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境界 境界的意思
jìngjiè

境界

简体境界
繁体
拼音jìng jiè
注音ㄐ一ㄥˋ ㄐ一ㄝˋ
结构AB式
词性名词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ng,(1) 疆界,边界。【组词】:境界。国境。入境。出境。边境。(2) 地方,区域,处所。【组词】:无人之境。佳境。环境。身临其境。(3) 状况,地步。【组词】:境况。顺境。逆境。困境。事过境迁。境遇。意境。

jiè,(1) 边境,一个区域的边限。【例句】:界石(标志地界的石碑或石块)。界标。界址。界线(❶两个地区分界的线;❷不同事物的分界;❸某些事物的边缘)。界限(❶不同事物的分界;❷尽头处,限度)。地界。(2) 范围。【组词】:眼界。世界。自然界。(3) 按职业或性别等所划的人群范围。【组词】:教育界。科学界。各界人士。(4) 指大自然中动物、植物、矿物等的最大的类别。【组词】:无机界。有机界。(5) 地层系统分类的最高一级,相当于地质年代中的“代”。“界”以下为“系”。

基本含义

境界指一个人的修养、素质、水平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程度。

境界的意思

境界 [jìng jiè]

1. 边界,疆界。

[ boundary; ]

2. 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呈现出的情况。

思想境界高。

[ realm; ]

3. 处境。

境界危恶。——宋·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

[ condition; ]

境界 引证解释

⒈ 疆界;土地的界限。

《诗·大雅·江汉》“于疆于理” 汉 郑玄 笺:“召公 于有叛戾之国,则往正其境界,脩其分理。”
《后汉书·仲长统传》:“当更制其境界,使远者不过二百里。”
《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李存璋 引兵侵犯 山东 境界。”
清 费锡琮 《登北固山》诗:“境界分 吴 楚,波涛混海天。”

⒉ 境况;情景。

宋 陆游 《怀昔》诗:“老来境界全非昨,卧看縈帘一缕香。”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梦寐中所见境界,无非北方幼时熟游之地。”

⒊ 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亦特指诗、文、画等的意境。

《无量寿经》卷上:“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七:“奥险半平淡,文章悟境界。”
王国维 《人间词话》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徐迟 《牡丹》:“那时被称为汉剧大王的老生 余洪元 已到达了艺术上的成熟阶段。每次演出,他都进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国语词典

境界 [jìng jiè]

⒈ 疆界。

《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不知境界之所接,名古莽之国。」
《三国演义·第五二回》:「旗开处,推出一辆四轮车,车大斧,厉声高叫:『反贼安敢侵我境界!』」

田地

⒉ 场所、地方。

辽·耶律楚材〈外道李浩和景贤霏字韵予再和呈景贤〉诗:「我爱北天真境界,乾坤一色雪花霏。」
《西游记·第二九回》:「若再来犯我境界,断乎不饶!」

⒊ 情况、层次。也作「境地」。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人居世间,总被他颠颠倒倒,就是那空幻不实,境界偶然。」
《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同一个年、月、日、时,一个是这般境界,一个是那般境界,判然不合。」

⒋ 诗词或艺术品所呈现的境域,以及所表现的层次与特质。


境界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地步释义:⒈景况;境地(多指 不好的):没曾想落到这个地步。⒉周转回旋的余地:留地步。⒊(达到的)程度:达到了无以复 加的地步。
    • 2.
      境地释义:⒈生活上或工作上遇到的情况:处于孤立的境地。⒉境界
    • 3.
      田产释义:个人、团体等所拥有的田地。
    • 4.
      田地释义:⒈耕种的土地。⒉地步:没想到如今落到这步田地。
    • 5.
      田野释义:田地和原野:田野上一片碧绿。

