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平文 平文的意思
píngwén

平文

简体平文
繁体
拼音píng wén
注音ㄆ一ㄥˊ ㄨ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píng,(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组词】:平地。平面。平原。(2) 均等。【组词】:平分。平行(xíng)。抱打不平。公平合理。(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组词】:平列。平局。平辈。(4) 安定、安静。【组词】:平安。平服。(5) 治理,镇压。【组词】:平定。(6) 抑止(怒气)。【例句】:他把气平了下去。(7) 和好。【例句】:“宋人及楚人平”。(8) 一般的,普通的。【组词】:平民。平庸。平价。平凡。(9) 往常,一向。【例句】:平生(a.从来;b.终身)。平素。(10) 汉语四声之一。【组词】:平声。平仄。(11) 姓。(12) 〔平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13) 古同“评”,评议。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基本含义

平实的文字,不加修饰的文辞。

平文的意思

平文 [píng wén]

1. 犹散文。

平文 引证解释

⒈ 犹散文。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一》:“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 穆 修 张景 辈始为平文,当时谓之古文。”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方古文未行时,虽小简亦多用四六,而世所传 宋景文公 刀笔集虽平文而务为奇险,至或作三字韵语,近世盖未之见。”


国语词典

平文 [píng wén]

⒈ 散文。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四·艺文》:「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穆修、张景辈始为平文,当时谓之古文。」


平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释义:邓小平1980年8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编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提出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需要改革的问题。指出制度方面的弊端主要是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以及各种特权。建议调整国务院领导成员和更新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逐步实现领导人员年轻化、专业化;修改宪法,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企事业单位成立职工代表大会,等等。
    • 2.
      刳割释义:剖杀;切割。 《北史·穆崇传》:“后 刘显 之逆,平文皇帝 外孙 梁眷 知之,密遣 崇 告 道武。眷 谓 崇 曰:‘显 若知之,虽刀剑刳割勿泄也。’”《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是日,腰斩 用之(吕用之),怨家刳割立尽,并诛其族党。”
    • 3.
      周博释义:宽大;弘大。《魏书·恩倖传·赵修》:“是年,又为 修 广增宅舍,多所并兼,洞门高堂,房廡周博,崇丽拟於诸王。”唐 李邕《石赋》:“划镇地以周博,崛戴天而雄壮。”唐 李白《<大猎赋>序》:“而臣以为不能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平文论苑之小,窃为微臣之不取也。”
    • 4.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释义:邓小平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编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分析、批判了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
    • 5.
      姿质释义:⒈天资;禀赋。汉 桓宽《盐铁论·相刺》:“所谓文学高第者,智略能明先生王之术,而姿质足以履行其道。”姿,一本作“资”。《楚辞·九辩》“性愚陋以褊浅兮”汉 王逸 注:“姿质鄙钝,寡所知也。”《北史·僭伪附庸传·慕容宝》:“宝 姿质雍容,柔而不断。”⒉谓形貌。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五:“初,婢埋时,年十五六,及开冢后,姿质如故。”《魏书·序纪·平文帝》:“姿质雄壮,甚有威略。”唐 薛调《无双传》:“又於窗隙间窥见 无双,姿质明艷,若神仙中人。”
    • 6.
      孤经绝句释义:无可比附的单条经文和截断的文句。唐 宋 科举往往以此试士,是当时的一种流弊。《新唐书·杨瑒传》:“瑒 奏:‘有司帖试明经,不质大义,乃取年头月尾,孤经絶句。’”《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诸司帖明经,不务求述作大指,专取难知,问以孤经絶句或年月日;请自今并帖平文。”亦省作“孤絶”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贡举》:“自是举司多有聱牙、孤絶、倒拔、筑注之目,文士多於经不精,至有白首举场者。”
    • 7.
      师臣释义:对居师保之位或加有太师官号的执政大臣的尊称。唐 颜真卿《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方崇乞言之典,以极师臣之敬。”宋 梅尧臣《太师杜公挽词》:“国佐三公进,师臣一品归。”《宋史·奸臣传·贾似道》:“理宗 崩,度宗 又其所立,每朝必答拜,称之曰师臣而不名。”元 张宪《咸淳师相》诗:“十年国势尽倾摧,犹谓师臣堪付託。”
    • 8.
      爵服释义:爵位及其相应服饰。《管子·权修》:“将立朝廷者,则爵服不可不贵也。爵服加于不义,则民贱其爵服。”《荀子·富国》:“爵服庆赏以申重之。”晋 左思《招隐》诗之二:“爵服无常玩,好恶有屈伸。”《魏书·序纪·平文帝》:“五年,僭 晋 司马叡,遣使 韩畅 加崇爵服,帝絶之。”
    • 9.
      马叙伦释义:(1884-1970)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浙江杭县(今杭州)人。1911年加入同盟会。1915年任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五四运动期间,任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教职员联合会主席,支持学生运动。后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北平文化界抗日救国会主席。1946年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建国后,历任教育部、高教部部长,民进中央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平文(pingw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平文是什么意思 平文读音 怎么读 平文,拼音是píng wén,平文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平文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