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那 [wú nà]
1. 无奈,无可奈何。
3. 犹无限;非常。
无那 引证解释
⒈ 无奈,无可奈何。
引唐 杜甫 《奉寄高常侍》诗:“汶上 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我这里粉颈低垂,蛾眉频蹙,芳心无那,俺可甚‘相见话偏多’?”
清 吴兆骞 《感怀诗呈家大人》:“独怜积毁能销骨,无那衔寃易断肠。”
⒉ 犹无限;非常。
引南唐 李煜 《一斛珠》词:“绣牀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对郎羞懒无那,靠人先要偎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 黄生 ﹞固却之;女不去,应对间,嬈婉无那。”
国语词典
无那 [wú nà]
⒈ 无可如何。唐·杜甫〈奉寄高常侍〉诗:「汶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宋·柳永〈定风波·自春来〉词:「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也作「无奈」。
无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关山月释义:汉 乐府横吹曲名。《乐府诗集》所收歌词系 南北朝 以来文人作品,内容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伤离怨别的情景。唐 王昌龄《从军行》之一:“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唐 杜甫《洗兵马》诗:“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三·关山月》题解:“《乐府解题》曰:‘《关山月》,伤离别也,古《木兰诗》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按相和曲有《度关山》,亦类此也。”
- 2.
小别释义:暂别。 唐 卢照邻《释疾文·命曰》:“伯阳 欣然见予曰:‘昇之 来何迟!何故疲惫之如是?何故枯槁之若兹?吾适以尔小别,今将千二百期。’”宋 孙惟信《清平乐》词:“小别殷勤留不住,恨满飞花落絮。”清 宋琬《金公子挽诗》:“千年小别须臾事,无那高堂永夜悲。”郁达夫《送媟如归有怀担风先生》诗:“相逢才几日,小别又今宵。”
- 3.
扒头释义:方言。未包网巾头发的青年壮年人。元 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又无那小扒头浓妆艳裹,又无那大行首妙舞清歌。”清 李玉《清忠谱》第二折:“人人认得老扒头,年幼。[白]自家 姑苏 城外有名的 周 老男 周文元 便是。少年无赖,独霸一方。”原批:“吴 人方言以壮年未包网巾者曰扒头。”
- 4.
无那释义:⒈无奈,无可奈何。唐 杜甫《奉寄高常侍》诗:“汶上 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我这里粉颈低垂,蛾眉频蹙,芳心无那,俺可甚‘相见话偏多’?”清 吴兆骞《感怀诗呈家大人》:“独怜积毁能销骨,无那衔寃易断肠。”⒉犹无限;非常。南唐 李煜《一斛珠》词:“绣牀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对郎羞懒无那,靠人先要偎摩。”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 黄生 ﹞固却之;女不去,应对间,嬈婉无那。”
- 5.
朱颜子释义:谓年轻人。唐 李白《对酒》诗:“昨日朱颜子,今日白髮催。”元 无名氏《蓝采和》第三折:“你这火奶腥未落朱颜子,缠定那十二初分 蓝采和,养性无那。”
- 6.
檀郎释义:《晋书·潘岳传》、《世说新语·容止》载:晋 潘岳 美姿容,尝乘车出 洛阳 道,路上妇女慕其丰仪,手挽手围之,掷果盈车。岳 小字 檀奴,后因以“檀郎”为妇女对夫婿或所爱幕的男子的美称。唐 温庭筠《苏小小歌》:“吴 宫女儿腰似束,家在 钱唐 小江曲,一自 檀郎 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緑。”南唐 李煜《一斛珠》词:“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 檀郎 唾。”《金瓶梅词话》第五一回:“何时借得东风便,刮得 檀郎 到枕边。”清 陈维崧《菩萨蛮·题青溪遗事画册·读书》词:“竹响似行人,檀郎 迴顾频。”
- 7.
汶上释义:汶水 之北。泛指 春秋、战国 时期 齐国 之地。《论语·雍也》:“季氏 使 閔子騫 为 费 宰。閔子騫 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復我者,则吾必在 汶 上矣。’”何晏 集解:“去之 汶水 上,欲北如 齐。”杨伯峻 注:“桂馥《札朴》云:‘水以阳为北,凡言某水上者,皆谓水北。’”后人常用为隐居的典故。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营宅滨 洛,困於嚣尘;思乐 汶 上,发於寤寐。”唐 杜甫《奉寄高常侍》诗:“汶 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宋 曾巩《贺熙宁四年明堂礼毕大赦表》:“臣心係北辰,身縻东土。永
- 8.
薄溼溼释义:犹言薄设设。形容单薄。元 王实甫《破窑记》第三折:“又无那暖烘烘的被卧,都是些薄溼溼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