境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境释义:⒈一个地方。 晋 葛洪《抱朴子·百里》:“牧守虽贤而令长不堪,则国事不举,万机有闕,其损败岂徒止乎一境而已哉!”《南史·王诞传》:“孙伯符 岂不欲留 华子鱼,但以一境不容二君耳。”⒉全境。《后汉书·桥玄传》:“为 汉阳 太守,时 上邽 令 皇甫禎 有臧罪,玄 收考髠笞,死於 冀市,一境皆震。”《水浒传》第三十回:“快活林 一境之人,都知 武松 了得,那一个不来拜见 武松。”清 冯桂芬《江苏减赋记》:“余议用…… 顾亭林《日知録》所谓一境通摊之法,以所少之数均分於合县田中行之。”⒊一种境界。《景德传灯录·
    • 2.
      一家春释义:形容美好独特的境界。
    • 3.
      一念通天释义:只要一心一意去做,就可以通向最高的境界。
    • 4.
      一步登天释义:比喻一下子达到最高的境界或程度,也比喻地位一下子升得非常高。
    • 5.
      三有释义:⒈佛教语。谓三界之生死。一、欲有,欲界之生死;二、色有,色界之生死;三、无色有,无色界之生死。佛教认为三界之生死境界有因有果,故谓之有。⒉指仁慈、节俭、不为天下先这三种美德。
    • 6.
      上乘释义:⒈乘(chéng)。佛教指大乘。⒉乘(chéng)。借指(文学艺术)高妙的境界,或(一般事物)质量较高,上等。⒊乘(shèng)。古称四马共驾一车为上乘。
    • 7.
      上善如水释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
    • 8.
      下乘释义:本佛教用语,就是“小乘”。 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乘之作。
    • 9.
      不变随缘释义:佛曰:“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不变随缘”是佛教化众生的一种境界。
    • 10.
      不可思议释义: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后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 11.
      不尽完美释义:指的是未能达到心中所理想和期盼的完美境界。尽:完全达到。完美:完备美好;没有缺陷,是心里遐想的世界。
    • 12.
      不死不生释义:谓超脱生死的境界。
    • 13.
      丹阳释义:⒈铜的别称。⒉道教谓煅粉点铜之术。⒊佛教所谓超脱尘世的境界。
    • 14.
      主静释义:宋 明 理学家的道德修养方法。渊源于古代儒家(《礼记·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并参杂佛、道的寂静无为思想。“主静”一语首由 周敦颐 在其《太极图说》中提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他用未有天地以前的“无极”原来是“静”的,来证明人的天性本来也是“静”的,由于后天染上了“欲”,故须通过“无欲”工夫,以求达到“静”的境界(“无欲故静”)。以后它一直是理学的主要思想。
    • 15.
      乐全释义:⒈指道家所谓超脱哀乐之情、无往而不适的境界。⒉谓以完美为乐。
    • 16.
      乐极释义:谓音乐达到中和的境界。
    • 17.
      九品莲池释义:佛教语。西方极乐世界九品莲台的所在地。指化生境界。
    • 18.
      书海泛舟释义:把书和知识比作海洋,读书就好像在泛舟于水上,既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又表达出追去知识的一种轻松的境界。
    • 19.
      了岸释义:犹彼岸。佛教喻超脱生死的境界。
    • 20.
      五至释义:⒈谓志、诗、礼、乐、哀达到的最高境界。⒉五种标准。

