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卫 [yíng wèi]
1. 军营护卫。
2. 指营门卫士。
3. 护卫。
4. 指军营。
6. 中医指血气之作用。
营卫 引证解释
⒈ 军营护卫。
引《史记·五帝本纪》:“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⒉ 指营门卫士。
引《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樊噲 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 噲,噲 直撞入,立帐下。”
⒊ 护卫。
引《三国志·魏志·任峻传》:“贼数寇钞絶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陈以营卫之,贼不敢近。”
《云笈七籤》卷一〇五:“入山求芝草灵药,所欲皆得,山神玉女自来营卫,狼虎百害不敢犯近。”
⒋ 指军营。
引《新唐书·陆贽传》:“夫 关中,王业根本在焉。豪杰之在 关中 者,与籍於营卫不殊。”
清 何琇 《樵香小记·翚帅师》:“古者兵出于农,有事则聚而授甲,役竣则散而归田,非有营卫之屯聚,方镇之瓜分,可籍之以为变。”
⒌ 中医指血气之作用。
引《灵枢经·营卫生会》:“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
宋 梅尧臣 《汝州王待制以长篇劝予复饮酒因谢之》诗:“前因饮酒多,乃苦伤营卫。”
清 戴震 《答彭进士允初书》:“饮食之化为营卫,为肌髓,形可并而一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凡所浴顥气则新絶,凡所遇思潮则新絶,顾环流其营卫者,则依然 炎 黄 之血也。”
国语词典
营卫 [yíng wèi]
⒈ 护卫。
引《三国志·卷一六·魏书·任峻传》:「贼数寇钞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陈以营卫之,贼不敢进。」
⒉ 军营。
引《新唐书·卷一五七·陆贽传》:「夫关中,王业根本在焉。豪桀之在关中者,与籍于营卫不殊。」
⒊ 中医上指气血的作用。有清者为营、浊者为卫之说,当指动脉静脉血。也作「荣卫」 。
营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焦如雾释义:中医术语。指上焦心肺宣散营卫之气像雾露一样,轻清弥漫,灌溉全身。
- 2.
云师释义:⒈黄帝 时的官名。 《左传·昭公十七年》:“昔者 黄帝氏 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杜预 注:“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南齐书·百官志赞》:“百官分置,惟皇是职,云师鸟纪,各有其式。”南朝 陈 徐陵《劝进梁元帝表》:“云师火帝,非无战阵之风;尧 誓 汤 征,咸用干戈之道。”⒉云神。唐 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 3.
卒使释义:差役。汉 贾谊《新书·匈奴》:“夫关市者,固 匈奴 所犯 滑 而深求也,愿上遣使厚与之和,以不得已许之大市。使者反因於要险之所,多为凿开,众而延之,关吏卒使,足以自守。汉 王充《论衡·死伪》:人君之威固严人臣,营卫卒使固多众。”
- 4.
句陈释义:⒈星名。《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饗歌》:“句陈乍转,华盖徐移。”陈世宜《得孟硕狱中诗依韵奉怀》:“苍頡 当年曾夜哭,句陈有象是天机。”该星主天子六军将军,因用以代称禁军。唐 皇甫冉《东郊迎春》诗:“句陈霜骑肃,御道雨师清。”明 张居正《人主保身以保民论》:“句陈营卫,所以养安也。”⒉六壬(阴阳五行)占术中的十二神将之一。宋 沉括《梦溪笔谈·象数》:“六壬有十二神将,以义求之,止合有十一神将:贵人为之主,其前有五将,谓腾蛇、朱雀、六合、句陈、青龙也,此木火之神在方左者;其后有五将,谓天后、太阴、真武
- 5.
合族释义:⒈聚集全族的人。 《礼记·大传》:“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繆。”孔颖达 疏:“合族以食者,言旁治昆弟之时,合会族人以食之,礼又次序族人以昭穆之事。”《孔丛子·独治》:“先王制礼,虽国君有合族之道,宗人掌其列。”《辽史·营卫志中》:“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 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处。”⒉全族,全族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不知我们 潮州 人杀了他合族,还是我们 潮州 人□了他的祖宗,他造了这箇謡言,还要刻起书来,这不要气死人么!”⒊犹联宗。谓同姓而非一族的人联合为一族。《晋书·孙旂传》
- 6.
头鹅释义:指 辽 金 皇帝春天狩猎时最初捕得的大天鹅。《辽史·营卫志中》:“皇帝得头鹅,荐庙,羣臣各献酒果,举乐。”明 陶宗仪《辍耕录·昔宝赤》:“昔宝赤,鹰房之执役者,每岁以所养海青获头鹅者,赏黄金壹锭。头鹅,天鹅也,以首得之,又重过三十餘斤,且以进御膳,故曰头。”《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二年》:“辛亥,金 主获头鹅,遣使荐山陵,自是岁以为常。”
- 7.
夷离堇释义:官名。契丹族各部军事首领的名称。《辽史·营卫志下》:“天赞 元年,以强大难制,析五石烈为五院,六爪为六院,各置夷离堇。”按,《辽史·国语解》:“夷离堇,统军马大官。”
- 8.
帐下释义:⒈营帐中。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樊噲 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 噲,噲 直撞入,立帐下。”唐 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清 严遂成《三垂冈》诗:“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樽前老泪多。”⒉指将帅的部下。《后汉书·董卓传》:“韩遂 走 金城 羌 中,为其帐下所杀。”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 刘靖 ﹞乃使帐下 丁鸿 督军士千人,以 嘉平 二年立遏于水。”唐 王维《献始兴公》诗:“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清 吴伟业《临江参军》诗:“日暮箭鏃尽,左右刀鋋集,帐
- 9.
