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风 [zōng fēng]
1. 原指佛教各宗系特有的风格、传统,多用于禅宗。有时也用以泛指道教或文学艺术各流派独有的风格和思想。犹宗尚。
宗风 引证解释
⒈ 原指佛教各宗系特有的风格、传统,多用于禅宗。有时也用以泛指道教或文学艺术各流派独有的风格和思想。
引《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却説 印长老 接得 可常,满寺僧众教长老休得安着 可常 在寺中,玷辱宗风。”
金 元好问 《夏山风雨》诗:“惨澹经营有许功, 吴 僧谁得嗣宗风。”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尝叹佛老宗风高洁,而文士之得罪名教者,往往逃入其中,以自掩饰。”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吾则不然,必先绘之以华,斡之以力,而后沉深厉刻以出之,庶乎 李、何、王、李 之宗风不坠歟!”
⒉ 犹宗尚。
引严复 《救亡决论》:“当其做秀才之日,务必使之习为剿窃诡随之事,致令羞恶是非之心,旦暮梏亡,所存濯濯。又何怪委贄通籍之后,以巧宦为宗风,以趋时为秘诀。”
国语词典
宗风 [zōng fēng]
⒈ 禅宗五家各自的教学特色。
引《宏智禅师广录·卷五》:「迄至于今,宗风未坠,家法常存。」
宗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世裔释义:犹世胄。明 朱权《荆钗记·庆诞》:“衣冠世裔,时乖难显於宗风。”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柳生》:“僕即式微,犹是世裔,何至下昏於市侩?”
- 2.
临济宗释义:中国 佛教禅宗南宗五家(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之一。 属于 南岳 怀让 法系。经 马祖、百丈、黄蘗 而至 唐 河北 临济院 义玄禅师,义玄 正式创立此宗,故名临济宗。其宗风单刀直入,机锋峻烈,使人忽然省悟,为其特色。主要宗旨有“四宾主”、“四料简”、“四照用”等。下传六世,至 北宋 石霜 楚园 门下分为 黄龙、杨岐 二派,和原来的五家合称五家七宗。公元十二、三世纪间相继传入 日本,今仍流行。
- 3.
云门天子释义:喻指云门宗之宗风。
- 4.
市井气释义:谓俗气。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惟此僧不坠宗风,无大刹知客市井气,亦无法座禪师骄贵气。”
- 5.
评唱释义:评赞唱诵。元 耶律楚材《评唱天童拈古请益后录序》:“三大老后,果有 天童 觉和尚 拈颂洞下宗风,为古今絶唱,迨今百年,尚无评唱者。予参承餘暇,固请 万松老师 评唱之。”
- 6.
风烈释义:⒈风猛烈。 《论语·乡党》:“迅雷风烈必变。”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温水》:“鉦鼓大作,虎士电怒,风烈火扬,城摧众陷。”⒉风教德业。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 齐王 ﹞问 楚 地之有无者,愿闻大国之风烈,先生之餘论也。”宋 司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 钦之 ﹞知 和州,声振天下。呜呼!得非承其祖之风烈邪!”清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书后又一纸》:“后代有 齐国,亦无一达人。惟 田横 之卒,五百人从之,斯不愧祖宗风烈。”⒊风操;风范。《新唐书·张九龄传》:“建中 元年,德宗 贤其风烈,復
- 7.
黄檗宗释义:佛教禅宗派别之一。宗名取于 福建 福清 之 黄檗山。唐 贞元 五年,正干禅师 传六祖 弘忍 之法,开创此山。断际禅师 希运 住此,大振宗法。希运 寂后,临济 义玄 之门裔,大为繁兴。尔后,黄檗 之道场与 临济 之宗风,一其盛衰,隆于 宋,废于 元,至 明 复兴。崇祯 九年,隐元 来住此山,中兴 黄檗 之道,后应 日本 僧人之请,于 南明 永历 八年东渡,在 日本 京都 建 黄檗山 万佛寺,遂为 日本 黄檗宗之祖。参见“临济宗”、“曹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