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 [zōng cí]
1. 存放家族亡故先辈牌位、举行家族内各种仪式或处理家族事务的地方;祠堂。
英[clan hall; clan temple; ancestral hall;]
宗祠 引证解释
⒈ 即家庙。同族人祭祀祖先的祠堂。
引清 刘大櫆 《方氏支祠碑记》:“然吾以为后世之宗祠,犹有先王宗法之遗意,彼其所谓统宗之祠,族人莫不宗焉。”
《红楼梦》第一〇四回:“次日一早,至宗祠行礼,众子侄都随往。”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六章三:“他们也是什么东西都丢光了,暂时住在 水东门 的娘家-- 岑 氏宗祠里。”
国语词典
宗祠 [zōng cí]
⒈ 私家所设立,供奉祖先神主的祠庙。
引《红楼梦·第一〇四回》:「贾政便叫递了一巡酒,都歇息去罢。命众家人不必伺侯,待明早拜过宗祠然后进见。」
宗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守祧释义:⒈古官名。 掌守先王先公的祖庙。⒉谓家族中的宗祠祖庙。
- 2.
宗祏释义: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室。亦借指宗庙,宗祠。《左传·庄公十四年》:“﹝ 原繁 ﹞对曰:‘先君 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杜预 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孔颖达 疏:“宗祏者,虑有非常火灾,於庙之北壁内为石室以藏木主,有事则出而祭之,既祭纳於石室。”南朝 陈 沉初明《陈武帝哀策文》:“铭功德於旂常,被徽音於鐘石,迴天仪於清庙,附祖考而来格,播茂实与英声,鬱氛氲於宗祏。”《新唐书·高郢传》:“代宗 为太后营 章敬寺,郢 以白衣上书諫曰:‘……夫庙犹不越礼而立,况寺非宗祏所安、神灵所宅乎?殫万人之力,邀一切之
- 3.
庙院释义:⒈指名门望族世有官祭的宗祠。⒉寺院。
- 4.
徽商释义:明代兴起的徽州府籍的商人集团。其商业活动遍及全国,主要经营盐、米、丝、茶、纸、墨、木材、典当和对外贸易。以盐商、文具商、典当商为最著名,颇具垄断之势。往往引聚宗族以扩大经营,建宗祠,立会馆,筑书院,培养士子,亦商亦儒。
- 5.
族产释义:旧指家族公有的财产,如土地、宗祠等。
- 6.
春祭释义:⒈春季宗庙、宗祠之祭。《礼记·祭统》:“凡祭有四时: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尝,冬祭曰烝。”《穀梁传·桓公八年》“春正月乙卯烝”晋 范宁 注:“春祭曰祠。”《红楼梦》第五三回:“贾珍 因问 尤氏:‘咱们春祭的恩赏可领了不曾?’”⒉春日里中报祭。《管子·禁藏》:“举春祭,塞久祷,以鱼为牲,以糵为酒,相召。”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阶级意识》:“要大办春祭,祝今年的丰收。”
- 7.
祀田释义: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 清 姚鼐《陈谨斋家传》:“在里,则岁以米平糶,建 陈 氏宗祠,置祀田。”张天翼《畸人集·畸人手记》:“到明后年,我还可以轮着管一年祀田,总有点额外的进账,不过这件事还没跟三叔谈起过。”
- 8.
祠正释义:主管宗祠祭事者。 清 王晫《今世说·德行》:“荆元初 为 丹阳 巨族,族之人推 元初 为祠正。每春秋时享,庀俎豆,省牲牵,率羣从子姓,执籩祼献,不以年至为让,不以寒暑为解。”
- 9.
私橐释义:亦作“私槖”。 私人的钱袋。亦借指私人的钱财。明 宋濂《东阳兴修乾元宫记》:“於是各捐私橐而兴修之,不足,则遣缓颊之徒説诸有力者,土木之需,不期月而集。”清 东轩主人《述异记·仲夫子诛教谕》:“顺治 甲午年,因文庙倾圮,圣像暴露,鲍君 募助修葺。数年以来,所收三百餘金皆入私槖。”清 刘大櫆《程氏宗祠碑记》:“将出其私橐,彻而新之。”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封僱商船,只图自利,罔恤民生,私橐虽充,利源已塞。”
- 10.
竖旗杆释义:科举时代,秀才成为贡生以后,在宗祠或家宅前面竖根旗杆,以示荣耀。
- 11.
谴罚释义:谴责惩罚。 晋 傅玄《鼙舞歌·明君》:“明君御四海,听鉴尽物情。顾望有谴罚,竭忠身必荣。”《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魏徵 上疏,以为:‘陛下欲善之志不及於昔时,闻过必改少亏於曩日。谴罚积多,威怒微厉。’”清 刘大櫆《程氏宗祠碑记》:“其不遵约束者,众共谴罚之。”
- 12.
遗真释义:遗像。宋 范仲淹 《杨文公写真赞》:“仰止遗真,雍雍哲人。”《红楼梦》第五三回:“且説 贾珍 那边开了宗祠,着人打扫,收拾供器,又打扫上屋,以备悬供遗真影象。”参见“ 遗像 ”。
- 13.
遗祀释义:指前代传下的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