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警戒 警戒的意思
jǐngjiè

警戒

简体警戒
繁体
拼音jǐng jiè
注音ㄐㄧㄥˇ ㄐㄧㄝˋ
结构AB式
词性动词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ǐng,(1) 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戒备,告诫。【组词】:警卫。警世。警告。警戒。警备。警惕。警省(xǐng )(警惕醒悟)。(2) 需要戒备的事件或消息。【组词】:警号。警报。警钟。(3) 感觉敏锐,见解独到。【组词】:警句。警觉(jué)。机警。(4) 国家维持社会秩序和治安的武装力量。【组词】:警察。警士。

jiè,(1) 防备。【组词】:戒心。戒备。戒严。戒骄戒躁。(2) 革除不良嗜好。【组词】:戒除。戒烟。(3)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组词】:戒刀。戒尺。斋戒。(4) 准备。【组词】:戒途。戒装。(5) 古同“界”,界限。

基本含义

警惕、提防、小心

警戒的意思

警戒 [jǐng jiè]

1. 告诫,使注意改正错误。

[ warn; ]

2. 部队为防止敌人突然袭击、敌方侦察员的潜入等而高度警备。

[ outpost; ]

警戒 引证解释

⒈ 告戒使之注意。

《周礼·天官·宰夫》:“正岁则以灋警戒羣吏,令脩宫中之职事。”
郑玄 注:“警,勑之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夫箴诵於官,铭题於器,名目虽异,而警戒实同。”
夏征农 《一篇嫁女人的帐》:“这种赤膊鬼,如果不警戒他一次,真要无法无天的。”

⒉ 警惕防备。

《荀子·议兵》:“用百里之国,则将有千里之听;用千里之国,则将有四海之听;必将聪明警戒,和传而一。”
《汉书·王尊传》:“往者 南山 盗贼阻山横行,剽劫良民,杀奉法吏,道路不通,城门至以警戒。。”
宋 晁补之 《代谢求亲启》:“某女方妙年龄,未闲警戒,采苹南涧,虽法度之可追;如 舜 同车,顾德音之未著。”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九章:“由于昨天的猜想, 道静 对这个人开始有了一点儿警戒。”

⒊ 犹警卫。戒备以防意外的人。

沙汀 《磁力》:“她是那阿哥安置在母亲旁边的警戒。”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三章:“疤虎 说那是村里的敌人派出去的警戒。”


国语词典

警戒 [jǐng jiè]

⒈ 告诫,以使人注意。

《三国志·卷六五·吴书·贺邵传》:「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

戒备 警惕 警觉

信赖

⒉ 警备防守。

《汉书·卷七六·王尊传》:「往者南山盗贼阻山横行,剽劫良民,杀奉法吏,道路不通,城门至以警戒。」

⒊ 为防止敌人间谍、观测、渗透、破坏、骚扰、奇袭等威胁,俾获致预警与战备,以确保部队的安全,称为「警戒」。


警戒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警惕释义: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警觉:警惕敌人的破坏活动。提高警惕。
    • 2.
      警觉释义:⒈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提高警觉。高度的警觉性。⒉敏锐地感觉到:他对事态的严重性有所警觉。
    • 3.
      戒备释义:⒈警戒防备:戒备森严。 ⒉对人有戒心而加以防备:你对他应有所戒备。

警戒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信赖释义:信任并依靠:他是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警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严释义:唐 代皇帝御朝前搥鼓三次,以示警戒,并按照一、二、三鼓进行相应准备,谓之三严。
    • 2.
      三步一岗释义:指负责警戒的人员比较密集,守卫、防备的级别较高,如临大敌。
    • 3.
      上岗释义:⒈到执行守卫、警戒等任务的岗位:警察上岗指挥交通。⒉到工作岗位工作:持证上岗。只有达到服务标准的营业员才能上岗。
    • 4.
      下岗释义:⒈离开执行守卫、警戒等任务的岗位:夜深了,交警仍未下岗。 ⒉职工因企业破产、裁减人员等原因失去工作岗位:下岗待业。
    • 5.
      不丧匕鬯释义:《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孙星衍 集解引 郑玄 曰:“雷发声,闻于百里,古者诸侯之象。诸侯之教令,能警戒其国内,则守其宗庙社稷,为之祭主,不亡匕与鬯也。”匕、鬯,古代祭祀宗庙用物,借指宗庙祭祀。后以“不丧匕鬯”形容军纪严明,百姓安堵,不废宗庙祭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议和·蔡专使元培代表布告全国文》:“袁公 之威望,与其旧部将士之忠义,方 清 摄政王解职,及 清 帝退位,至危逼之时期,尚能镇摄全京,不丧匕鬯;至於今日,復何疑虑!”
    • 6.
      不惩释义:⒈不制止。⒉不戒惧;不警戒。
    • 7.
      严警释义:严密警戒。
    • 8.
      以一儆百释义:惩罚一个人以警戒众人。同“以一警百”。
    • 9.
      以一警百释义:惩罚一人来警戒众人。《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 10.
      会哨释义:⒈分班出巡警戒人员在预定的时间和地点会齐巡逻,称“会哨”。明 唐顺之《公移·牌》:“请严督三处领水兵官整备船舰,昼夜紧守三门,勤勤会哨以防春汛。”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四:“中国 之师船,苟无海贼之警,即终年停泊,虽有出巡会哨之文,皆潜泊於近嶴内岛无人之地。”刘笃庆《把敌人挤出蒲阁寨》:“没多久,把敌人的维持区挤得由三十里缩小到五里以内,同三交据点的会哨也不得不停止。”⒉指巡查人员定时会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每天晚上,各厂的委员、司事都轮班查夜,就是总办、提调也每夜轮流着到处稽查;到半夜时
    • 11.
      佩韦释义:韦皮性柔韧,性急者佩之以自警戒。
    • 12.
      佩韦佩弦释义:韦:熟牛皮,弦:弓弦。 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
    • 13.
      偃柝释义:打更的梆子藏而不用,表示世道太平,无须警戒。
    • 14.
      儆励释义:警戒策励。《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帝﹞谓宰相曰:‘汉 制,刺史以天条问事,诸葛亮 有武臣七戒,朕今参求要道以儆励羣臣。’”《“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工界诸公﹞应当随学商二界之后,以消极罢工手段,儆励政府。”
    • 15.
      儆备释义:警戒防备。
    • 16.
      儆息释义:警戒慰勉。
    • 17.
      儆戒释义:同“警戒”
    • 18.
      儆跸释义:谓在皇帝出入经过的地方严加戒备,断绝行人。儆,警戒;跸,清道。
    • 19.
      先戒释义:⒈预先戒备。 ⒉开路警戒。
    • 20.
      军民联防释义:军队、民兵和人民群众在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共同保卫国家安全的组织形式。在平时,共同执行巡逻、侦察、警戒、防空、防特、防空降等任务;在战时,共同打击和歼灭入侵之敌。

