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不苟 不苟的意思
gǒu

不苟

简体不苟
繁体
拼音bù gǒu
注音ㄅㄨˋ ㄍㄡˇ
结构AB式
词性形容词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ù fǒu,(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组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例句】:不,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gǒu,(1) 姑且,暂且。【组词】:苟安。苟延残喘。苟且。(2) 马虎,随便。【组词】:苟得。苟合。不敢苟同。(3) 如果,假使。【组词】:苟非其人。“苟富贵,无相忘”。(4) 姓。

基本含义

不苟指不苟且不苟且不苟懒惰敷衍,不认真负责。

不苟的意思

不苟 [bù gǒu]

1. 不随便;不马虎。

不苟 引证解释

⒈ 不随便;不马虎。

《周礼·地官·大司徒》:“一曰,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
贾公彦 疏:“不苟且也。”
《后汉书·王堂传》:“﹝ 堂 ﹞迁 汝南 太守,搜才礼士,不苟自专。”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许昌》:“嘉定 有老儒名 朱纲,为人方正不苟,颇信佛老之説。”


国语词典

不苟 [bù gǒu]

⒈ 不轻易、不草率。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箭不苟害,解脰陷脑;弓不虚发,应声而倒。」
《三国演义·第五七回》:「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

随便


不苟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认真释义:⒈信以为真;当真:人家说着玩儿,你怎么就认起真来了?⒉严肃对待,不马虎:认真学习。工作认真。认认真真去做。

不苟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随便释义:⒈按照某人的方便:去不去随便。随你的便。⒉不在范围、数量等方面加限制:随便闲谈。⒊怎么方便就怎么做,不多考虑:我说话很随便,请你不要见怪。写文章不能随随便便,要对读者负责任。⒋任凭;无论:话剧也好,京剧也好,随便什么戏,他都爱看。

不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毫不苟释义:指十分认真,一丝不苟。
    • 2.
      一点水一个泡释义:谓诚实不苟,说话句句有据。
    • 3.
      一笔不苟释义:不苟:不苟且。 连一笔都不马虎。
    • 4.
      不为瓦全释义:宁愿做高贵玉被砸碎,也不愿做低贱的瓦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而死,决不苟且偷生。
    • 5.
      不偷释义:⒈不苟且;不懈怠。 ⒉不浇薄;不轻佻。
    • 6.
      不恌释义:同“不佻”。不苟且轻薄。恌,同“佻”。
    • 7.
      不愉释义:不苟且。 愉,通“偷”。
    • 8.
      不苟释义:不随便;不马虎:不苟言笑(形容人态度庄重)。一丝不苟。
    • 9.
      丝析发解释义:比喻细密而有条理地分析剖解。明 宋濂《汪先生墓志铭》:“參以 伊 洛 大儒傳注之説,絲析髮解,日攻月較,不故求爲異,而亦不苟爲同。”
    • 10.
      严气正性释义:气:脾气;性:性格。性格刚直,毫不苟且。
    • 11.
      临事不苟释义:碰到事情不苟且。形容做事认真。
    • 12.
      临危不苟释义:见“臨難不苟”。
    • 13.
      临难不苟释义:谓遇到危难不苟且偷生。语本《礼记·曲礼上》:“臨難毋苟免。”《旧唐书·忠义传序》:“有若 仲由 之結纓,鉏麑 之觸樹,紀信 之蹈火,豫讓 之斬衣,此所謂殺身成仁,臨難不苟者也。”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至於賊縱所及,直省駐防各營臨難不苟,忠節如林。”亦作“臨危不苟”。老舍《四世同堂》十一:“我不考虑那个!我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去杀敌雪耻,我只能临危不苟。”
    • 14.
      义不主财释义:为重义气者不苟取财物。
    • 15.
      义不生财释义:主持正义者不苟取财物。 亦作“义不生财,慈不主兵。”
    • 16.
      享世释义:谓王朝统治的年代。 宋 苏洵《审势》:“万世帝王之计,常先定所尚,使其子孙可以安坐而守其旧,至于政弊,然后变其小节,而其大体卒不可革易,故享世长远而民不苟简。”参见“享国”。
    • 17.
      仕道释义:《论语·卫灵公》:“子 曰:‘……君子哉 蘧迫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后因以“仕道”谓身逢治世则出仕,不苟求功名富贵。
    • 18.
      公士释义:⒈在官之士;公家之士。 《仪礼·乡射礼》:“记大夫与,则公士为賔。”郑玄 注:“公士,在官之士。”《礼记·玉藻》:“公士摈,则曰寡大夫,寡君之老。大夫有所往,必与公士为宾也。”孔颖达 疏:“公士摈者,谓正聘之时则用公家之士为摈。”⒉公正之士。《荀子·不苟》:“有通士者,有公士者……不下比以闇上,不上同以疾下,分争於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也。”杨倞 注:“谓於事之中有分争者,不以私害之,则可谓公正之士也。”⒊武功爵名。战国 时 秦 商鞅 变法,制订二十等爵,用以奖励军功,“公士”是其中最低者,仅高
    • 19.
      公生明释义:《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谓公正便能明察事理。后以此三字作为官场箴规。古代府州县衙门大堂前面正中竖立一石,向南刻上“公生明”三字;北面刻上“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后因出入不便,改为牌坊。参阅 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公生明坊旧是立石》。
    • 20.
      六论释义:⒈指《吕氏春秋》中的《开春论》、《慎行论》、《贵直论》、《不苟论》、《似顺论》、《士容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餘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是以 庄周《齐物》,以论为名;不韦《春秋》,六论昭列。”⒉指 宋 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大科始进文字。有合,则召试秘书省。出六论题於九经、诸子百家、十七史及其传释中为目。而六论者,以五通为过焉。”《宋史·选举志二》:

