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国危 国危的意思
guówēi

国危

简体国危
繁体國危
拼音guó wēi
注音ㄍㄨㄛˊ ㄨㄟ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wēi,(1) 不安全。【组词】:危险。危殆。危言(a.故意说吓人的话;b.直言)。危难(nàn )。危如累(lěi )卵。(2) 损害。【组词】:危害。危及。(3) 高的,陡的。【组词】:危石。危樯。(4) 使人惊奇的。【组词】:危言耸听。(5) 端正的,正直的。【组词】:正襟危坐。“邦有道,危言危行”。(6) 指人临死。【组词】:病危。垂危。(7)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8) 姓。

基本含义

国家面临危险,国家危急。

国危的意思

国危 [guó wēi]

1. 指国家有危难。

国危 引证解释

⒈ 指国家有危难。

《周礼·秋官·小司寇》:“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
郑玄 注:“国危谓有兵寇之难。”
《左传·桓公五年》:“度其国危,遂不復。”
《韩非子·三守》:“人主有三守。三守完,则国安身荣;三守不完,则国危身殆。”


国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国危释义:指国家有危难。 《周礼·秋官·小司寇》:“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郑玄 注:“国危谓有兵寇之难。”《左传·桓公五年》:“度其国危,遂不復。”《韩非子·三守》:“人主有三守。三守完,则国安身荣;三守不完,则国危身殆。”
    • 2.
      梁愁隋恨释义:泛指对亡国危机的感伤。
    • 3.
      略地释义:⒈巡视边境。《左传·隐公五年》:“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孔颖达 疏:“言欲案行边竟。”《东周列国志》第三八回:“文公 同 赵衰 略地至 原。”⒉占领土地;侵占土地。《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足下必将战胜然后略地,攻得然后下城,臣窃以为过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可乎?”宋 洪迈《容斋随笔·汉景帝忍杀》:“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日本 帝国主义的攻城、略地、奸淫、抢劫,焚烧和屠杀,把亡国危险最后地加在 中国 人身上。”@
    • 4.
      疲民释义:⒈疲困之民。 《管子·幼官》:“数战则士疲,数胜则君骄;骄君使疲民则国危。”唐 姚合《送李起居赴池州》诗:“天子念疲民,分忧輟侍臣。”宋 曾巩《泰山祈雨文》:“念此疲民,弊於征敛,方岁之富,食常不足。”⒉使民穷困。《左传·成公十六年》:“今 楚 内弃其民,而外絶其好……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
    • 5.
      立君释义:⒈确立君王。《周礼·春官·大卜》:“凡国大贞,卜立君,卜大封,则眡高作龟。”《周礼·秋官·小司寇》:“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⒉新即位的君主。《左传·昭公元年》:“郑 游吉 如 楚,葬 郟敖,且聘立君。”王伯祥 注:“会葬故君,致聘新立之君也。”
    • 6.
      肇开释义:⒈犹肇始。《元典章新集·国典·诏令》:“洪惟 太祖皇帝 膺期抚运,肇开帝业。”明 李东阳《顺天府乡试策问》之二:“我 太祖高皇帝 定鼎应天,肇开帝业。”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审如是,乘(枚乘)乃不特始创七体,且亦肇开五古者矣。”⒉谓引起事故。宋 周密《齐东野语·绍熙内禅》:“既而 侂胄 迁太傅,封 平原郡王,自此十年专政,肇开兵端,身殞国危。”清 林则徐《批琼州镇该辖洋面近时始有外船禀》:“是必海外僻岛奸夷,潜行偷渡,断非在该国领有牌照准来贸易之夷商,即礮击火攻,皆其自取之愆,不致肇开边衅。”

国危(guowe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国危是什么意思 国危读音 怎么读 国危,拼音是guó wēi,国危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国危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