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宪纪 宪纪的意思
xiàn

宪纪

简体宪纪
繁体憲紀
拼音xiàn jì
注音ㄒ一ㄢˋ ㄐ一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àn,(1) 法令。【组词】:宪章。宪令。宪兵。(2) 指“宪法”。【组词】:违宪。立宪。制宪。

jì jǐ,(1) 姓。

基本含义

宪纪指宪法和纪律,是指国家法律和纪律的规定。

宪纪的意思

宪纪 [xiàn jì]

1. 法纪。

宪纪 引证解释

⒈ 法纪。

《明史·邹元标传》:“首陈培圣德、亲臣工、肃宪纪、崇儒行、飭抚臣五事。”
清 周亮工 《<理信存稿>序》:“且天下知司李一官,係於国家之宪纪,生民之利害,彰彰如是。”


宪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威荣释义:尊严和荣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考政大臣之陈奏及廷臣会议立宪情形》:“且言立宪国之君主,虽权利略有限制,而威荣则有增无减等语。”
    • 2.
      岁周释义:⒈见“岁週”。 ⒉亦作“岁周”。周年。明 梁辰鱼《巫山十二峰·怀人》曲:“喜重谐,言非谬,试看织女共牵牛,拟定相逢在岁週。”《清史稿·仁宗纪》:“癸丑,以岁周浹甲,停本年决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立宪纪闻》:“五大臣歷聘诸邦,舟车所经,考其政治。至丙午六月,方及岁周,始考察告毕,分道回国。”
    • 3.
      洵然释义:确实如此。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立宪纪闻》:“故説者谓此次宣布立宪,当以 泽公 等为首功,而 庆王 袁制军 实左右之,洵然。”
    • 4.
      牖启释义:诱导启发。 牖,通“诱”。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士夫于立宪之事,亦知详加研究,以牖启国民。”
    • 5.
      白纻释义:⒈亦作“白苧”。白色的苧麻。宋 袁文《瓮牖闲评》卷四:“晁无咎 诗云:‘上山割白紵,山高叶摵摵,持归当户绩,为君为絺綌。’”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苧麻》:“白苧叶面青,其背皆白。”⒉指白紵所织的夏布。唐 张籍《白紵歌》:“皎皎白紵白且鲜,将作春衣称少年。”宋 范成大《晚春》诗之一:“轻颸宜白紵,时节近清微。”元 郭翼《阳春曲》:“宫中裁白苧,犹怯剪刀寒。”清 龚自珍《莺啼序》词:“凌波袜懒,绣线裙鬆,换 吴 棉白苧。”刘成禺《洪宪纪事诗》之一七八:“白紵轻衫紫玉歌,府中狎客妙年多。”⒊白衣。古代士
    • 6.
      皕宋释义:⒈楼名。 清 陆心源 藏书处,在今 浙江省 湖州市。陆 所藏书中有 宋 版二百馀种,因名。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六)》:“即不然,归安 陆氏 的 皕宋,潍县 陈氏 的 十钟,其子孙尚能世守否?”⒉形容 宋 版书多。刘成禺《洪宪纪事诗》之一八二:“皕 宋 图书广 海藤,萧然高阁类孤僧。”
    • 7.
      远猷释义:长远的打算;远大的谋略。语出《书·康诰》:“顾乃德,远乃猷。”孔 传:“远汝谋,思为长久。”《三国志·魏志·明帝纪论》:“而遽追 秦皇、汉武,宫馆是营,格之远猷,其殆疾乎。”《晋书·汝南王亮传》:“大司马、汝南王 亮 体道冲粹,通识政理……将凭远猷,以康王化。”明 吴易《少保戚公继光》诗:“远猷振华夏,定策为周防。”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远猷辰告,始于出使诸公,继之者乃有枢臣疆吏。”
    • 8.
      难必释义:难以肯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立宪之事,既如是繁重,而程度之能之与否,又在难必之数。”鲁迅《书信集·致王志文》:“唯近来之出版界,真是战战兢兢,所以能登与否,亦正难必。”

宪纪(xian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宪纪是什么意思 宪纪读音 怎么读 宪纪,拼音是xiàn jì,宪纪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宪纪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