不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毫不苟释义:指十分认真,一丝不苟。
    • 2.
      一点水一个泡释义:谓诚实不苟,说话句句有据。
    • 3.
      一笔不苟释义:不苟:不苟且。 连一笔都不马虎。
    • 4.
      不为瓦全释义:宁愿做高贵玉被砸碎,也不愿做低贱的瓦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而死,决不苟且偷生。
    • 5.
      不偷释义:⒈不苟且;不懈怠。 ⒉不浇薄;不轻佻。
    • 6.
      不恌释义:同“不佻”。不苟且轻薄。恌,同“佻”。
    • 7.
      不愉释义:不苟且。 愉,通“偷”。
    • 8.
      不苟释义:不随便;不马虎:不苟言笑(形容人态度庄重)。一丝不苟。
    • 9.
      丝析发解释义:比喻细密而有条理地分析剖解。明 宋濂《汪先生墓志铭》:“參以 伊 洛 大儒傳注之説,絲析髮解,日攻月較,不故求爲異,而亦不苟爲同。”
    • 10.
      严气正性释义:气:脾气;性:性格。性格刚直,毫不苟且。
    • 11.
      临事不苟释义:碰到事情不苟且。形容做事认真。
    • 12.
      临危不苟释义:见“臨難不苟”。
    • 13.
      临难不苟释义:谓遇到危难不苟且偷生。语本《礼记·曲礼上》:“臨難毋苟免。”《旧唐书·忠义传序》:“有若 仲由 之結纓,鉏麑 之觸樹,紀信 之蹈火,豫讓 之斬衣,此所謂殺身成仁,臨難不苟者也。”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至於賊縱所及,直省駐防各營臨難不苟,忠節如林。”亦作“臨危不苟”。老舍《四世同堂》十一:“我不考虑那个!我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去杀敌雪耻,我只能临危不苟。”
    • 14.
      义不主财释义:为重义气者不苟取财物。
    • 15.
      义不生财释义:主持正义者不苟取财物。 亦作“义不生财,慈不主兵。”
    • 16.
      享世释义:谓王朝统治的年代。 宋 苏洵《审势》:“万世帝王之计,常先定所尚,使其子孙可以安坐而守其旧,至于政弊,然后变其小节,而其大体卒不可革易,故享世长远而民不苟简。”参见“享国”。
    • 17.
      仕道释义:《论语·卫灵公》:“子 曰:‘……君子哉 蘧迫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后因以“仕道”谓身逢治世则出仕,不苟求功名富贵。
    • 18.
      公士释义:⒈在官之士;公家之士。 《仪礼·乡射礼》:“记大夫与,则公士为賔。”郑玄 注:“公士,在官之士。”《礼记·玉藻》:“公士摈,则曰寡大夫,寡君之老。大夫有所往,必与公士为宾也。”孔颖达 疏:“公士摈者,谓正聘之时则用公家之士为摈。”⒉公正之士。《荀子·不苟》:“有通士者,有公士者……不下比以闇上,不上同以疾下,分争於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也。”杨倞 注:“谓於事之中有分争者,不以私害之,则可谓公正之士也。”⒊武功爵名。战国 时 秦 商鞅 变法,制订二十等爵,用以奖励军功,“公士”是其中最低者,仅高
    • 19.
      公生明释义:《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谓公正便能明察事理。后以此三字作为官场箴规。古代府州县衙门大堂前面正中竖立一石,向南刻上“公生明”三字;北面刻上“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后因出入不便,改为牌坊。参阅 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公生明坊旧是立石》。
    • 20.
      六论释义:⒈指《吕氏春秋》中的《开春论》、《慎行论》、《贵直论》、《不苟论》、《似顺论》、《士容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餘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是以 庄周《齐物》,以论为名;不韦《春秋》,六论昭列。”⒉指 宋 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大科始进文字。有合,则召试秘书省。出六论题於九经、诸子百家、十七史及其传释中为目。而六论者,以五通为过焉。”《宋史·选举志二》:

不苟造句

1.黄老师虽然不苟言笑,却是个很和蔼的人。

2.他对工作一丝不苟,生活上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3.青年作家要学习老一辈作家那种严谨不苟、惜墨如金的文风。

4.在学术问题上,他总是一丝不苟,溯本求源。

5.一提到工作,妈妈总是那么紧张,那么一丝不苟

6.他的表情很为细腻,可说一丝不苟,嗓子也很响亮,唱几句真的是响遏行云,可以绕梁三日。

7.陈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那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8.见到这情景,不认真的同志也一丝不苟地按要领做了。

9.李小明写的字工工整整,一笔不苟

10.他总是那么严肃,不苟言笑。

11.韩熙载在夜宴活动中不苟言笑,神情严肃冷漠。

12.新来的不苟言笑的无情经理管理着公司。

13.另一方面,严谨并不意味着不苟言笑。

14.他平时总是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样子。

15.不苟言笑,大家觉得他有点“夏日可畏”,所以都敬而远之。

16.即使是简单的加工,赵师傅也一丝不苟,刻意求工。

17.他做事向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非尽善尽美不可。

18.别看他在吃饭穿衣方面粗心大意,但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则是一丝不苟

19.在战争年代,许多烈士宁肯献出生命,也决不苟且偷生。

20.这项工程预算十多个亿,我们在设计上必须一丝不苟,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后果不堪设想。

不苟(bug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不苟是什么意思 不苟读音 怎么读 不苟,拼音是bù gǒu,不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不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