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持仗 持仗的意思
chízhàng

持仗

简体持仗
繁体
拼音chí zhàng
注音ㄔˊ ㄓㄤ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í,(1) 拿着,握住。【组词】:持笔。持枪。持牢(把稳)。(2) 遵守不变。【组词】:坚持。持久。持操(保持节操)。持之以恒。(3) 主张,掌管。【组词】:主持。持平。持国。持重。持之有故(立论有根据)。(4) 对待,处理。【例句】:持身(对待自己)。持盈。持胜。(5) 扶助。【组词】:支持。撑持。

zhàng,(1) 兵器。【组词】:仪仗。明火执仗。(2) 拿着兵器。【组词】:仗剑。(3) 战争。【组词】:打仗。胜仗。(4) 凭借,依靠。【组词】:倚仗。仰仗。仗恃。仗义执言(为了正义说公道话)。

基本含义

拿着武器,持有兵器。形容人持有武器,准备战斗。

持仗的意思

持仗 [chí zhàng]

1. 手执武器。

持仗 引证解释

⒈ 手执武器。

《唐律疏议·贼盗·强盗》:“其持仗者,虽不得财,流三千里。”
宋 程大昌 《演繁露·饥民强盗人穀米》:“天圣 三年詔 陕西 州军持仗劫人仓廪非伤主者,减死刺配。”


持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兵人释义:士兵。《三国志·吴志·孙晧传》“东观令 华覈 等固争,乃还”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江表传》:“行遇大雪,道涂陷坏,兵士披甲持仗,百人共引一车,寒冻殆死。兵人不堪,皆曰:‘若遇敌便当倒戈耳。’晧 闻之,乃还。”《周书·异域传下·突厥》:“有一儿,年且十岁,兵人见其小,不忍杀之。”
    • 2.
      拒扞释义:亦作“拒捍”。抵抗,抗拒。《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十九年夏,雒城 破”裴松之 注引 三国 蜀 陈术《益部耆旧杂记》:“刘璋 遣 张任、刘璝 率精兵拒捍先主于 涪,为先主所破。”《唐律疏议·捕亡·被殴击奸盗捕法》:“持仗拒捍,其捕者得格杀之。”《元典章·刑部四·因奸杀人》:“捕罪人已就拘执,及不拒捍而杀或折伤之,各从鬭杀伤法。”清 黄宗羲《吴处士墓碣铭》:“君奋桑枢褐寒之下,而急人之急,至於骨肉拒扞,壮节凛然。”
    • 3.
      持仗释义:手执武器。《唐律疏议·贼盗·强盗》:“其持仗者,虽不得财,流三千里。”宋 程大昌《演繁露·饥民强盗人穀米》:“天圣 三年詔 陕西 州军持仗劫人仓廪非伤主者,减死刺配。”
    • 4.
      随逐释义:跟从;追随。《隋书·高祖纪下》:“负甲持仗,随逐徒行,追而不及,即加罪谴。”宋 范仲淹《举欧阳修充经略掌书记状》:“特差充经略安抚司掌书记,随逐巡按所典书奏,并国家之事。”《元典章·刑部四·诸杀》:“至元 二年三月十二日,随逐 邵县令 夫人上坟。”

持仗(chizh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持仗是什么意思 持仗读音 怎么读 持仗,拼音是chí zhàng,持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持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