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公 [yuán gōng]
1. 即东园公。商山四皓之一。
3. 管理花园的仆人。
园公 引证解释
⒈ 即 东园公。商山 四皓之一。参见“商山四皓”。
引《汉书·王吉贡禹传序》:“汉 兴有 园公、綺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
颜师古 注:“四皓称号,本起於此,更无姓名可称知。”
⒉ 管理花园的仆人。
引《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孟夫人 与女儿商量停当了,唤园公 老欧 到来。”
《说岳全传》第十三回:“不多路,已到花园。园公出来跪接。”
园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园公释义:汉 初“商山四皓”之一。 也称 园公。姓 庾,字 宣明,居园中,因以为号。《史记·留侯世家》:“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餘,鬚眉晧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 东园公,角里先生,綺里季,夏黄公。”一说,东园公,姓 园 名 秉,号 园公,陈留 襄邑 人。参阅 晋 陶潜《集圣贤群辅录上》。
- 2.
南国佳人释义:指南方的美女。 前蜀 韦庄《忆昔》诗:“西园公子名 无忌,南国佳人号 莫愁。”宋 梅尧臣《依韵和禁烟近事之什》:“西州骏马头如剥,南国佳人颈似瑳。”林学衡《艳体》诗之一:“东家处子三年怨,南国佳人絶代容。”
- 3.
商山四皓释义:秦 末 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避 秦 乱,隐 商山,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时称 商山 四皓。高祖 召,不应。后 高祖 欲废太子,吕后 用 留侯 计,迎四皓,辅太子,遂使 高祖 辍废太子之议。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唐 颜师古 注:“四人,谓 园公、綺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所谓 商山 四皓也。”亦称“商山四公”、“商山四翁”。汉 荀悦《申鉴·杂言上》:“高祖 虽能申威於 秦 项,而屈於 商山 四公。”明 冯惟敏《二犯傍妆台·世恩堂雨酌》曲:“竹溪 六逸,
- 4.
四皓释义:指 秦 末隐居 商山 的 东园公、甪里先生(甪,一作角)、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须眉皆白,故称 商山 四皓。高祖 召,不应。后 高祖 欲废太子,吕后 用 张良 计,迎四皓,使辅太子,高祖 以太子羽翼已成,乃消除改立太子之意。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汉 扬雄《解嘲》:“藺生 收功於 章臺,四皓采荣於 南山。”唐 杜牧《题青云馆》诗:“四皓有芝轻 汉祖,张仪 无地与 怀王。”明 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五·四皓考》:“《陈留志》云:‘东园公 姓 唐,名 秉,字 宣明,襄邑 人,常居园中,因以为号;
- 5.
园公释义:⒈即东园公。 ⒉管理花园的仆人。
- 6.
园绮释义:“商山 四皓”中的 东园公 和 绮里季 的并称。
- 7.
汉皓释义:指 汉 初 商山 四隐士 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 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
- 8.
湛族释义:灭族。明 张煌言《答唐枚臣书》:“十有七年,滥膺节鉞之寄,尺土未恢,徒然倾家湛族,为天地罪人。”清 吴伟业《赠文园公》诗:“雍门 歌罢《平陵曲》,报 韩 子弟几湛族。”
- 9.
溪父释义:⒈住在山谷间的老人。宋 陆游《自咏》诗:“园公谿父逢皆友,野寺山邮到即家。”⒉古代传说中有仙术的人。汉 刘向《列仙传》:“谿父 者,南郡 鄘 人也。居山间,有仙人常止其家,从买瓜,教之炼瓜子,与桂附子、芷实共藏,而对分食之。二十餘年,能飞走,昇山入水。后百餘年,居絶山顶,呼谿下父老,与道平生时事云。”
- 10.
精忠庙释义:清 代 北京 戏曲艺人的团体。性质略似解放前的梨园公会。会首(或称庙首)数人,由 清 廷内务府加委,带有半官性质。名演员 高朗亭、程长庚 等曾先后担任会首多年。由于机构设在 精忠庙 内,因以庙名作为会名。
- 11.
紫芝曲释义:相传 秦 末 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 避乱隐居,称 商山 四皓,作歌曰:“漠漠 商洛,深谷威夷。曄曄紫芝,可以疗飢。皇农邈远,余将安归?駟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不若贫贱而轻世。”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题作《采芝操》。
- 12.
采芝释义:⒈秦末有四皓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见秦政苛虐,乃隐于商雒,曾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曄曄紫芝,可以疗飢。⒉谓摘采芝草。古以芝草为神草,服之长生,故常以“采芝”指求仙或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