境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境释义:⒈一个地方。 晋 葛洪《抱朴子·百里》:“牧守虽贤而令长不堪,则国事不举,万机有闕,其损败岂徒止乎一境而已哉!”《南史·王诞传》:“孙伯符 岂不欲留 华子鱼,但以一境不容二君耳。”⒉全境。《后汉书·桥玄传》:“为 汉阳 太守,时 上邽 令 皇甫禎 有臧罪,玄 收考髠笞,死於 冀市,一境皆震。”《水浒传》第三十回:“快活林 一境之人,都知 武松 了得,那一个不来拜见 武松。”清 冯桂芬《江苏减赋记》:“余议用…… 顾亭林《日知録》所谓一境通摊之法,以所少之数均分於合县田中行之。”⒊一种境界。《景德传灯录·
    • 2.
      一家春释义:形容美好独特的境界。
    • 3.
      一念通天释义:只要一心一意去做,就可以通向最高的境界。
    • 4.
      一步登天释义:比喻一下子达到最高的境界或程度,也比喻地位一下子升得非常高。
    • 5.
      三有释义:⒈佛教语。谓三界之生死。一、欲有,欲界之生死;二、色有,色界之生死;三、无色有,无色界之生死。佛教认为三界之生死境界有因有果,故谓之有。⒉指仁慈、节俭、不为天下先这三种美德。
    • 6.
      上乘释义:⒈乘(chéng)。佛教指大乘。⒉乘(chéng)。借指(文学艺术)高妙的境界,或(一般事物)质量较高,上等。⒊乘(shèng)。古称四马共驾一车为上乘。
    • 7.
      上善如水释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
    • 8.
      下乘释义:本佛教用语,就是“小乘”。 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乘之作。
    • 9.
      不变随缘释义:佛曰:“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不变随缘”是佛教化众生的一种境界。
    • 10.
      不可思议释义: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后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 11.
      不尽完美释义:指的是未能达到心中所理想和期盼的完美境界。尽:完全达到。完美:完备美好;没有缺陷,是心里遐想的世界。
    • 12.
      不死不生释义:谓超脱生死的境界。
    • 13.
      丹阳释义:⒈铜的别称。⒉道教谓煅粉点铜之术。⒊佛教所谓超脱尘世的境界。
    • 14.
      主静释义:宋 明 理学家的道德修养方法。渊源于古代儒家(《礼记·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并参杂佛、道的寂静无为思想。“主静”一语首由 周敦颐 在其《太极图说》中提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他用未有天地以前的“无极”原来是“静”的,来证明人的天性本来也是“静”的,由于后天染上了“欲”,故须通过“无欲”工夫,以求达到“静”的境界(“无欲故静”)。以后它一直是理学的主要思想。
    • 15.
      乐全释义:⒈指道家所谓超脱哀乐之情、无往而不适的境界。⒉谓以完美为乐。
    • 16.
      乐极释义:谓音乐达到中和的境界。
    • 17.
      九品莲池释义:佛教语。西方极乐世界九品莲台的所在地。指化生境界。
    • 18.
      书海泛舟释义:把书和知识比作海洋,读书就好像在泛舟于水上,既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又表达出追去知识的一种轻松的境界。
    • 19.
      了岸释义:犹彼岸。佛教喻超脱生死的境界。
    • 20.
      五至释义:⒈谓志、诗、礼、乐、哀达到的最高境界。⒉五种标准。

境界造句

1.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吹毛求疵,咬文嚼字什么的,又有何意义呢。

2.他的书法,博采众长而自成一家,达到了绝世独立的境界

3.从容不迫现在看起来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不可企及的境界

4.仙山琼阁,蓬莱仙岛等故事,都是古人勾画出来的理想境界,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5.罗丹做什么事情多事全神贯注的,光是修改雕塑的细节部位都十分仔细,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6.战争的最高境界,就是兵不血刃,赢得胜利。

7.上海市民得英语水平已经达到出神入化得境界

8.语言达到如此“大音稀声,大巧若拙”的境界可谓难得。

9.一个人要达到宠辱不惊的境界是很难的。

10.马三立一生都说相声,语言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了。

11.一个画家要有很高的诗歌修养,才能达到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

12.这幅画的意境以及其色彩运用已达登峰造极的境界!堪称现代最佳画作!

13.李大师的手工创作造诣,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很少有人能够胜得过。

14.在传统的伦理观念中,婚姻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白头偕老。

15.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16.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

17.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

18.境界是一座山,它呼唤勇敢者;境界是一面镜,它折射真诚心;境界是一片海,它迎接弄潮儿。

19.善良是一种纯洁的心地,善良是一种良好的意愿,善良是一种美好的境界

20.享受孤独,就是享受一种宁静;享受孤独,就是享受一种自由;享受孤独,就是享受人生的一种境界

境界(jingj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境界是什么意思 境界读音 怎么读 境界,拼音是jìng jiè,境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境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