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 [tóng xiāng]
1. 古地名。在今安徽省桐城县北。春秋时为桐国,汉改桐乡。《汉书·循吏传·朱邑》:“﹝朱邑﹞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后因以为官吏在任行惠政、有遗爱之典。
桐乡 引证解释
⒈ 古地名。在今 安徽省 桐城县 北。 春秋 时为 桐国,汉 改 桐乡。
引《汉书·循吏传·朱邑》:“﹝ 朱邑 ﹞少时为 舒桐乡 嗇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初 邑 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 桐乡 吏,其民爱我,必葬我 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 桐乡 民。’及死,其子葬之 桐乡 西郭外,民果共为 邑 起冢立祠,岁时祠祭。”
后因以为官吏在任行惠政、有遗爱之典。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之一:“齐 都无遗声, 桐乡 有餘謡。”
宋 梅尧臣 《卫尉邵少卿挽词》诗之一:“桐乡 归葬日,棠树去思人。”
清 唐孙华 《哭曹九咸明府》诗之二:“桐乡 遗惠在,尚説长官清。”
国语词典
桐乡 [tóng xiāng]
⒈ 地名。位于今安徽省桐城县北。春秋时为桐国地,汉时称为「桐乡」。
桐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单父释义:⒈春秋 鲁国 邑名。 故址在今 山东省 单县 南。孔子 弟子 宓子贱 为 单父 宰,甚得民心,孔子 美之。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后因以喻有治绩的郡县或官员。晋 潘尼《赠河阳》诗:“密生 化 单父,子奇 莅 东阿;桐乡 建遗烈,武城 播弦歌。”唐 刘得仁《送河池李明府之任》诗:“想得询民瘼,方称 单父 心。”⒉复姓。《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有 单父圣。
- 2.
告养释义:旧称官吏因父母年高,告归奉养。 清 钱泳《履园丛话·梦幻·注苏诗》:“桐乡 冯星实 先生 应榴,中 乾隆 辛巳恩科进士,歷官至 四川 布政使,告养回籍,从事 苏 诗。”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序》:“告养归来,凡有所经歷者,随意记録成帙。”
- 3.
大纛旗释义:桐乡大麻一带农村传统的地方民俗表演艺术,始于清道光时期,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
- 4.
大风岙释义:大风岙东为澄照乡;南大漈北山、石板接、黄泥槽、梅方坪、潘宅村等;西为标溪乡何庄村;北为梧桐乡高演村,该景点处于四乡交界地。
- 5.
文瑞楼释义:清 嘉庆 时 浙江 桐乡 人 金檀 的藏书楼名。
- 6.
柏椁释义:⒈亦作“栢槨”。见“柏椁”。⒉亦作“栢槨”。柏木作的外棺。《礼记·檀弓上》:“柏椁以端,长六尺。”孔颖达 疏:“柏椁者谓之椁用柏也。”《左传·定公元年》:“﹝ 魏子 ﹞还,卒於 宁。范献子 去其柏椁,以其未復命而田也。”杜预 注:“范献子 代 魏子 为政,去其柏椁,示贬之。”《后汉书·礼仪志下》:“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皆令赠印璽、玉柙银缕……使者治丧,穿作,柏椁,百官会送,如故事。”⒊泛指棺椁。宋 王禹偁《翟使君挽歌》之二:“岂唯存栢槨,亦合葬桐乡。”
- 7.
檇李释义:⒈果名。李子的一种品种,果实皮鲜红,汁多,味甜,以浙江桐乡出产的最著名。⒉古地名。在今浙江省嘉兴县一带。
- 8.
茅盾释义:(1896—1981)中国现代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21年与郑振铎等组织文学研究会,并主编《小说月报》。1927年起创作了中篇小说《蚀》三部曲。1932年完成长篇小说《子夜》,以吴荪甫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和赵伯韬为代表的官僚买办资本家的斗争为主线,广泛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生活。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从事文化部门的领导工作。有《茅盾全集》。
- 9.
语儿乡释义:古地名。今 浙江省 桐乡县 西南。
- 10.
陆费姓释义:“陆费”属于联姻合姓为氏。 许多姓氏学书籍均有记载:清朝时期,湖南巡抚陆费恩洪,原因父为陆氏,母为费氏,兼桃两族,合为陆费氏。浙江省桐乡是陆费氏的发源地,今嘉兴、上海、北京、台湾省、香港特区、美国、新加坡等地,均有陆费氏族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