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马台 [xì mǎ tái]
1. 古迹名。在江苏省铜山县南。即项羽凉马台。晋义熙中,刘裕曾大会宾客赋诗于此。
2. 古迹名。在河北临漳县西。又名阅马台。后赵石虎所筑。虎从台上施放响箭,作为军骑出入的信号。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
4. 古迹名。在江苏省江都县。台下有路,名玉钩斜,是隋代埋葬宫女的地方。见《嘉庆一统志·扬州府二》。
戏马台 引证解释
⒈ 古迹名。在 江苏省 铜山县 南。即 项羽 凉马台。晋 义熙 中, 刘裕 曾大会宾客赋诗于此。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嘉庆一统志·徐州府二》。
引清 钱谦益 《徐州杂题》诗之二:“重瞳遗跡已冥冥, 戏马臺 前鬼火青。”
⒉ 古迹名。在 河北 临漳县 西。又名 阅马台。后赵 石虎 所筑。 虎 从台上施放响箭,作为军骑出入的信号。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
⒊ 古迹名。在 江苏省 江都县。台下有路,名 玉钩斜,是 隋 代埋葬宫女的地方。见《嘉庆一统志·扬州府二》。
戏马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四筵释义:四席,四座。借指四周座位上的人。南朝 宋 谢瞻《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四筵霑芳醴,中堂起丝桐。”唐 杜甫《饮中八仙歌》:“焦遂 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宋 范成大《十二月二十四日西楼观雪》诗:“四筵都为丰年醉,録事何须校酒筹。”
- 2.
在宥释义:《庄子·在宥》:“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 ”郭象 注:“宥使自在则治,治之则乱也。”成玄英 疏:“宥,宽也。在,自在也……《寓言》云,闻诸贤圣任物自在宽宥,即天下清謐。”后因以“在宥”指任物自在,无为而化。多用以赞美帝王的“仁政”、“德化”。南朝 宋 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在宥天下理,吹万羣方悦。”《旧唐书·代宗纪》:“今将大振纲维,益明惩劝,肇举改元之典,弘敷在宥之泽,可大赦天下,改 广德 三年为 永泰 元年。”《元典章新集·国典·诏令》:“﹝朕﹞乃於三月十九日即皇帝位於 大明殿,
- 3.
戏马释义:⒈驰马取乐。 ⒉戏马台的省称。
- 4.
暮节释义:⒈指重阳节。《文选·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良辰感圣心,云旗兴暮节。”刘良 注:“良辰谓九月九日。”唐 薛稷《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诗:“暮节乘原野,宣游倚崖壁。”唐 司空图《重阳》诗:“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⒉农历十二月。《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暮节。”⒊晚年。《新唐书·白居易传》:“暮节惑浮屠道尤甚,至经月不食荤,称 香山居士。”宋 梅尧臣《元日》诗:“行歌乐暮节,薪菽甘自刈。”
- 5.
有终释义:⒈始终一贯。《易·谦》:“谦,亨。君子有终。”《诗·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南朝 宋 谢瞻《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逝矣将归客,养素克有终。”⒉有终极。《礼记·丧服四制》:“祥之日,鼓素琴,告民有终也。”孔颖达 疏:“告民有终也者,言所以为此,上事告教其民使衰有终极也。”《孝经·丧亲》:“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晋 左思《魏都赋》:“筭祀有纪,天禄有终。”
- 6.
玉钩斜释义:⒈亦作“玉钩斜”。亦作“玉勾斜”。古代著名游宴地。在今 江苏 铜山县 南。《太平广记》卷二○四引《桂苑丛谈》:“咸通 中,丞相 李尉 拜端揆日,自 大梁 移镇 淮海 ……一旦,命於 戏马亭 西,连 玉钩斜 道,开剏池沼,搆葺亭臺。挥斤既毕,号曰‘赏心’。”周实丹《秋虫》:“秋雨衰梧金井畔,荒烟野蔓 玉钩斜。”亦省作“玉鉤”。宋 苏轼《与舒教授张山人参寥帅同游戏马台》诗之一:“路失 玉鉤 芳草合,林亡白鹤古泉清。”⒉古代著名游宴地。在 江苏 江都县 境,相传为 隋炀帝 葬宫人处。后泛指葬宫人处。宋 陈师道《
- 7.
西汜释义:⒈日入处。《文选·谢瞻<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扶光迫西汜,欢餘讌有穷。”吕延济 注:“扶光,日也。迫,薄也。西汜,日入处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明堂歌十》:“出温谷,迈炎庭,跨西汜,过北溟。”⒉喻暮年。隋 虞绰《于婺州被囚》诗:“圣日始东扶,徂年迫西汜。”唐 李白《为赵宣城与杨右相书》:“犬马恋主,迫於西汜,所冀枯松晚岁,无改节於风霜。”
- 8.
遄台释义:位于今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小王庄南约500米处,亦名“歇马台”、“戏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