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乡举释义:⒈由乡里选拔人才。《管子·八观》:“论贤不乡举,则士不及行。”《汉书·杜周传》:“必乡举求窈窕,不问华色,所以助德理内也。”颜师古 注:“乡举者,博问乡里而举之也。”⒉乡贡、乡试中式。宋 周密《齐东野语·苏大璋》:“三山 苏大璋 顒之,治《易》有声。戊午乡举,梦为第十一人。”元 施惠《幽闺记·书帏自叹》:“十年映雪囊萤,苦学干禄,幸首获州庠乡举。”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康祺 于 同治 六年乡举后,以貲为刑部员外郎,十年成进士。”
- 2.
佚豫释义:⒈犹佚乐。《汉书·杜周传》:“天下至大,万事至众,祖业至重,诚不可以佚豫为,不可以奢泰特也。”汉 王充《论衡·感类》:“汤 死,﹝ 伊尹 ﹞復相 太甲。太甲 佚豫,放之 桐宫,摄政三年,乃退復位。”晋 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下》:“今 潁川 荀爽,舆病在道,北郡 郑玄,北面受署,彼岂乐羇牵者哉?知时不可佚豫也。”⒉声音迅疾貌。佚,通“呹”。
- 3.
僻王释义:邪僻不正的国君。唐 刘知几《史通·称谓》:“斯或承家之僻王,或亡国之庸主,不諡灵繆,为幸已多。”《新唐书·马周传》:“臣歷观 夏、商、周、汉 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餘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积德累业,恩结於人,岂无僻王,赖先哲以免。”
- 4.
和一释义:亦作“和壹”。和合一致;和睦同心。《书·咸有一德》:“其难其慎,惟和惟一。”《礼记·三年问》:“上取象於天,下取法於地,中取则於人,人之所以羣居和壹之理尽矣。”《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故国内和一,大小勠力。”瞿秋白《饿乡纪程》五:“我们却只是决心要随‘自然’前进--不创造自创造,不和一自和一。”
- 5.
国成释义:犹国均。国家政务的权柄。《诗·小雅·节南山》:“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毛 传:“成,平也。”郑玄 笺:“观此君臣,谁能持国之平乎,言无有也。”孔颖达 疏:“谁秉国成,言君臣不能持国平也。”陈奂 传疏:“秉国成,犹云秉国均也。”宋 曾巩《蒲宗孟制妻陈氏封河东郡夫人》:“惟时哲辅进秉国成。”清 黄宗羲《董公墓志铭》:“孙 熊 二公皆书生,不知兵,迎 方 王 二师,拱手而授之国成,凡原设营兵卫军,俱隶 方 王。”《明史·刘宗周传》:“呜呼,八年之间,谁秉国成,而至於是!”
- 6.
坐卧释义:坐和卧;坐或卧。常指日常起居。《汉书·杜周传》:“延年 居父官府,不敢当旧位,坐卧皆易其处。”南朝 梁 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独居不御酒肉,坐卧泣涕霑衣。”唐 李颀《题璿公山池》诗:“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閒房春草深。”清 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十二:“有一小楼,面山,楼中置笔砚,弟偷闲暂坐卧於是。”
- 7.
大恶释义:⒈大恶行;大罪过。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无乃不可乎?”《汉书·杜周传》:“方进 本与 长 深结厚,更相称荐,长 陷大恶,独得不坐。”鲁迅《故事新编·铸剑》:“他又觉得很可怜,仿佛自己作了大恶似的,非常难受。”⒉普遍的厌恶。《礼记·礼运》:“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 8.
女德释义:⒈犹妇德。旧指妇女应具备的品德。《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女德无极,妇怨无终。”《国语·晋语八》:“昼选男德以象穀明,宵静女德以伏蛊慝。”南朝 齐 王融《永嘉长公主墓志铭》:“肃穆妇容,静恭女德。”⒉女色。《史记·晋世家》:“重耳 爱 齐 女,毋去心…… 齐 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汉书·杜周传》:“废而不由,则女德不厌;女德不厌,则寿命不究於高年。”颜师古 注:“女德不厌,言好色之甚也。”《晋书·石季龙载记上》:“盘于游田,耽于女德,
- 9.
射幸数跌,不如审发释义:古代谚语。比喻侥幸求利而多次失败,不如审慎从事而一举成功。《三国志·蜀志·谯周传》:“谚曰:‘射幸数跌,不如审发。’是故智者不为小利移目,不为意似改步。”《资治通鉴·魏高贵乡公甘露二年》:“谚曰:‘射幸数跌,不如审发。’”胡三省 注:“跌,差也。射数差而不中,不如审而后发也。”
- 10.
