑,附在各卷之后。”⒉谓考订书籍不同版本间文字或所记事实之异同。如: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宋 朱熹《韩文考异》;清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
    • 20.
      聘使释义:奉命聘问。亦指聘问之使。《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昔有一妇……会值其夫聘使邻国,妇密为计,造毒药丸,欲用害夫。”《北史·邢邵传》:“于时与 梁 和,妙简聘使,邵 与 魏收 及从子 子明 被徵入朝。”宋 叶适《始论一》:“非惟不务讨伐二虏以定西北之疆域,而乃反行聘使封册以申百年之誓信。”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四:“南北通好,尝藉使命增国之光,必妙选行人,择其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以充聘使。”

二史(er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二史是什么意思 二史读音 怎么读 二史,拼音是èr shǐ,二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二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