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部 [shǔ bù]
1. 部下、部属。
3. 附属的部族。
属部 引证解释
⒈ 部下、部属。
引明 高启 《送李使君镇海昌》诗:“海风千里捲双旌,按轡初闻属部清。”
⒉ 附属的部族。
引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史书称 铁勒 的祖先是 匈奴 人,事实是 铁勒 曾被 匈奴 征服,作为属部之一,并非与 匈奴 同种族。”
属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下一致释义:一个是上层与下面的机构,就是上级与下面所属部门及人员的志向、口径、态度等等一致无二;一个是一物的上面与下面的结构、形态等一样、相通。
- 2.
仪部释义:⒈明 初礼部所属四部之一。《明史·职官志一》:“初,洪武 元年置礼部。六年设尚书一人,侍郎二人。分四属部:总部、祠部、膳部、主客部……二十二年改总部为仪部。二十九年改仪部、祠部、膳部为仪制、祠祭、精膳,惟主客仍旧,俱称为清吏司。”⒉用为对礼部主事及郎中的别称。清 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荐绅则 金坛周 仪部 鑣 实主之。”清 全祖望《明太傅大学士张公神道碑侧记》:“仪部甫受一命於荒朝,舍生恐后,其有光於师门,不亦大乎!”
- 3.
兀者释义:⒈断去一足的人。 ⒉金元两代对松花江下游直到黑龙江下游及精奇里江南北、乌苏里江东西从事渔猎和采集的许多不同族属部落的泛称。
- 4.
分科释义:为获得效率和调整将企业分成部门的过程;按部门和下属部门分任务并为完成任务而授予职权。
- 5.
分部释义:部署、分派;划分区域;从总部中分出的下属部分。
- 6.
女口释义:⒈女人的话。《汉书·五行志上》:“刘向 以为 齐桓 好色,听女口。”⒉女俘;俘以为奴的女子。《旧五代史·汉书·隐帝纪下》:“丁丑,尚食奉御 王绍隐 除名,流 沙门岛,坐匿军营女口也。”《宋史·太宗纪一》:“禁内属部落私市女口。”《清史稿·高宗纪三》:“辉特 台吉 车布登多尔济 叛,哈达哈 讨获之。命尽诛丁壮,以女口赏 喀尔喀。”
- 7.
按级指挥释义:军队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对所属部队的作战和其他军事行动的组织领导活动。
- 8.
条块分割释义:条块分割比喻两种指挥体系把整个国家人为分割成不同的领域。由中央直属部委自上到下的一种指挥体制,例如:国家税务局对各级税务部门,国家工商部门对各级工商部门的指挥,比喻:两种指挥体系把整个国家人为分割成不同的领域。
- 9.
柱廊释义:按一定间距安排的一系列或一排柱子,柱上常有额枋,有时还带附属部分(如铺砌地面、台基或屋顶)
- 10.
横梁释义:⒈横向的梁(如结构上的主梁或十字架的水平杆)⒉建筑中常平放使用的粗大的长木料。⒊形成码头岸壁或木墩台的一排木桩顶上的粗大方木。⒋临时支撑用的横木。⒌用于连接框架竖柱或支承地板的长条横木;楼梯的斜梁。⒍支撑船上甲板的横木。⒎铁路货车底架中连接侧架的梁。⒏炮架中通常为宽阔偏平的一个金属部件,用以连接两侧成对的部件架尾边板或其它类似部件。⒐桥梁中支承桥面的梁。⒑自行车车身架上的大梁。
- 11.
犂镜释义:亦称“犂壁”。 亦作“犁镜”。安于犁铧上方的金属部件。用以翻转和破碎犁起的土块。
- 12.
电弧焊接释义:利用电弧作为热源,把要相互焊接的金属熔化后结合在一起的焊接方法。常见的电弧焊接是以要焊接的金属为一极,焊条或焊丝为另一极,两极接近到一定距离时便产生电弧,将焊条或焊丝与要被焊接的金属部位熔合成一个整体。
- 13.
直属释义:⒈直接隶属:这个机构是直属文化部的。⒉属性词。直接统属的:直属部队。国务院直属机关。
- 14.
私谴释义:谓个人有过失而受责备。《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乙亥,下詔令州县皆立学,本道使者选属部官为教授,三年而代;选于吏员不足,取于乡里宿学有道业者,三年无私谴,以名闻。”
- 15.
辉特释义:古部族名。 原为 杜尔伯特 的属部。游牧于 科布多 北境。
- 16.
配属释义:根据作战需要,军队首长把自己掌握的兵力临时分配给所属部队首长指挥。
- 17.
雄胜释义:⒈形势雄奇险要之地。⒉指雄奇险要。⒊宋代禁军所属部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