御营释义:⒈帝王亲征或出巡时驻跸的营帐。 唐 宋之问《扈从登封告成颂》诗:“后骑迴天苑,前山入御营。”元 耶律楚材《用李德恒韵寄景贤》诗:“牢落十年扈御营,瑶琴忘尽水仙声。酷思诗酒闲中乐,见説干戈梦里惊。”清 昭槤《啸亭杂录·御营制度》:“凡列圣每岁秋獮 木兰,巡幸直省,除近畿数处建行宫外,其他皆驻蹕牙帐,名曰御营。亦崇尚俭朴,兼不忘本之意也。”绍剧《龙虎斗》第二场:“统率雄师我为尊,御营还有圣明君。”⒉营卫;护卫。御,通“御”。汉 班固《十八侯铭·太尉绛侯周勃》:“懿懿太尉,惇厚朴诚,辅翼受命,应节御营。”宋 岳
- 10.
方镇释义:指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如 晋 持节都督,唐 观察使、节度使、经略等。辽 金 时皆有其职。清 吴廷燮 著有 唐、辽、金《方镇年表》,可参阅。《晋书·范宁传》:“方镇去官,皆割精兵器仗以为送故,米布之属不可称计。”《新唐书·裴均传》:“德宗 以 均 任方镇,欲遂相之。”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一:“开元 九年置 朔方 节度,自是始有方镇。”清 何琇《樵香小记·翚帅师》:“古者兵出於农,有事则聚而授甲役,竣则散而归田,非有营卫之屯聚,方镇之瓜分,可籍之以为变。”
- 11.
春尽释义:⒈春去,春天结束。 《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薪采者也”汉 何休 注:“金主芟艾,而正以春尽木火当燃之际,举此为文,知庶人采樵薪者。”唐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桂岭 瘴来云似墨,洞庭 春尽水如天。”《辽史·营卫志中》:“弋猎网钩,春尽乃还。”⒉谓青春逝去或容颜衰减。明 高启《听教坊旧妓郭芳卿弟子陈氏歌》诗:“闭门春尽无人问,縞袂春裙不理妆。”
- 12.
痹论释义:一种病,指经络阻滞,营卫滞涩。
- 13.
草衣释义:⒈编草为衣。 南朝 齐 萧子良《陈时政密启》之二:“民特尤贫,连年失稔,草衣藿食,稍有流亡。”《辽史·营卫志上》:“上古之世,草衣木食,巢居穴处,熙熙于于,不求不争。”清 昭槤《啸亭杂录·梁提督》:“公因率众卒,草衣卉服,自丛嵐叠嶂间以刀掘路,士卒各怀一铁钉,踵跡相接,攀钉而上。”⒉引申为粗劣的衣服。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王绩》:“论曰:唐 兴迨季叶,治日少而乱日多,虽草衣带索,罕得安居。”明 郑若庸《玉玦记·投贤》:“官人既无处去,只在老汉家中权住,温习经史。草衣糲饭,不须挂心。”⒊隐者的衣着。《后汉
- 14.
荣卫释义:⒈营卫,保卫。⒉中医学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荣气行于脉中,属阴,卫气行于脉外,属阳。荣卫二气散布全身,内外相贯,运行不已,对人体起着滋养和保卫作用。⒊泛指气血、身体。
- 15.
营腠释义:营卫腠理。
- 16.
调营释义:调理营卫。营卫,精气。
- 17.
贡篚释义:⒈《书·禹贡》:“厥贡漆丝,厥篚织文。”孔颖达 疏:“篚是入贡之时盛在於篚。”后因用“贡篚”指进贡,贡献。晋 左思《魏都赋》:“襁负賮贄,重译贡篚。”明 何景明《送杭宪副兵备天津》诗:“百年贡篚通南极,万里旌旄属上游。”⒉指贡物、贡品。《后汉书·孔融传》:“案 表 跋扈,擅诛列侯,遏絶詔命,断盗贡篚,招呼元恶,以自营卫。”清 叶廷琯《吹网录·明道二年贡砚铭》:“盖 宋 人本重龙尾砚,故岁取以充贡篚。”
- 18.
边旁释义:⒈靠近边界的地方。《尔雅·释诂下》“疆、界、边、卫、圉,垂也”晋 郭璞 注:“疆埸、竟界、边旁、营卫、守圉,皆在外垂也。”⒉犹旁边。《敦煌变文集·董永变文》:“董仲 长年到七岁,街头由喜(游戏)道边旁。”清 杨潮观《信陵君义葬金钗》:“幸喜得扬兵西上,奈怕强 秦 似虎狼,仍袖手在边旁。”沙汀《催粮》:“那个等在边旁的 刘老三 忽然烦躁起来。”一本作“旁边”。⒊犹偏旁。明 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其楷书笔法似 沉度,而草书则从 张颠 怀素,间杂以篆籀边旁。”
- 19.
鋭眦释义:指外眼角。鋭眦造句指外眼角。《灵枢经·癫狂》:“目眥外决於面者为鋭眥,在内近鼻者为内眥。”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三焦手少阳脉附营卫三焦府一之十》:“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於颊,至目鋭眥。”
- 20.
锐眦释义:指外眼角。《灵枢经·癫狂》:“目眥外决於面者为鋭眥,在内近鼻者为内眥。”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三焦手少阳脉附营卫三焦府一之十》:“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於颊,至目鋭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