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陵 [chóng líng]
1. 陵墓名。唐德宗的陵墓。在今陕西泾阳县北嵯峨山。
2. 陵墓名。宋光宗的陵墓永崇陵的简称。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攒宫。
4. 陵墓名。清德宗的陵墓。在今河北易县西永宁山。
崇陵 引证解释
⒈ 陵墓名。 唐德宗 的陵墓。在今 陕西 泾阳县 北 嵯峨山。
引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伏以 崇陵 仙寝,復土纔终。”
⒉ 陵墓名。 宋光宗 的陵墓 永崇陵 的简称。在今 浙江 绍兴市 东南 攒宫。
引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典礼·光宗配飨议》:“卫公 之孙祕阁校理 元刚,復言其祖首侍 崇陵 讲读,后在相位,始终六年。”
⒊ 陵墓名。 清德宗 的陵墓。在今 河北 易县 西 永宁山。
引《清史稿·宣统皇帝纪》:“詔定 西陵 金龙峪 为 德宗景皇帝 山陵,称曰 崇陵。”
崇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陵释义:指 永思陵、永阜陵、永崇陵、永茂陵、永穆陵、永绍陵,乃 南宋 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 的陵墓,在今 浙江省 绍兴市 东十八公里之 宝山(又名 攒宫山)。明 贝琼《穆陵行》:“六陵草没迷东西,冬青花落陵上泥。”明 徐渭《岳公祠》诗:“四海龙蛇寒食后,六陵风雨大江东。”清 杨焯《阎妃功德院法堂鼓》诗:“六陵真骨知何处?留得 阎妃 一鼓皮。”
- 2.
崇陵释义:⒈陵墓名。唐德宗 的陵墓。在今 陕西 泾阳县 北 嵯峨山。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伏以 崇陵 仙寝,復土纔终。”⒉陵墓名。宋光宗 的陵墓 永崇陵 的简称。在今 浙江 绍兴市 东南 攒宫。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典礼·光宗配飨议》:“卫公 之孙祕阁校理 元刚,復言其祖首侍 崇陵 讲读,后在相位,始终六年。”⒊陵墓名。清德宗 的陵墓。在今 河北 易县 西 永宁山。《清史稿·宣统皇帝纪》:“詔定 西陵 金龙峪 为 德宗景皇帝 山陵,称曰 崇陵。”
- 3.
清西陵释义:在河北省易县西梁各庄方蒙山下。 清代帝王陵墓。因与东陵相对,故称西陵。共有帝陵四座,即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和光绪崇陵,还有后妃、王公、公主墓十四座。始建于1730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
清陵释义:清 代帝后的陵墓。依其分布状况可分四区。(1)永陵,在今 辽宁省 新宾满族自治县,为 清太祖 以前的 肇、兴、景、显 四陵。(2)清太祖 福陵(俗称 东陵)与 太宗 昭陵(俗称 北陵),在今 辽宁省 沉阳市 附近。(3)东陵,在今 河北省 遵化县,有 顺治 孝陵、康熙 景陵、乾隆 裕陵、咸丰 定陵、同治 惠陵 及 太宗 后 昭西陵 及诸后妃之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4)西陵,在 河北省 易县,有 雍正 泰陵、嘉庆 昌陵、道光 慕陵、光绪 崇陵 及诸后妃之陵。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 5.
熊虎释义:⒈熊与虎。 汉 张衡《西京赋》:“熊虎升而挐攫,猿狖超而高援。”三国 魏 阮籍《元父赋》:“崇陵崔巍,深溪峥嶸,美类不处,熊虎是生。”⒉指熊与虎的图案,古代旗帜上的徽识。因以借指旗帜。《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鸟隼为旟。”唐 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仇兆鳌 注:“熊虎,将士之旗。”唐 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浑》:“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⒊比喻凶猛,勇猛。《左传·宣公四年》:“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 若敖氏 矣。”《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 6.
甸邑释义:⒈京师附近的县邑。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伏以崇陵仙寝,復土纔终,甸邑疲人,休功未几,今又重劳营奉,朕所哀矜。”⒉治理县邑。唐 刘禹锡《酬郑州权舍人见寄二十韵》:“甸邑叨前列,天臺媿后行。”自注:“鄙人离 渭南 主簿十年,舍人方尉此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