少弱释义:⒈稍稍不足。《晋书·天文志上》:“黄道,日之所行也,半在赤道外,半在赤道内,与赤道东交於角五少弱,西交於奎十四少强。”⒉犹衰微。《新唐书·高智周传》:“高公 位极人臣,而嗣少弱……而 高氏 后无闻。”⒊年少力弱。《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汉 大臣议天子少弱,未能治天下。”《南齐书·高帝十二王传论》:“岂不以羣王少弱,未更多难。”
- 11.
市怒释义:犹激怒。 《新唐书·刘武周传》:“因宣言于众曰:‘今岁饥,死者骨相枕於野,府君闭仓不卹,岂忧百姓意乎?’以市怒其军,皆愤怨。”
- 12.
市权释义:谓弄权,揽权。《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林甫 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明史·黄道周传》:“陛下欲剔弊防奸,惩一警百,诸臣用之以借题修隙,敛怨市权。”
- 13.
平处释义:⒈平坦的地方,坦途。 唐 曹松《赠镜湖处士方干》诗:“世路不妨平处少,才人惟是屈声多。”⒉平常之处。《新唐书·孟郊传》:“李观 亦论其诗,曰‘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 谢’云。”⒊平等相处。《醒世姻缘传》第八三回:“题了钦差出去,凭他巡抚、巡按都是平处。”⒋评判裁决。《汉书·杜周传》:“吏民上书言便宜,有异,輒下 延年 平处復奏。”颜师古 注:“先平处其可否,然后奏言。”《后汉书·史弼传》:“乞露臣奏,宣示百僚,使臣得於清朝明言其失,然后詔公卿平处其法。”
- 14.
彫瘁释义:亦作“彫萃”。亦作“彫悴”。伤损病困;凋摧憔悴。《荀子·子道》:“故劳苦彫萃而能无失其敬,灾祸患难而能无失其义。”杨倞 注:“彫,伤也;萃,与顇同。”《三国志·蜀志·谯周传》:“于时军旅数出,百姓彫瘁,周 与尚书令 陈祗 论其利害,退而书之,谓之《仇国论》。”晋 葛洪《抱朴子·至理》:“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欝蔼而条秀。”宋 陆游《答刘主簿书》:“数十年之功,耗心疲力,彫悴齿髮而为之。”悴,一本作“顇”。明 归有光《顾公权厝志》:“海北 顷罹饥荒,彫瘁尤甚,劳役不止,将有他虞。”
- 15.
拔用释义:提拔任用。《汉书·杜周传》:“朱博 果见拔用。”宋 叶适《朝请大夫直龙图阁致仕沉公墓志铭》:“当是时,丞相患 淳熙 末知名士不採察而沉废於贱冗,数年间拔用几尽。”茅盾《子夜》五:“刚才他很中意了 屠维岳,并且立即拔用,付以重任了。”
- 16.
新丰客释义:《旧唐书·马周传》载,马周 早年穷困不得志,初游 长安,路过 新丰,住于旅店中,受到店主的冷遇。 后到京城,住在大将 常何 家里,替 常何 向 唐太宗 写条陈,为 唐太宗 赏识,得到破格任用。后因以“新丰客”指怀才不遇,行旅在外遭冷落的人。唐 李贺《致酒行》:“吾闻 马 周 昔作 新丰 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 17.
月酉释义:建酉之月。 指旧历八月。《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咸熙 二年夏,巴郡 文立 从 洛阳 还 蜀,过见 周。周 语次,因书版示 立 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者谓 司马 也,月酉者谓八月也,至八月而 文王 果崩。”参见“月建”。
- 18.
杜门自絶释义:关闭大门,将自己与外界隔绝。《汉书·张陈王周传赞》:“及 吕后 時,事多故矣,平 竟自免,以智終。王陵 廷争,杜門自絶,亦各其志也。”《後汉书·卓茂传》:“及 莽 篡位,遣使賚玄纁、束帛,請爲國師,遂歐血托病,杜門自絶。”
- 19.
程效释义:⒈考核;衡量。 《礼记·儒行》“程功积事,推贤而进之”唐 孔颖达 疏:“言儒者欲举人之时,必程效其功绩,累其事,知其事堪可,乃推而进达之。”⒉谋求功效。《明史·刘宗周传》:“明年九月入都,上疏曰:‘陛下励精求治,宵旰靡寧,然程效太急,不免见小利而速近功,何以致 唐 虞 之治。’”按,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载此文,“效”作“効”。
- 20.
草间求活释义:指苟且偷生。《晋书·周传》:“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 草间:草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