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獬豸冠 獬豸冠的意思
xièzhìguān

獬豸冠

简体獬豸冠
繁体
拼音xiè zhì guān
注音ㄒㄧㄝˋ ㄓˋ ㄍㄨㄢ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è, ◎ 〔獬豸〕古代传说中的异兽,能辨曲直,见有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

zhì zhài,(1) 古书上说的没有脚的虫。【例句】:虫豸(虫子的通称)。(2) 〔獬豸〕见“獬”。(3) 解决。

guān guàn,(1) 帽子。【组词】: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2)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组词】: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1) 把帽子戴在头上。【组词】:沐猴而冠。(2)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组词】:冠军。(3) 姓。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自负和骄傲。

獬豸冠的意思

獬豸冠 [xiè zhì guān]

1. 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指御史等执法官吏。

獬豸冠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御史等执法官吏戴的帽子。

汉 蔡邕 《独断》:“法冠, 楚 冠也…… 秦 制执法服之。今御史廷尉监平服之,谓之獬豸冠。”
《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纚为展筩,铁柱卷,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监平也。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 楚王 尝获之,故以为冠。”
明 无名氏 《霞笺记·中丞训子》:“官居侍御立朝班,铁面丹心獬豸冠。”
《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头戴黑色獬豸冠的宫中执法走到 嬴政 身边,垂身而立。”

⒉ 指御史等执法官吏。

唐 韦縠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诗:“越 人自贡珊瑚树, 汉 使何劳獬豸冠。”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生前不惧獬豸冠,死来图画麒麟像。”
清 方文 《寄任玉成御史》诗:“旧京人物凋零尽, 江 北犹餘獬豸冠。”


国语词典

獬豸冠 [xiè zhì guān]

⒈ 古代执法的人所戴的礼帽。唐·张谓〈杜侍御送贡物戏赠〉诗:「越人自贡珊瑚树,汉使何劳獬豸冠。」也作「解冠」、「獬冠」。

《续汉书志·第三〇·舆服志下》:「或谓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尝获之,故以为冠。」


獬豸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冠豸释义:⒈戴豸冠。豸冠,即獬豸冠,古代御史所戴的帽子。⒉指担任御史之类的官吏。
    • 2.
      柱后释义:⒈执法官、御史等所戴的一种帽子。也称惠文冠、獬豸冠。⒉借指执法官、御史等。
    • 3.
      獬冠释义:即獬豸冠。
    • 4.
      獬廌释义:⒈即獬豸。⒉指古代御史等执法官戴的獬豸冠。⒊指代御史等执法官。
    • 5.
      神羊释义:獬豸的别称。 传说是一种能以其独角辨别邪佞的神兽。亦指獬豸冠。
    • 6.
      解廌冠释义:即獬豸冠。古代法官戴的帽子。《新唐书·车服志》:“法冠者,御史大夫、中丞、御史之服也。一名解廌冠。”
    • 7.
      触邪冠释义:即獬豸冠。
    • 8.
      豸冠释义:⒈即獬豸冠。⒉借指纠察、执法的官员。
    • 9.
      豸角冠释义:即獬豸冠。
    • 10.
      长至释义:指夏至。 夏至白昼最长,故称。《礼记·月令》:“﹝ 仲夏之月 ﹞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孙希旦 集解:“孔氏 曰:长至者,谓日长之至极。大史漏刻,夏至昼漏六十五刻,夜漏三十五刻。愚谓以昏明为限,则夏至昼六十五刻,夜三十五刻;以日之出入为限,则昼六十刻,夜四十刻也。”一说指冬至。自夏至后日渐短,自冬至后日又渐长,故称。《太平御览》卷二八引 后魏 崔浩《女仪》:“近古妇人常以冬至日上履袜於舅姑,践长至之义也。”唐 戎昱《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诗:“去年长至在 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清 钱谦益《小至日
    • 11.
      黑豸释义:冠名。 即獬豸冠。为御史法冠。
獬豸冠是什么意思 獬豸冠读音 怎么读 獬豸冠,拼音是xiè zhì guān,獬豸冠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獬豸冠造句子