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柘枝舞 柘枝舞的意思
zhèzhī

柘枝舞

简体柘枝舞
繁体
拼音zhè zhī wǔ
注音ㄓㄜˋ ㄓ ㄨˇ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è,(1) 落叶灌木或乔木,树皮有长刺,叶卵形,可以喂蚕,皮可以染黄色,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组词】:柘黄。柘蚕。柘丝。(2) 古同“蔗”,甘蔗。

zhī qí,(1)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组词】:树枝。枝干(gàn )。竹枝。节外生枝。枝柯。枝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2) 量词,指杆形的。【组词】:一枝铅笔。(3) 古同“支”,支持,分支。 ◎ 古同“歧”,岔。

wǔ,(1)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组词】: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2) 耍弄。【组词】:舞弊。舞文弄墨。

基本含义

形容人们在困境中仍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被困难所压倒。

柘枝舞的意思

柘枝舞 [zhè zhī wǔ]

1. 唐代西北民族舞蹈。自西域石国(今苏联·中亚塔什干一带)传来。最初为女子独舞,舞姿矫健,节奏多变,大多以鼓伴奏。后来有双人舞,名《双柘枝》。又有二女童藏于莲花形道具中,花瓣开放,出而对舞,女童帽施金铃,舞时转动作声。

柘枝舞 引证解释

⒈ 唐 代西北民族舞蹈。自西域 石国 (今 苏联 中亚塔什干 一带)传来。最初为女子独舞,舞姿矫健,节奏多变,大多以鼓伴奏。后来有双人舞,名《双柘枝》。又有二女童藏于莲花形道具中,花瓣开放,出而对舞,女童帽施金铃,舞时转动作声。 宋 时发展为多人队舞。参阅《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五·柘枝词》 宋 郭茂倩 题解、《宋史·乐志十七》。

宋 梅尧臣 《和永叔柘枝歌》:“始知事简乐民和,不厌来观柘枝舞。”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西域乐舞在 长安 处于压倒 中国 乐舞的优势,是在 开元 天宝 间……柘枝舞女着窄袖薄罗衫。”


柘枝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无骨释义:⒈指人体中没有骨的部位。《礼记·深衣》:“带,下毋厌髀,上毋厌胁,当无骨者。”郑玄 注:“当骨,缓急难为中也。”⒉体无骨骼。形容体态柔软轻盈。《尸子》卷下:“徐偃王 有筋而无骨。”《飞燕外传》:“丰若有肌,柔若无骨。”唐 刘禹锡《观柘枝舞》诗之二:“体轻似无骨,观者皆耸神。”⒊以指无骨虫。《吕氏春秋·任数》:“不至则不知,不知则不信,无骨者不可令知冰。”高诱 注:“若无骨之虫,春生秋死,不知冬寒之有冰雪。”⒋不要折伤骨骼。《国语·晋语九》:“夷请无筋无骨,无面伤,无败用,无陨惧。”韦昭 注:“无骨,无
    • 2.
      柘枝词释义:跳柘枝舞时所唱之词。
    • 3.
      柘枝队释义:宋 时柘枝舞的大型舞队。
    • 4.
      柘枝颠释义:谓酷爱柘枝舞者。 指宋寇准。
    • 5.
      柘枝释义:⒈柘枝舞的省称。唐 章孝标《柘枝》诗:“柘枝初出鼓声招,花鈿罗衫耸细腰。”清 吴伟业《赠妓朗圆》诗:“轻靴窄袖柘枝装,舞罢斜身倚玉床。”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胡腾、胡旋和柘枝都由女伎歌舞。”⒉荔枝的一种。宋 黄庭坚《次韵任道食荔支有感》之二:“五月照江鸭头緑,六月连山柘枝红。”任渊 注:“山谷《与王观復书》云:‘今年 戎州 荔子盛登,一种柘枝头出於 遏腊平,大如鷄卵,味极美。’”
    • 6.
      柘枝妓释义:以跳柘枝舞为业的女艺人。
    • 7.
      柘枝娘释义:跳柘枝舞的女艺人。
    • 8.
      柘舞释义:即柘枝舞。
    • 9.
      柘袖释义:柘枝舞者的衣袖。借指舞女。
    • 10.
      民和释义:⒈民众和睦团结。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晋 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二:“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宋 梅尧臣《和永叔柘枝歌》:“始知事简乐民和,不厌来观柘枝舞。”⒉民众的信赖。《史记·楚世家》:“熊渠 甚得 江 汉 间民和。”《汉书·萧何传》:“客又説 何 曰:‘……君初入 关,本得百姓心,十餘年矣,皆附君,尚復孳孳得民和。’”《梁书·止足传·顾宪之》:“﹝ 顾宪之 ﹞性又清俭,彊力为政,甚得民和。”
    • 11.
      边思释义:边人的乡思。唐 杜审言 《春日江津游望》诗:“旅客摇边思,春江弄晚晴。” 唐 翁绶 《陇头吟》:“马嘶斜日朔风急,雁过寒云边思长。” 唐 卢肇 《湖南观双柘枝舞赋》:“一曲曲兮春恨深,一声声兮边思发。”
柘枝舞是什么意思 柘枝舞读音 怎么读 柘枝舞,拼音是zhè zhī wǔ,柘枝舞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柘枝舞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