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七圣 七圣的意思
shèng

七圣

简体七圣
繁体七聖
拼音qī shèng
注音ㄑㄧ ㄕ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ī,(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shèng,(1) 旧时称所谓人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的人。【组词】:圣人。圣哲。(2) 最崇高的,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组词】:神圣。圣洁。圣地。圣经。(3) 封建时代美化帝王的说法。【组词】:圣上。圣旨。圣明。(4) 称学问、技术有特高成就的。【组词】:圣手。棋圣。(1) 古代方言,义同“掘”《説文•土部》。【例句】:“圣,汝潁之閒謂致力於地曰圣。”清施補華《别弟文》:“吾負母而逃,圣野菜充飢。”

基本含义

七位圣人,指古代中国哲学家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和韩非子。

七圣的意思

七圣 [qī shèng]

1. 指传说中的黄帝、方明、昌寓、张若、謵朋、昆阍、滑稽七人。

2. 指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

3. 指唐代的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七位君主。

4. 道家指高圣玉帝君等七位上仙。

6. 佛教以随信行、随法行、信解、见至、身证、慧解脱、俱解脱七品修行阶次为七圣。乃见道后的修行阶次。见《俱舍论·分别贤圣品》。

七圣 引证解释

⒈ 指传说中的 黄帝、方明、昌寓、张若、謵朋、昆阍、滑稽 七人。

《庄子·徐无鬼》:“黄帝 将见 大隗 乎 具茨 之山, 方明 为御, 昌寓 驂乘, 张若、謵朋 前马, 昆閽、滑稽 后车,至於 襄城 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北周 庾信 《至老子庙应诏》诗:“路有三千别,途经七圣迷。”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七圣心迷运方厄,五丁力尽路犹窄。”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迴谿互证前路失,恍惚七圣迷 崆峒。”

⒉ 指 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虽歷六代而考绩之法不著,关七圣而课试之文不垂。”
《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七圣: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⒊ 指 唐 代的 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 七位君主。

唐 杜牧 《原十六卫》:“七圣旰食,求欲除之且不能也。”
《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七圣,谓 肃、代、德、顺、宪、穆、敬。”

⒋ 道家指 高圣玉帝君 等七位上仙。

《云笈七籤》卷八:“七圣者, 高圣玉帝君、高圣太上大道君、上圣紫清太素三元君、上圣白玉龟臺九灵太真西王母、上圣中央黄老君、上圣榑桑太帝君、后圣金闕帝君 也。”
南唐 张绍 《冲佑观》诗:“七圣斯严,三君如在。”

⒌ 佛教以随信行、随法行、信解、见至、身证、慧解脱、俱解脱七品修行阶次为七圣。乃见道后的修行阶次。见《俱舍论·分别贤圣品》。

唐 王维 《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诗:“三贤异七圣,青眼慕青莲。”


七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圣释义:⒈指传说中的 黄帝、方明、昌寓、张若、謵朋、昆阍、滑稽 七人。《庄子·徐无鬼》:“黄帝 将见 大隗 乎 具茨 之山,方明 为御,昌寓 驂乘,张若、謵朋 前马,昆閽、滑稽 后车,至於 襄城 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北周 庾信《至老子庙应诏》诗:“路有三千别,途经七圣迷。”唐 元稹《望云骓马歌》:“七圣心迷运方厄,五丁力尽路犹窄。”清 张尚瑗《仙霞关》诗:“迴谿互证前路失,恍惚七圣迷 崆峒。”⒉指 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三国志·魏志·杜恕传》:“虽歷六代而考绩之法不著,关七圣而课试之文不垂。
    • 2.
      六代释义:⒈指 黄帝、唐、虞、夏、殷、周。《晋书·乐志上》:“周 始二《南》,《风》兼六代。昔 黄帝 作《云门》,尧 作《咸池》,舜 作《大韶》,禹 作《大夏》,殷 作《大濩》,周 作《大武》,所谓因前王之礼,设俯仰之容,和顺积中,英华发外。”南朝 梁 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因六代之乐,宫判始辨。”章炳麟《文学说例》:“虽然,六代之乐,今尽崩阤。”⒉指 唐、虞、夏、殷、周、汉。《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元年》:“然歷六代而考绩之法不著,关七圣而课试之文不垂。”胡三省 注:“六代,唐、虞、夏、商、周、汉。”⒊
    • 3.
      宫壸释义:⒈同“宫閫”。犹言帝王后宫。《南史·后妃传论》:“文 宣 宫壼,无闻於丧德;后主 嗣业,实败于椒房,既曰牝晨,亦唯家之索也。”唐 张说《颍川夫人陈氏碑》:“神龙 三年六月五日,北军作难,西华 失守,骑入宫壼,兵缠御楼。”《元典章·诏令一·立皇后诏》:“圣哲造邦,始於宫壼,盖风化之原,人伦之本。”清 薛福成《书<汉书·外戚传>后九》:“若夫 王皇后,抱 平帝 之慼,痛 汉 室之亡,始终一节……洵足为 汉 二百年宫壼增光矣。”⒉借指后妃。唐 颜真卿《请复七圣谥号状》:“上元 中,政在宫壼,乱名改作,始建 神尧
    • 4.
      宵衣释义:⒈天不亮就穿衣起身。 旧时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南朝 陈 徐陵《陈文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昃食宵衣。”唐 许浑《秋日早朝》诗:“宵衣应待絶更筹,环珮鏘鏘月下楼。”《旧唐书·懿宗纪》:“况荷十七圣之鸿休,绍三百年之庆祚,将求理本,敢忘宵衣。”宋 王禹偁《献转运使雷谏议》诗之二:“父子有才同富国,君王无事免宵衣。”参见“宵衣旰食”。⒉黑色的丝服。古代妇女助祭时所穿。宵,通“綃”。《仪礼·士昏礼》:“姆纚笄宵衣在其右。”郑玄 注:“宵,读为《诗》‘素衣朱綃’之綃;《鲁诗》以綃为綺属也;姆,亦玄衣;以綃为领
    • 5.
      昆阍释义:传说古时七圣之一。
    • 6.
      虔奉释义:⒈恭谨地承受。《晋书·武帝纪》:“炎 虔奉皇运,寅畏天威,敬简元辰,升坛受禪。”《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虔奉典謨,克承丕构,终任贤之效,无旰食之忧。”宋 张方平《乞致仕第三表》:“间因燕见,屡尝恳激於引年,虔奉德音,乃復逡巡而就次。”⒉恭敬地供奉。清 东轩主人《述异记·七圣院》:“遂捐金改造,虔奉香火。”⒊诚敬地信奉。茅盾《子夜》一:“吴老太爷 自从骑马跌伤了腿,终至成为半肢疯以来,就虔奉《太上感应篇》,二十馀年如一日。”
    • 7.
      襄野释义:传说 黄帝 由 方明 、 张若 、 謵朋 、 昆阍 、 滑稽 等扈从,欲赴 具茨山 ,见 大隗 神。 行至 襄城 原野,七圣迷失,无从问路。“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牧马童子对答如流。 黄帝 赞许道:“异哉小童!非徒知 具茨 之山,又知 大隗 之所存。请问为天下。”事见《庄子·徐无鬼》。后遂以“襄野”喻指受到帝王称赞的少年、童子。《艺文类聚》卷五一引 南朝 梁简文帝 《为长子大器让宣城王表》:“ 襄 野之辩,尚对 轩君 ; 弘羊 之计,犹干 汉主 。”

七圣(qishe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七圣是什么意思 七圣读音 怎么读 七圣,拼音是qī shèng,七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七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