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军 [yíng jūn]
1. 构筑营垒;驻扎军队。
营军 引证解释
⒈ 构筑营垒;驻扎军队。 《左传·庄公四年》:“令尹 鬭祁 、莫敖 屈重 除道梁 溠,营军临 随。
引随 人惧,行成。”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雄牝城》:“营军趣舍,毋回名水,伤气弱志,可击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驱緑林之散卒,拒 驪山 之叛徒,营军梁 溠,蒐乘 巴渝。”
唐 韩愈 《唐银青光禄大夫襄阳郡王平阳路公神道碑铭》:“作 响山亭,营军于左右。”
营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垒舍释义:犹营房。 《周礼·夏官·量人》:“营军之垒舍,量其市朝州涂军社之所里。”孙诒让 正义:“营军之垒舍者,军所止之处,则外周帀为壁垒,又於垒中为舘舍。《尉繚子·战威篇》云‘军垒成而后舍’是也。”
- 2.
州涂释义:绕城之道。 《周礼·夏官·量人》:“营军之垒舍,量其市朝州涂,军社之所里。”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量其市朝州涂,还市朝而为道也。”参见“州道”。
- 3.
节级释义:⒈次第。 《魏书·释老志》:“年常度僧……若无精行,不得滥採。若取非人,刺史为首,以违旨论,太守、县令、纲僚节级连坐,统及维那移五百里外异州为僧。”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钵逻耶伽国》:“备极珍玩,穷诸上饌,如是节级,莫不周施。”宋 沉括《梦溪笔谈·药议》:“其意以为药虽众,主病者专在一物,其他则节级相为用,大略相统制,如此为宜。”⒉唐 宋 时低级武职官员。唐 无名氏《炀帝开河记》:“又令少年驍卒五万人各执杖督工为吏,如节级、队长之类。”《旧唐书·懿宗纪》:“如本厢本将,今后有节级员闕,且以行营军健量材差置
- 4.
营军释义:构筑营垒;驻扎军队。 《左传·庄公四年》:“令尹 鬭祁、莫敖 屈重 除道梁 溠,营军临 随。随 人惧,行成。”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雄牝城》:“营军趣舍,毋回名水,伤气弱志,可击也。”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驱緑林之散卒,拒 驪山 之叛徒,营军梁 溠,蒐乘 巴渝。”唐 韩愈《唐银青光禄大夫襄阳郡王平阳路公神道碑铭》:“作 响山亭,营军于左右。”
- 5.
除道释义:⒈开辟、修治道路。 《左传·庄公四年》:“令尹 鬭祁、莫敖 屈重 除道梁 溠,营军临 随。”杨伯峻 注:“除道,犹开路。”《国语·周语中》:“九月除道,十月成梁。”韦昭 注:“除道所以便行旅,成梁所以便民,使不涉也。”《新唐书·陈子昂传》:“今撤山 羌,开阪险,使贼得收奔亡以攻边,是除道待贼,举 蜀 以遗之。”⒉犹清道。《战国策·秦策一》:“父母闻之,清宫除道。”汉 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王闻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清 黄景仁《入市》诗:“喧填騶从除道来,呼声直欲缘云上。”参见“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