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ǒ,(1)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组词】: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2) 紧急。【组词】:火速。十万火急。(3) 指枪炮弹药等。【组词】:火药。火炮。(4) 发怒,怒气。【组词】:火暴。火性。(5)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组词】:肝火。毒火攻心。(6) 形容红色的。【组词】:火红。火腿。(7)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8) 姓。
dú dài,(1) 有害的性质或有害的东西。【组词】:毒气。毒性。毒饵。毒药。毒蛇。吸毒。贩毒。(2) 害,伤害。【组词】:毒害。毒化。毒杀。莫予毒也(没有谁能危害我,即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3) 凶狠,猛烈。【组词】:毒辣。毒计。毒刑。狠毒。恶毒。(4) 恨,以为苦。【组词】:令人愤毒。 ◎ 古同“玳”,玳瑁。
1. 形容像火一般的毒辣无情。
例火毒心肠。
英[scorching;]
⒈ 指药物酷烈的毒性。
引《宋书·刘亮传》:“亮 在 梁州,忽服食修道,欲致长生。迎 武当山 道士 孙道胤,令合仙药;至 益州,泰豫 元年药始成,而未出火毒……﹝ 亮 ﹞取井华水服,至食鼓后,中间便絶。”
《旧唐书·宪宗纪下》:“上服方士 柳泌 金丹药,起居舍人 裴潾 上表切諫,以‘金石含酷烈之性,加烧鍊则火毒难制。若金丹已成,且令方士自服一年,观其效用,则进御可也。’”
⒉ 即热毒,中医指导致人体外科痈疡等病症的一种因素。
引《宋史·刘遇传》:“﹝ 遇 ﹞晨兴方对客,足有炙疮痛,其医谓:‘火毒未去,故痛不止。’ 遇 即解衣,取刀割疮至骨,曰:‘火毒去矣。’”
⒊ 指烈火燃烧中因氧气稀少而产生的一氧化碳的毒性。
引《东周列国志》第三九回:“僖负覊 率家人救火,触烟而倒,比及救起,已中火毒,不省人事。”
⒋ 形容酷热。
引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今年的夏天不知是怎么的!一连四十多天了,火毒的太阳,总不见转头。”
杜鹏程 《战斗生活怎样检验我的心灵》:“脚下是烫热的沙漠,头顶是火毒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