警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严释义:唐 代皇帝御朝前搥鼓三次,以示警戒,并按照一、二、三鼓进行相应准备,谓之三严。
    • 2.
      三步一岗释义:指负责警戒的人员比较密集,守卫、防备的级别较高,如临大敌。
    • 3.
      上岗释义:⒈到执行守卫、警戒等任务的岗位:警察上岗指挥交通。⒉到工作岗位工作:持证上岗。只有达到服务标准的营业员才能上岗。
    • 4.
      下岗释义:⒈离开执行守卫、警戒等任务的岗位:夜深了,交警仍未下岗。 ⒉职工因企业破产、裁减人员等原因失去工作岗位:下岗待业。
    • 5.
      不丧匕鬯释义:《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孙星衍 集解引 郑玄 曰:“雷发声,闻于百里,古者诸侯之象。诸侯之教令,能警戒其国内,则守其宗庙社稷,为之祭主,不亡匕与鬯也。”匕、鬯,古代祭祀宗庙用物,借指宗庙祭祀。后以“不丧匕鬯”形容军纪严明,百姓安堵,不废宗庙祭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议和·蔡专使元培代表布告全国文》:“袁公 之威望,与其旧部将士之忠义,方 清 摄政王解职,及 清 帝退位,至危逼之时期,尚能镇摄全京,不丧匕鬯;至於今日,復何疑虑!”
    • 6.
      不惩释义:⒈不制止。⒉不戒惧;不警戒。
    • 7.
      严警释义:严密警戒。
    • 8.
      以一儆百释义:惩罚一个人以警戒众人。同“以一警百”。
    • 9.
      以一警百释义:惩罚一人来警戒众人。《汉书·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 10.
      会哨释义:⒈分班出巡警戒人员在预定的时间和地点会齐巡逻,称“会哨”。明 唐顺之《公移·牌》:“请严督三处领水兵官整备船舰,昼夜紧守三门,勤勤会哨以防春汛。”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四:“中国 之师船,苟无海贼之警,即终年停泊,虽有出巡会哨之文,皆潜泊於近嶴内岛无人之地。”刘笃庆《把敌人挤出蒲阁寨》:“没多久,把敌人的维持区挤得由三十里缩小到五里以内,同三交据点的会哨也不得不停止。”⒉指巡查人员定时会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每天晚上,各厂的委员、司事都轮班查夜,就是总办、提调也每夜轮流着到处稽查;到半夜时
    • 11.
      佩韦释义:韦皮性柔韧,性急者佩之以自警戒。
    • 12.
      佩韦佩弦释义:韦:熟牛皮,弦:弓弦。 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
    • 13.
      偃柝释义:打更的梆子藏而不用,表示世道太平,无须警戒。
    • 14.
      儆励释义:警戒策励。《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帝﹞谓宰相曰:‘汉 制,刺史以天条问事,诸葛亮 有武臣七戒,朕今参求要道以儆励羣臣。’”《“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工界诸公﹞应当随学商二界之后,以消极罢工手段,儆励政府。”
    • 15.
      儆备释义:警戒防备。
    • 16.
      儆息释义:警戒慰勉。
    • 17.
      儆戒释义:同“警戒”
    • 18.
      儆跸释义:谓在皇帝出入经过的地方严加戒备,断绝行人。儆,警戒;跸,清道。
    • 19.
      先戒释义:⒈预先戒备。 ⒉开路警戒。
    • 20.
      军民联防释义:军队、民兵和人民群众在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共同保卫国家安全的组织形式。在平时,共同执行巡逻、侦察、警戒、防空、防特、防空降等任务;在战时,共同打击和歼灭入侵之敌。

警戒造句

1.在盛世之际,主政者就要对潜伏在社会的危机有所警戒,防微杜渐,才能长治久安。

2.所谓“援湘”北军不肯开赴前方作战,仅负警戒后方之责,显然具有“黄雀在后”的野心。

3.最近一直下雨,闽江发了大水,洪峰一度逼近警戒线。

4.愿你们的后裔敬虔有加!愿你们对后裔的教导,乃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你们自己也要如此,遵行主的旨意。

5.目前局势动荡不定,有武装士兵在街道上警戒

6.洪水的水位已经超过了警戒线,而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情势危如累卵。

警戒(jingj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警戒是什么意思 警戒读音 怎么读 警戒,拼音是jǐng jiè,警戒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警戒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